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大桥曾经有条河

(图片来自网络)

东大桥是个地名,是我小时候的居住地,它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东大桥路与朝外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一带,蓝岛大厦是现在知名的地标性建筑。网上对它有这样一段叙述:明清时期,东大桥是通州至京城的粮运要道。历代从南方的漕运皆是走水路将粮食运至通州,再由陆路走京通路进京城朝阳门。东大桥当时是距城门三里的咽喉要道,庞大的运粮队造就了朝外关厢的繁荣……东大桥原来有一座汉白玉石桥(此桥何时修建,暂无考证),1958年,因扩展道路将该桥拆除,桥下原有一条小河。

我上小学时这条河还在,它叫啥名?源自哪?流向哪?说不清。当时能看到的水面是从工人体育场游泳馆外开始的,有几十米敞开的水面,然后就是涵洞,一直到东大桥路口的北侧(如今的公交场站)才转弯,向东流去。

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出于好奇,约上小伙伴去“探险”。我们一路向东,去找这条河的尽头。这是我第一次从家门口沿着河向东走,边走边观察这条河流经的地方,现在能记得起来的是,河的北岸由西向东依次是信远斋食品加工厂、建在“日本坟地”的北京真空仪表厂、三五零一工厂的家属区,河的南岸比较荒凉,有一段是化石营居民区的北端,岸边有一条小路通往这个居民区,并可以到达关东店、北京开关厂一带。当穿过两座木桥和东三环主路后,越向东走,发现冰面越小,渣土越多,河岸两边除了平房,还有很多楼房,楼房之间有矮松墙环绕,后来才知道那是呼家楼居民区。再向前走,又是涵洞,洞口有铁丝网拦着,我们便停止了行进。环顾四周,能记住的就是北京机械学院的牌子(现在的人民日报社),“探险”就这样没有结果地结束了。

(作者2014年手画电子画——小时候的东大桥路口<左侧为北>)

这条河不是很宽,两岸草木旺盛,景观自然。一年四季它都是孩子们的乐园和释放能量的天地。

我家住的大院就在这条河的边上,离东大桥十字路口较近。大院门口有一座白色的木桥,在水中倒影和绿柳的衬托下,童话般的好看,它是院里院外的人们通行的要道。河两岸低垂的柳条在风儿的吹拂下不时亲吻着水面,淙淙水流拍打着岸边和桥墩,欢快地奔向远方。每天早上,大院里的孩子们陆续结伴出来,有的沿着河边一路跑跳着奔向学校,有的走过木桥穿过对岸的小树林,径直到达学校(东大桥小学就在上图关厢医院后面),两路人好像在比赛哪条路最捷径。

放学了,河边又热闹起来。春天的时候,我们在河边折柳条做柳哨,放自制的小木船,远比在澡盆里放船畅快得多。儿歌唱的“柳条青,柳条弯,柳条垂在小河边,折枝柳条做柳哨,吹支小曲唱春天”好像就是唱给我们的歌。

夏天,特别是暑假,孩子们在河边捞鱼、捞鱼虫,挖知了猴。捞鱼和捞鱼虫的工具是不同的,但都是自己因陋就简制作的,用纱窗换下来的铁纱拼接一下,包在方木框上做网子,四个顶角拴上等长的绳子,集中系在一根木棍上,就是渔网,然后把蚯蚓或馒头皮拴在网子上做鱼饵,将网子沉入河底,木棍的一头支在河岸泥土里。过一会儿起网,就能捞到很多小鱼。有了小鱼,就想着捞鱼虫喂食小鱼。捞鱼虫是用抄子,用粗铁丝弯成圈,绑在木棍上,用旧背心布围成圆筒,缝在铁丝圈上。鱼虫一般都是成团聚集在河岸附近,不一会儿就能捞到很多。挖知了猴也很有意思,雨后我们就到河边的树下找针眼大的小洞,用小树枝捅开,就能找到知了猴,把它挖出来放到纱窗上,观察它的蜕变,待它身体变黑,翅膀硬了就放它飞到树上。暴雨之后,看河水上涨,也成了孩子们的乐趣,雨一停,大家不约而同跑出来站到木桥上看河水汹涌而来,奔腾而去的景观,直到水面逐渐平静了才散去。

秋天里水面比较平静,我们会在河边比赛打水漂,捡拾薄的瓦片或薄石子,打在水面上,让石子沿着水面向前冲,随之荡漾起一串波纹,看谁打的波纹多,打得远,非常好玩儿。

冬天,河水封冻了,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候,冰冻透了,河床下沉了,与河岸形成了斜面,女孩子们就趁势往下滑出溜,男孩子们则在河床中间滑冰车比赛。冰车也是自制的,用木板和木条钉个长方形矮板凳,然后在板凳腿下面固定上薄铁皮或粗铁条,冰叉是家里用的火通条或者是火筷子。他们盘腿坐在冰车上,手持冰叉,不停地戳着冰面,飞快地滑行,这是他们最爽的时刻。记得那时我穿着白塑料底棉鞋经常在冰面上滑出溜,鞋底被磨得很薄,走路都有些硌脚,妈妈就给我买了双轮胎底的棉鞋,但时间不长鞋底又被磨薄了,因为那个冰面对我的诱惑太大了。

这条河陪着我们快乐,也伴着我们逐渐长大。在玩耍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增长了很多本事,比如动手动脑能力,运动中的平衡协调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认知等等,对我们的成长很是受益。

但不知从啥时候开始,这条河越来越不好玩儿了,河水渐渐少了,河岸边是一些工厂倾倒的垃圾,排放的污水,不仅让河水变成五颜六色,更时常泛出难闻的味道。周边的居民只有无奈地忍受着。

终于,1972年的四五月份,我们居住的大院里忽然驻进一队解放军官兵,他们早上在操场上出操,夜晚还吹熄灯号,白天他们则下到河边,填埋河道,沿河岸两侧切上砖墙,盖上预制板,用推土机推平地面,木桥也被拆掉了。至此,这条河就从东大桥一带的地面上消失了。

经历了数十年的城市改造和建设,这条河一步步演变成现在的朝阳北路。曾经荒凉的河岸两侧已是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笔直的马路车流不息,河对岸的小树林成为地铁6号线进出站口和街头公园。当年常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中,后来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事业有成,个个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努力。我家早已搬离了那里。每当我路过此地,在感受城市建设带来繁荣变化的同时,总会不由地想起那条河以及那座白色木桥,它记录了我童年的快乐时光。 

(作者2014年手画电子画——小时候住过的地方)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河岸
离家不远一条河
《昔日往事》——古老的瓜坡镇北沙村!(二)
杨树浦港(作者:陈佩君)
【海外见闻】容子 | 剑桥泛舟
村庄,时光深处流走的风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