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类同则应

在《周易》中,“应”,不是只有一种方式,它既可表现在阴阳相引的呼应关系上(如前几篇的内容),亦可表现在“类同则应”上。(周易、天人合一、脏象、发病、治法。转载需注明本文属潘毅教授原创)

 

《文言·乾》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王弼《周易略例》将“应”概括为“夫应者同志之象也”。则“应”除阴阳相感,上下乎应,同心协力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类象感或更常见。

 

甲、天人之应:《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这里的“通于夏气”实为与夏气相通应。因心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一年中的夏天是自然界最热之时,属“阳中之太阳”时。同气相应,正常人在夏天心气最旺,功能最强。但两个“太阳”相叠,易于过亢,所以养生最好就能做到“常如冰雪在心”。若心火旺或心阴虚等心热者,与此自然之热相应,则易病进;而心阳虚者得自然阳热之应则会减轻。而肝与春气相通应、肺与秋气相应、肾与冬气相通应,脾与长夏(四季)之气相通应亦作如是观。

 

乙、脏象内外之应:以“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的藏象学说更是“应”之典范。首先,内属阴,外属阳,内外相应即阴阳相应。其次,脏藏于内,象现于外,亦可表达为:脏藏于内,象应于外;或象现于外,其应在脏。所以,表现于外的各种生理病理现象,无非就是内脏不同功能状态的外应,实质是内在“气变”,外在“气现”,一气相牵的“类同则应”。由是而有了司其外象而揣其内应的脏象方法学。具体而言,各脏腑的外应主要通过其所属的形、窍、志、液等来体现:脾主肌肉,见肌肉松软可知病应在脾;心在窍为舌,见舌强可知病应在心;肝在志为怒,见多怒可知病应在肝;肺在液为涕,见流涕可知病应在肺;肾主骨,见骨弱可知病应在肾。藏象之“应”从内外言,是阴阳之应;从本质言,是“类同则应”,两种应相互联手。

 

丙、发病之应:阳虚者更易感受风寒;内燥者对外燥更敏感;脾虚有内湿者,更易感外湿,这是正气强弱偏颇与易感病邪“同气”间的里应外合;哮喘病多为内有伏饮,当感寒或过食生冷、肥腻则易发,这是伏邪与诱因“同气”间的里应外合。慢性复发性疾病以此两机多见。

 

若秋冬见湿证,多为内湿;若长夏见湿证,则多为内外合湿,后者是证与时间应。同理,北见湿证,多为内湿,南人见湿证,则多为内外合湿,后者是证与地理应。见春木萌生则情舒畅,见秋风落叶则心悲凉,此为情绪与物候应,或证与物候应。

 

丁、中药之应:桂枝与肉桂均为大家所熟,一为肉桂树嫩枝,生于上,功能发表解肌;一为肉桂数的树皮,长于下,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基于桂枝长于上,肉桂生于下,《药性赋》谓:“桂枝上行而发表……肉桂下行而补肾--此天地亲上、亲下之道也。”这正是以《文言·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之语为据的触类旁通、引思联想。

 

戊、治法之应:治法上的因时制宜是治与季节、月象、节令、昼夜晨昏相应,因地制宜是治与地理环境相应,因人治宜是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相应。

 

己、治效之应:覆杯即愈、效如鼓是方与证应,随手而瘥是针与病应。

 

(本文属潘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分享]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桂枝加桂汤】加减治疗奔豚气验案
中医脏腑理论实例讲解1
中医火神派部分医案全解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表部厥阴病之桂枝汤证第64条
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醍醐灌顶),文章有点长,请耐心读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