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I||深度学习
userphoto

2022.07.04 河南

关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百度百科


早在1941年阿西莫夫就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即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科幻作品,但凡涉及人工智能,尤其是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的都逃脱不了这三个定律,但是说到底,这种规矩是约束机器人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身上面。

事实上,任何一个时代科技的发展都必然伴随着争议,也必然产生对应的利弊,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同时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塌陷式的挖掘开采。当然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已经普遍应用,从最初级的自动驾驶到算法优化的“阿尔法”对弈。

伴随着这种技术的下放与集成,很多技术在被正确使用的同时,也被应用与另外的一些场景,例如“换脸”和“变声”,不久前就有新闻报道林俊杰起诉B站UP主侵犯他的肖像权。


如果单纯从这个点来说,其隐患终究是大于其助力发展,正像是当年阿波罗登月时,尼克松原本准备了两份演讲稿,一个是登月不成功的稿子,当然这份稿子没有用上,但后来人们却通过这种技术把他读这篇稿子的影像做了出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图有真相已经不可靠,历史也是可以通过技术修改的,以前是图像,后来是影像。

但如果说这种技术纯粹反面教材利用也过于片面,像是《速度与激情7》中保罗沃克就是通过这种技术让逝去的人再现荧屏,初音未来虚拟形象的大火也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合成。

在不久前的9月25日,为促进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国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其中提到“积极学习和普及人工智能伦理知识,客观认识伦理问题,不低估不夸大伦理风险。”


需要关注的不是这个规范的内容,而是为什么会是这个规范。想一些克隆技术为什么被禁止用于人身上就能理解了,虽然相对来说一个是生物领域一个是计算机领域,但两者都是拥有一定的共同点的,对于呈现表达的极致应用,一个拥有跟你一样生物构造的人,一个跟你长得分毫不差的人以你的名义做着一些非常规化的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伦理规则的违反。

可能是由于设计这个行业,对于一些呈现化的东西总是保持着某种程度的关注,尽管现在技术还不成熟,但其早期应用已经呈现出一些弊端,一个技术的成熟都是有一定周期的,影像技术同样也是如此,否则卡梅隆也不会因为技术限制把《阿凡达》搁浅十几年。

伴随着这种“伦理规范”的出现,后续必然还会出现对应的权限和场景应用规范,某一天,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也必定会像“机器人三大定律”一样成为统一的执行标准。

未来是怎样的,我不知道,也不能预料,技术翻新比人才更新的速度还快,怎样应用,怎样应对,怎么办,是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人工智能加以“紧箍咒”:世界各国积极推出人工智能伦理规则
人工智能伦理学的一知半解
漫谈《西部世界》中的情、理、法
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医生的AI,还是AI医生?
为什么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救不了我们 | 微科幻主题站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三个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