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9%的人都读错:您会读“大光楼”这三个字吗?
总撰稿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张世强(小强)    
这是徐徐道来话北京公众号2063篇文章

澄川如练,航船如织;静静流淌的大运河,见证了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喧嚣繁盛。
击节助力,响遏行云;永不停歇的电波,伴随着城市副中心描绘出未来的壮阔蓝图。
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处的通州,有着源远流长的文明脉络,留存着珍贵的文物古迹。通州,也有着文化创新的无限潜力,随着环球影城、国家大剧院舞美基地等项目的落地,新建文化地标正在点燃城市副中心的文艺之光。

壹丨大光楼到底应该怎么读?

说到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标建筑“大光楼”里的光字您知道怎么读吗?也许家在通州的朋友立刻读出来了“大光楼”,光明的光,这么简单的字我们都认识。
其实,这个大光(音广)楼是的名字是有出处的,在这里应该读广,不能读成光,至于原因,我们给您说说。


京杭大运河岸边有许多楼阁,诸如天津天后宫中的钟鼓楼、山东聊城的光岳楼、济宁的太白楼、江苏淮安的镇淮楼、扬州的平远楼、常州的飞霞楼、无锡的云起楼、苏州的枫江楼、浙江嘉兴的烟雨楼等等,都是当今旅游者,当然,现在都叫驴友啊,喜欢观赏登临的古代楼阁。但是,要说到大运河边第一楼,还是得说,是这座明嘉靖七年(1528)始建在北端通州的大光(音广)楼。

现在,您在通州五河交汇的北关闸处看到的大光(音广)楼并不是古代建筑,那位说那五河啊,告诉您,就是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和北运河。
原来的大光(音广)楼俗名坝楼,在通州北关外,确切位置在通州旧城北门外沿通惠河向东,在运河与通惠河交汇之处,北运河西岸石坝码头岸边东南的高岗上。它是专门为户部官员在通州漕运码头上验收漕粮而设的办公楼,所以,也称作是“验粮楼”。因位于石坝码头处,又俗称“坝楼”,这个坝,就是堤坝的坝,又因临大运河而建,还俗称“河楼”。

您听,就这么一座楼,竟然有四个名字,可见这大运河边第一楼的名头那可真不是随便叫的。

那为什么命名楼上的匾额写的是“大光楼”,但这里的“光”字不读光,要读作“广”的音呢,那是因为这个楼名是有典故的,

清代乾隆年间通州坐粮厅厅承冯应榴在《潞河督运图》后跋语中说:“有楼曰大光(音广),义取损上以益下也。”什么意思,就是说,这座楼取名叫做大光(音广)楼,取用宁可使上面受损也要使下面受益的意思而定名。他在跋语里还说:“司漕诸君子,苟不以爱民恤丁、洁其身奉职为念,其何以副朝廷惠下之仁、任人之意乎?”意思是说管理漕运的各位官员,如果不能爱民与周济押运漕丁而把清正廉明作为自己做官的信念,怎么能符合朝廷施惠于人民的善政和任用官员的用意呢?

从冯应榴的跋语里可以得出,在漕运码头上建造验粮办公楼,是要求这里的官员做到“爱民恤丁”而“洁其身奉职”,用自己的廉洁仁爱行为来体现朝廷的善政,实现国家任人唯贤的用意。此外,大光(音广)这两个字是出自《易经  益卦》里的“损上益下,人说(音悦)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音广)”,写出来,悦是说,广就是光。这里的说,通喜悦的悦;光,通宽广的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上位的人只要能给群众带来好处,百姓就会感到无限欢欣;君上谦卑,深入民间,体察民意,他的道义就会又大又广,日后的道路也会越来越宽广。这座大光(音广)楼当年修建的时候,取这个名字,是让验粮的官员一登楼就想到纳粮老百姓还有运粮的兵丁的利益,而做清廉官员,国家的前途才能宽广。所以,这里应该读作“大光(音广)楼”才对。您看,这就是通州大光(音广)楼名字的来历,如果您读作大光楼,那可就错了。

