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工资 人世艰难

         对于工人而言,只要他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只要他还必须被老板雇佣,那么他的斗争的最好结果就不过于“同工同酬”这样的权利,而无法消除工资本身。从整个生产体系来看,工资也不过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标志,工资的高低起伏让工人苦恼困惑,也让老板有了博弈协商的空间。只有消灭雇佣劳动本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苦恼。
     7月25日人社部宣布,上半年17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高17.6%。7月29日,华为则高调宣布将投入超过10亿元用于13级-14级员工的加薪,各部门平均涨幅在25%-30%左右。一时间众多老板纷纷叫苦,叫嚷着工人的工资已经太高了,如河南省的企业向国家反映“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 ,而新疆的老板们也纷纷表示“人工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而根据国务院的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2012年以来,人工成本上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据4015位企业家参加的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2年年度问卷跟踪调查显示,关于当前企业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调查企业占75.3%,排在所有十九个选项的第一位” 。还传出了部分农民工工资“最高的月工资有一万四千元,最低的工资也有五千多元”。那么挣工资是不是可以发财呢?工资在生产中起什么作用?怎样才能提高工资呢?

  【一、工资是什么】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得搞明白工资是什么。

  对于工人而言,这个答案很简单,工资就是工人的吃饭钱,就是源源不断产生出这种劳动力的成本 。所谓的吃饭钱,就是用于购买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必需品,而不是投入到市场中去获取额外报酬。当然,要维持不同种类的劳动力的成本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工资有高有低。例如在家还有一亩三分地的打工农民,他的一部分生活必需品是来自于家庭成员在土地上的劳动收入,那么老板支付的工资就只占其生活必需当中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比例在不断增大 。而对于生活在城镇中的工人而言,由于其生活完全依靠工资收入,那么不管他怎么节衣缩食,其所需的工资也要超过农民工 。对于同时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工作者,例如普通教师等,在维持其体力的同时还需要维持其脑力,其工资水平往往比普通体力劳动者要高一些 。而对于熟练工人,如熟练的技术工人等,其生活必需品中还包含着教育培训的费用,其工资将会更高 。

  当然,工资是对工人而言的,而工人本身也是社会化生产的产物,因此工资就是工人的社会平均生活费用。但是,现实社会中总还是存在一些还不是社会化生产产物的劳动者,譬如211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譬如工厂中的中高级技术人员,譬如手工艺人。这些劳动者尽管没有掌握生产资料,但是由于他们还不是社会化生产的产物,老板还无法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充足的供应,因而他们的工资收入肯定会超过他们本身的吃饭钱。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蓬勃发展,这样的劳动者在整个生产体系中的比例总归是在降低的。在21世纪初,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还是炙手可热的,仅仅过去10年,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已经被解放到工人的队伍中了。

  既然工资是劳动者的吃饭钱,那么工资的天然标准就是由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生活必需品的总体价格水平。今年全国上半年食品价格平均上涨4.0%,租金上涨3.7%,教育上涨2.8%。如果具体到劳动者集中的大中城市,北京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租金上涨8.0%,教育上涨8.6%。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涨,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也必然上涨。这种要求要么以工人与老板的直接对抗体现出来,例如怠工 、罢工甚至围困老板等,要么就以间接的对抗体现出来,例如近年来频繁出现于各地的“招工难”。

  既然工人的工资标准仅仅是满足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必需,那么工资无论怎么提高,也不会达到让工人发财的地步。实际上,尽管有报道称部分建筑工地农民工工资“最高的月工资有一万四千元,最低的工资也有五千多元”,而实际情况却是目前的工地工人平均年龄达到了40多岁,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当然远远超过20多岁的年轻人,何况这还是每天强体力劳动10小时以上的收入,个人的体力损耗速度超过一般工人,拿到手的钱还不够花的 。而随着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下降,工人的实际工资还有下降的趋势 。

  【二、工资对生产的意义】

  尽管某些专家们叫嚷着老板的利润是对其投资的回报,但是有觉悟的老板们都很明白利润的来源是工人劳动 。因此,维持生产获得利润的一个前提就是有充足的适合劳动的劳动者。在此意义而言,如果工人的工资长期低于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必需,那么可以提供劳动力将无可避免的受到损失,包括工人的劳动能力、熟练程度甚至工人的数量都会下降,而这一切都是不利于生产长远发展的。福州的一个汽车队队长就忧虑地谈到:“这几年少有新鲜血液加入,没有年轻人,未来的车队怎么运转?”而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谌新民也表示:“中国劳动力短缺在加剧,…现代化的产业仍然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产业工人”因此,有眼光的老板及其代言人不能容忍无限制压低工人工资的工厂存在 。在这方面,最近几年各地频繁提高工人的最低工资标准就是最好的例证 。可见,将工人的工资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是生产的一个必要环节,就如机器要不断维护一样,虽然工人本身的消费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生产。

