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的御河

通惠河是元代挖建的漕运河道。自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完工,元世祖将此河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不仅是北京的一条经济命脉,而且也是京城著名的风景游览区。2009年10月笔者有幸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的专家学者一同考察京杭运河最北端的这段河道。御河作为通惠河上一段隽美的河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里将此文与大家分享。

御河原是元代开凿的通惠河位于“宫城”东侧的一段河道。白浮泉水从积水潭向东南经澄清闸、万宁桥、东不压桥、北河沿、南河沿出皇城,过北御河桥(今贵宾楼西),沿台基厂二条、船板胡同、泡子河入通惠河。《天府广记》云“御沟流水晓潺潺,直似长虹曲似环。流入宫墙才咫尺,便分天上与人间,”这里御沟即是御河。据《明清北京城图》所绘;从什刹海来的水,经东不压桥流入皇城,向南出皇城后,不向东南流,而直向南经今正义路过中御河桥、南御河桥入南濠(前三门护城河),即明代御河,又名玉河,全长4.8公里。它是积水潭、什刹海排水的尾间,进德胜门水关之水,可由御河排泄,是城区中部、北部的排水主干渠,最受重视,直至清代。

御河起自什刹(前)海澄清闸,是积水潭下游出口控制闸,据《水部备考》:“澄清闸在鼓楼南,海子东岸,万宁桥西,至元二十九年建,名海子闸。”这是一座经历元、明、清各代一直起重要作用的水闸。《日下旧闻考》记杨载诗:“金沟河上始通流,海子桥边系客舟。此去江南春水涨,拍天波浪泛轻鸥。”此外,据《金史》记载,早在金代这里已有闸,用以灌溉附近稻田,这大概是澄清闸前身。明清时期,这里成了游览之地。诗云:“万萼凌波斗艳装,荷花世界水云乡。澄清闸上聊延伫,顿忘炎敲但觉香。”

                           

澄清闸遗址边的水兽

御河上万宁桥是北京城内最早的(建于元代)石桥。老北京人常说:“北京在后门桥(万宁桥)底下。”人云亦云,可是谁也说不出是怎么一回事。1950年,清挖什刹海,疏通御河时,在后门桥底下淤泥中,挖出一根四方的清石桩子,石桩子一面上刻有一只三寸多长的老鼠,下边刻有“北京”两个字,。这大概是明永乐年间,修建北京城时,在此处立的子午线石桩(十二个地支,子的属相是鼠)。工程完工被扔在桥下,日久年深,石桩沉入河泥之中。据说,午线的石桩在“天桥”底下,桥早已拆除,无遗迹可寻。

御河上万宁桥

御河往南流就是东不压桥(原称东步量(梁)桥,现桥已无存)。原为单孔(6.85米)石拱桥,始建于元代,桥长28.8米,宽7.95米,石桥面,石砌桥台(1965年拆除)。为何东步量桥改为东不压桥?这是相对它西边的西压桥来说的,西压桥位于北海后门与什刹前海之间,原称西步量(梁)桥,始建于元代,为单孔(5.2米)石拱桥,桥长18.4米,宽28.25米,石砌桥面桥台(1970年拆除)。明朝扩建皇城时,皇城北墙压在了西步量桥上,所以叫西压桥。而皇城到东步量桥其实也压在桥上,后来因为皇城逐渐被拆除,此桥这段先被拆除的,所以传成了东不压桥了。

御河不是很宽,水流也不是很急,但还是在北河沿中段西岸冲出一片沙滩,因而有了“沙滩后街、沙滩巷”等地名。在沙滩东南,有“银闸胡同”(原为御河故道)。为了调节因地势形成的水势落差,在河上设有多处水闸。据《燕京访古录》载,这里地下埋有银制水闸一座,梁长48寸,宽5寸,厚3寸,柱高3尺。并镌有“银闸”二字和“大元元统癸酉秋奉旨铸银闸一座”十四个小字。

到了民国年间,由于来水日趋减少,开始自南往北改成暗沟。民国13年(1924年)自前三门护城河南水关到东长安街改成暗沟,填平植树,河两岸修路,东岸称正义路,西岸称兴国路,后将两路中间地带辟建为街心公园,统称正义路。民国20年(1931年)由东长安街到望恩桥(东安桥)改成暗沟。

重新露出地面的御河,现为通惠河玉河遗址公园

为保护与北京城历史沿革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2000年,结合万宁桥(后门桥)保护,恢复了御河起端河道,使历经七百多年风雨侵蚀、斑驳古老的万宁桥重放异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河遗址
水穿街巷潺潺去梦枕江南涂涂来--笃章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泽润京城繁华灵动的人文气韵
我走过的那些桥(第三集)几年来的行走看过一些桥,归纳起来竟有这么多……
无标题
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二十七处河道(一)通惠河北京旧城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