贰丨如何确定大光楼是哪年建设的

那在前面我们提到大光(音广)楼的时候,说这座楼原来的古建,是建于明嘉靖七年,也就是公元1528年,其实,这座楼始建于具体什么时间?官方史书中没有准确的记载。那这问题又来了,既然史书上没有准确记载,又怎么说得出1528年这个具体的年份呢?
现在我们就给您分析一下:光绪《通州志》载:“大光楼俗名坝楼,在州北关外,始建失考,同治十一年重修。”清康熙甲戌进士陈豫朋《石坝大光(音广)楼行》文载:“旧有楼在坝之脊”也没有明确建楼的具体时间。现在有些文章推断为明嘉靖七年(1528),是依据明代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吴仲,嘉靖七年督建通州石坝时附带的漕运基础设施之一。而我在节目中所说的年份,也是基于这样的推断。
大光楼始建于明代,毋庸置疑。因为,它是漕运时代产物,是管理漕运官吏处理漕务之所,之前我已经说过,历史上它有四个名字,正名大光楼,就其功能而言名验粮楼,又因建在石坝高岗处又名坝楼,另一个名字因通惠河、大运河相伴也叫河楼。
大光楼的建筑外形,依据光绪《通州志·城池》图示,与同时代建成的城内钟鼓楼相似。楼层建在带有拱券式门洞基座上,上下两层,上层带有回廊。歇山脊,单层双滴水,面阔3间,进深3间。瓮基下的拱券xuàn形门洞,供人穿行。楼高没有准确数据,民间有“楼高逾城”之说。通州旧城高,志书中说法不一,明·嘉靖《通州志略·城池》载:“高四丈六尺。”;清·康熙《通州志·旧城》载:“连垛墙高三丈五尺。”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楼高应该在10米以上。

大光楼是谁赐的名?

史料没有记载,但我们之前也说过了它的含意深远,蕴藏着深厚的运河文化。和现在一样,当年的大光楼楼名匾额嵌在二层楼檐之下,只不过是谁人题写,已经无从考证了。大光楼的始建,离不开一个人的功绩。明嘉靖六年(1527),巡按监察御史吴仲奉旨巡视通州仓后,对整修通惠河提呈奏议,明世宗朱厚熜力排众议,批准了他的奏议。吴仲经过实地勘察,自荐主持施工,于嘉靖七年(1528)二月动工,三个月后竣工。对通惠河大通桥至通州一带河道、桥梁、闸坝、堤岸等进行了修造,并对普济闸下游河道进行了调整,放弃元代旧有河道,沿金代闸河旧道向东开浚,至通州城北门外入北运河。在通惠河入北运河口南侧,新建一座石坝并配有相应的辅助设施,大光楼也许就是辅助设施其中之一。
史籍文献中,专写大光(音广)楼的文章不多,清人陈豫朋《石坝大光(音广)楼行》算是传世佳作。其中有“崇栏杰阁悬巍昂,向背两水流洋洋”,“江淮河汉津程遥,肩负千夫声力悍”等诗句,将大光楼的巍峨壮丽,面前的大运河与背后的通惠河交汇处水面的广阔,中原与江南广大遥远区域沿大运河运来大批的漕粮、许许多多的苦力在楼下将验后装袋的漕粮扛到通惠河葫芦头处驳船上等繁忙境况,都概括进去了。
人们一般认为,大光楼就是官吏处理漕务的办公楼。殊不知它还是官吏们弦歌乐舞,休闲娱乐的场所。康熙癸酉举人,官内阁中书,张埙在大光楼上题诗:“楼中绝好仙人宅,楼下人歌得宝歌。云水倚栏思独立,那知官事急如梭。——《竹叶庵文集》”另外朝鲜使臣朴永远撰《燕槎录》也提到:“春晴碧玉漾新流,来泊江南万里舟。直到梨花明月夜,弦歌多在大光楼。”

叁丨大光楼的两个身份

大光楼的第一个身份验粮楼,服务着明清两代大运河这条经济大动脉。几百年来聆听着石坝码头上扛夫低吼,昼夜不息嘈杂的喧闹声。挽留住纤夫漕役健硕的背影,催促着赶路的商贾行旅和外国使臣匆匆脚步,见证着莘莘士子们虔诚地从这里走进科举考场,走向他们的宦海生涯。
大光楼与中华大地上其它历史文化名楼的张扬不同,一直收敛着自身的光芒,把家国情怀搂揽于自身内,同时也期待着那些帝王将相,文人骚客登楼望远,揭开自己另外一层身份的面纱,那就是这还是一座观景楼。


