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城人的回忆录,浅谈书局最多的胡同,杨梅竹斜街,寻找老北京!

大栅栏附近的杨梅竹斜街:南城人的一本回忆录


大栅栏附近的杨梅竹斜街,可以说是南城人的一本回忆录,这条胡同其实并不长,全长不到500米的距离,但是走进胡同后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虽然它紧挨着前门,挨着大栅栏,但它有一种闹中取静的风格,而且这种安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市井气息,白天看是一个样儿,晚上看又是一个样儿。

据说这条街在清朝初期的时候,因为一个姓杨的媒婆住在这儿,所以会儿叫杨媒婆斜街,能有一条街的冠名权,看来杨梅婆的业绩,那真是肉眼可见的了不起,而到了光绪年间,胡同名字需要改的文雅,杨梅婆斜街也就改成了杨梅竹斜街,一百多年过去了,杨梅竹斜街这个名字保留了下来。

而街道的风貌有的变了,有的没变,但底蕴还在,您比方说,这里很多建筑有西式建筑的风格,要问四九城西式风格的建筑哪儿最多?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南城,说到南城,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八大胡同,而杨梅竹斜街是在广义的八大胡同范围之内。

但今个儿不聊风月,只聊胡同文化,杨梅竹斜街的文化内涵一点都不少,这条胡同曾经居住过清代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还有现代文学家沈从文,并且在民国的时候,这条胡同有很多书局,这里说的书局,最早指的并不是书店,而指的是官府编书和刊印书籍的地方。

到了民国以后,有的书店和出版社也被叫做了书局,当时这儿最有名的有这么三家,世界书局,商务印书馆,以及中华书局,如今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都还在,而有着官僚资本背景的世界书局则在1949年的时候停业了,而除了这三家,当时还有中正书局,开明书局,广益书局,环球书局,大众书局。

之所以有这么多书局,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位置,它属于皇城之外,三教九流自然会多一些,人流量也大,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儿的环境相对宽松,不像内城管的那么严格,也就是说,杨梅竹斜街更适合文化传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因,所以现在的杨梅竹斜街,北京人依然能感受到读书的气场。

模范书局首店,创办人是邢娜,2013年的时候,第一次听说这条胡同,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遐想,它让邢娜找回了老北京胡同里面的感觉,既安静又有气场,还有很多小洋楼儿,其次有很多北京土著都住在这儿,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年都没有体验过的。

民国的时候,这条街的7家书局连着宣武区琉璃厂儿,很多民国的文人,都会溜达着过来,基于以上几点,邢娜下定决心要把书店开在杨梅竹斜街,模其实是字模的意思,范就是托盘儿,所以取模范二字儿,说白了,它是一家跟印刷相关的书局。

走进去后会发现很多小细节,比方说木质的挡板儿,包括金丝楠木,这些老木头越磨越舒服,走上去之后会有咯吱咯吱的声儿,特别有年代感,改建的时候,把整个天花板都保留了下来,呈现出了一种民国特色,装修风格是这家店的特色之一,而更吸引人的还是这里特有的书籍。

铅印毛边本,还有一些签名本,都是它家的特色,所谓的毛边本就是最初的样书,打民国那会儿毛边本就已经开始盛行了,据说鲁迅就非常喜欢毛边本,它的边缘不是那么齐的,而且是毛边儿的,为什么会有北京人还迷恋纸质书,是因为可以感受到手来翻阅纸张的快乐。

民国时候的老书店有的还在,有的消失了,但读书的快乐依然保留了下来,而同样保留下来的还有胡同里的很多老建筑,它们为这条胡同不光增添了很多古朴的气质,同时也给老北京人增添了很多谈资,比方说老北京人都知道的青云阁。

早年间,老北京有四大商场,分别是西河沿的劝业场,王府井儿的东安商场,菜市口的首善第一楼,还有一个就是这杨梅竹斜街上的青云阁,准确的说,青云阁不仅是个商场,而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于一身的购物中心,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梁实秋等,众多文人都会时常来这儿。

而且这还有一个老北京的冷知识,台球大伙儿都玩儿过,而北京最早的台球就出现在这儿,当时以青云阁为中心,形成了民国时期,南城的一条打卡旅游路线,最早打卡的人就是鲁迅先生,当年鲁迅从绍兴会馆出发,先逛琉璃厂,然后经过一尺大街走杨梅竹斜街,一路往东,这就来到了青云阁。 

青云阁是大商场,在这儿能歇脚,喝茶,剃头,购物,出门儿不远处就是东升平浴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条龙服务,喝茶歇脚的地儿是在青云阁三楼的一处名叫玉壶春的茶楼,如今茶楼肯定是不见了,但是当年玉壶春茶楼的一块匾额还在,被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着。

杨梅竹斜街25号院,这儿曾经居住过清朝的一位一品大员,南城人都知道,这处院子是清朝乾隆时期,东四库全书阁大学士梁诗正的旧居,梁诗正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太熟悉,但您要知道,东阁大学士位居一品,参与修著《四库全书》的梁诗正,比刘墉的老家儿刘统勋级别还要高一级。

没住在内城,原因就在于他是汉人,清代时期的北京城,实行满汉分城而居,汉人都在城外,而梁诗正是一个纯汉人,不能住进内城里去,尽管是个清朝的一品官儿,但照样得守规矩,其实在杨梅竹斜街,可以讲故事的不止是这些老建筑,还有很多南城老街坊,他们也是这条胡同历尽沧桑地见证者。

前门宾馆,包括宾馆旁边儿的小卖部都是在老街坊记忆当中,一直都存在的,后来变成了一个小资咖啡馆,66号就是老年间京城百姓常说的'京城三王’之一,王回回狗皮膏药店,另外俩王,一个是王致和,一个王麻子。

杨梅竹斜街,这条胡同虽然不长,但里面的故事确实不少,还有61号曾经是酉西回馆,沈从文刚来北京时就住在这儿,而且还把胡同了的生活经历写进了小说《边城》里面,而且胡同里还有一系列的名人故居,戴月轩故居,杨小楼儿故居,新凤霞故居等等。

而胡同里的生活在每个人的心中,又有着不一样的回忆,这条胡同不光是南城的回忆录,更是京味儿市井文化的活化石。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艺了上百年的胡同——杨梅竹斜街
一个有文化的胡同!
【你不知道的北京】嘈杂胡同寻秘境
番外篇|杨梅竹斜街:当民国的风雅遇到网红的文艺
从100年前一直“文艺”到今天的胡同 全北京也只有它了
前门旁的这条胡同,文艺了几百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