  然而,老板们同样也很明白,利润的来源不仅仅是工人的劳动,而且还是工人在获得工资之外的额外劳动,如果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与其工资相当,那么老板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不仅如此,一旦工人的工资超过了生活必需,一部分工资就极有可能被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从事生产活动,工人摇身一变就成了老板的竞争对手。而一旦失去了“自愿劳动”的工人,整个生产体系就坍塌了。因此,老板及其代理人要想方设法减少工人的非工资收入,将工人牢牢栓在工厂。今年7月,甘肃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草案)》出台,其中就明确提出“家庭有就业能力的成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不自食其力的,或者拒不参加其所在社区居委会组织的社会公益性服务的人员均不得享受低保待遇。”。而如何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驱赶到城市中,使其成为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则是专家们的重大课题 。

  有专家说,提高工人的工资有利于提振内需,从而缓解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正如前面所言,提高工资的一个可能性就是使得工人成为商品生产者,从而加入到老板竞争的行列当中来,那这除了减少自由劳动力和加剧生产过剩以外,对缓解矛盾毫无帮助 。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工人依然是工人,那么工资就依然是工人的吃饭钱,提高工人工资不过是让工人更充分满足个人的需求,与大规模的生产过剩相比,只是九牛一毛,又怎么能缓解危机呢?今年以来,老板中的明白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不再寄希望于提高工人工资,而是转向城镇化要利润。

  【三、围绕工资的斗争】

  有人说,既然劳动力是劳动者提供的商品,那么劳动者完全可以控制其供应啊,减少供应不就提高劳动力的工资了吗?

  从短时期来看,这样的想法似乎是对的。目前不是各个企业都在嚷嚷着招工难嘛,不是华为、富士康等又提高工资了嘛。然而且慢高兴,姑且不说华为和富士康的涨工资的实际效果有几何 ,单就目前的招工难来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倒是在于农民工还有一小块土地,还能在打工和种地之间进行选择。然而随着城镇化运动的深入和土地集中的加剧,这些“闲散劳动力”迟早会进入劳动力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就正确指出:“农业的技术进步和土地流转这两个指标若发生变化,农业非农部门的必需人数就会减少,剩余劳动力必然会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可能会非常大。比如,与中国国土面积相差不多的美国,只有200万农业人口。…当前应该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土地流转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条件,但近年来政策突破并不大。”而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达21.2%。以河北临城县为例 ,截止到2013年上半年,全县土地流转面积84300多亩,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转移农村劳动力1.8万人,光是一个李家韩村就有75%的土地承包给了一个公司,三分之一成年劳动力转移出来。

  除此之外,老板作为整个生产的主导者,自然也是劳动力生产的主导者。面对“用工荒”的挑战,纷纷采用了提高机械化方式以节约劳动力。根据经济半小时“机器人总动员”的报道,“一台制鞋机器人可以做9个人的工作量,还可以独立完成10道工序,…如果节省了8个人的工资,10年下来可以节约成本240万。”万和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已经将员工从当初的4000多人降低到3000多人,格力也预计将有几万名工人将因此而失去工作。李嘉图正确地说过,机器是经常和劳动竞争的,并且往往是在劳动价格已达到某种高度时才可能被采用。

  当然,工人并不会坐以待毙。针对深圳龙华富士康提高劳动强度和变相压低工资的做法,200多名工人集体罢工。而广州数百名环卫工人也以停工的方式要求提高工资。今年1-5月,广州市就发生劳资纠纷案件共13519件,集中在要求企业依法支付经济补偿、依法办理社保及缴纳社保费用、依法缴存住房公积金,提高工资福利水平、解决住房或利益分配问题。工人的这些斗争,与其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倒不如说更多是为了保持自己的地位,维持自己的劳动力价格。因此他们被迫采用商品交易的手段,与老板讨价还价“集体协商”,这样的斗争有一个贴切的名称:维权,也就是维护作为商品的等价交换权利。

  需要看到的是,工人的这些斗争尽管给了老板们很大的压力,然而总体来看整个生产体系依然掌握在老板的手中。老板总是可以采用提供不稳定工作 、使用机器甚至转移资本 等方法,使得劳动力始终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而这反过来又迫使工人接受更高的劳动强度、更长的劳动时间和更低的工资,从而保证其获取利润的能力不变。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2005年以后,国内企业的税前盈利与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长期保持在150%以上,其中2008年和2009年最低,也达到了150%,而随着采用了劳务派遣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2011年的比例又回到了2005年的高位,达到174.5%。

  因此对于工人而言,只要他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只要他还必须被老板雇佣,那么他的斗争的最好结果就不过于“同工同酬”这样的权利,而无法消除工资本身。从整个生产体系来看,工资也不过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标志,工资的高低起伏让工人苦恼困惑,也让老板有了博弈协商的空间。只有消灭雇佣劳动本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样的苦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劳资关系
请不要用《劳动合同法》起诉你的老板!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新编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工人阶级〓廉价劳动力?
《经济学基础》连载——第6章 生产要素的价格
《资本论》——关于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