华夏大地上有许多名楼,这些名楼有的用于军事,有的用于藏书,有的用于报时,有的用于礼佛,有的用于文教,有的用于戏楼,有的是多种功能兼而有之。千百年来,这些名楼只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楼阁,履行着它们初建时的义务。如:武汉的黄鹤楼,是三国期间孙权因军事上的需要而建的楼;洞庭边上的岳阳楼,是三国期间孙权手下大将鲁肃奉命镇守巴丘时,在洞庭湖连接长江的险要地段巴丘城建的“阅军楼”;江苏镇江的北固楼,最初是储藏军用物资用的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名楼都是因文人骚客登楼赏景,抒发自己的人文情感与哲思,给世人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名句以及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登上黄鹤楼,会不由想起崔浩题诗李白搁笔的传说,轻轻吟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上岳阳楼,看皓月千里,浮光跃金,会被范仲淹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感染;登上北固楼会不由吟诵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词句。文人的光顾,使得这些名楼从原来军事用处的身份转变为观景楼。文人骚客赋予了楼阁其文化内涵,楼阁的灵魂是文化,只有成为文化名楼,楼阁才能鲜活起来。

真正使大光楼从功能楼转变为观景楼,应该感谢清代的乾隆皇帝。
清乾隆皇帝东陵祭祖,途经通州曾在大光楼小憩。登上大光楼凭栏御览,潞河两岸广阔无垠的美景尽收眼底。远眺西北天地间的燕山山脉,云雾缭绕,层峦叠嶂,美景令人惊讶。近前参差错落闲居农舍笼罩在氤氲烟雾中。河边沙鸟野鸭腾起,农舍的鸡鸭鸣叫,停泊在柳荫中带有阁楼附豪华雕饰的黄船坞,促使他随即吟出:“郡城埤堄pì nì枕河涯,烟树参差万户披。试上高楼眄空阔,也应并入谢家诗。”千古名句。诗中的“郡城”,指北齐西迁的路县故城,也就是现在的通州城。金定都中都后取“漕运通济之义”改路县为通州。“埤堄”pì nì指呈凹凸形的通州城墙。“枕河涯”,河,即指运河,也指通惠河,意思是通州城卧榻在河边。“烟树参差”引北宋著名诗人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指参差的柳树笼罩在烟雾里。整个这一句的意思是:潞河边上的千家万户身披参差不齐柳树,笼罩在云烟缭绕的烟雾里。“试上高楼”按照预定的想法小心翼翼地登上大光(音广)楼。眄miǎn视空阔的潞河两岸风光,已是山水诗派之祖谢灵运的诗中画意。眄miǎn视是斜着眼睛看的意思,乾隆皇帝感叹如此美丽的风景应该写入谢家诗。谢家诗说的是谢灵运,那可是南北朝著名诗人,原名公义,字灵运。称中国山水诗始祖。

当然,说到大光楼观景最有名的还是一副对联,当年,大光(音广)楼廊柱悬有华夏名联,为清代官吏程德润所作。程德润,字玉樵,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清嘉庆甲戌(公元1814年)进士,历官山东盐运使、甘肃按察使、甘肃布政使等。这副对联是这样写的:“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这幅楹联曾被载入道光二十年成书的《楹联丛话》一书中,《清代诗文集珍本丛刊》中有《心清室文存》,书内摘选此联。这本书为清人王振声(通州人)撰抄本,《北京名胜楹联》也能查到这副对联。
通州的大光楼与通州古塔一样在漫长的岁月中,饱经风霜,见证了通州历史的兴衰。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庚子年的春天,通州义和团气冲霄汉,扶清灭洋,北关首领傅德寿率“乾”字团民在大光楼上演练神拳,并且率团民焚烧教堂,捕杀倚仗洋教欺压通州百姓的地主豪绅教徒,还密切配合清军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犯北京。当年秋季,凶残暴虐的八国洋寇攻陷通州,疯狂烧杀淫掠,将通州城乡凡是有义和团活动过的庙宇楼阁,都点燃烧毁。大光楼虽在城外,因义和团曾在此设指挥所和组织过团练,这座大运河上第一楼也没能逃过劫难,一度灰飞烟灭。
大光楼同燃灯塔一样,都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标志性建筑。2007年,北京水务局知道这座楼重大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之后,在大光楼遗址附近的今日大运河西岸,建了一座仿古歇山筒瓦顶二层楼,也叫“大光楼”。尽管并不是原有的建筑和制式,但也算对原“大光楼”的一种怀念吧?

参考资料:

《浩瀚长河 通州上下两千年》《大观楼验粮楼》 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委员会编

《古韵通州》

《大运河文化带 通州故事丛书》

《通州运河文化丛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州五河交汇处古代汇聚六条河
北运河 京杭大运河通州段 
行走大运河
水乡北京
北京副中心古潞城之潞河考
老北京的通惠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