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议二战初期苏军运动战不力之原因

运动遭遇战中受危险的原因有的是局部火力、兵力劣势,有的则是暂时具备一定优势,但不知巩固和发展这种优势,使得敌方逐渐在运动中增加和集聚优势,最终失败。克里米亚的很多设防区都是后者劣势的体现,而因为第一种劣势不能马上解决,就导致他们只能借用现成的相对优势模式来创造优势,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第二种劣势既是第一种劣势的后果,又是在未改善机动优势配置模式之前,暂时用来挽救第一种劣势的“临时抱佛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优势的形成依赖静态堆积,一旦运动就难以做到兵力机动与火力机动协同的效果;与这一时期苏军相比,德军的优势恰恰就在于运动中协同,而静态堆积的优势反而不突出。道理也很简单,如果客场作战的德军同主场作战的苏军玩消耗,那肯定是消耗不起的,所以德军主要目标不在于同苏军做静对静的消耗战,而要以动制静。就像田忌赛马一样,德军在运动中击溃静态据点外的苏军,不但可以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而且能够“围城打援”——外面的进不来,也就是后勤被掐,而且从来不敢大规模出击——因为这丧失他们自认为的优势,这将加重对静态据点长期守备的担忧。苏军的后勤线、运输线都面临被掐断危险,因此据守静态据点的苏军往往伤亡惨重,而且多战败。海军支援陆军之所以能取得较陆军相对好的效果,其原因就在于歪打正着的对上了火力优势-高机动原则——大口径火炮和海上机动、载兵能力于一身的战术活动单位为暂时形成局部优势提供可能。

而且从克里米亚防御战中可以发现一个战术倾向问题,也就是说,苏军的兵力倾向于以火力点或者火力优势区为中心展开,防守的目标也仅仅是阻遏,而非消灭敌有生力量。任何防御线都不可能处处火力、兵力资源配置是密度一致的,总会有漏洞,而防守的目标若仅仅在于一些静止目标如大城市或某个据点的话,在不主动出击或机动作战情况下,敌方总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防守方形成局部优势,而这种优势,在几乎完全切断静止中心与后勤补给源之间联系的情况下,就会形成改变全局的致命变量。所以兵力系于火力,而火力又系于静止点的战术理念是十分陈旧、不合时宜的。当兵力、火力集中于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总有被敌人运动战消灭的风险;当火力系于兵力,能动地为消灭敌有生力量(精锐兵力、战略生产与储备点)服务时,则自己能够灵活地因情制宜,设计布置临场优势,并随着战争运动的演化而不断建构动态优势,从而克服敌方的战术,消灭敌方主力。

苏军前期的呆板战术在登陆战中经常发生的掉链子情况体现的十分明显。除了一定的炮火准备外,基本上都是一支先遣队孤军深入,后续部队跟进十分迟缓。在芬兰湾1943年后,还是苏军逐步占优势大背景下的一次岛登陆战中,先遣队和后援军登陆之间竟然差了36小时,如果不是对手芬兰当时更烂和海军步兵旅支队的顽强抵抗,这支先遣队早就被人包了饺子;第二个是前面提到的克里米亚防御战中,为了策应塞瓦斯托波尔和费奥多西亚方向战斗,在半岛西侧叶夫帕托里亚展开的登陆,先遣队初期作战顺利,解放了叶城,但是这700人怎么也等不来后援——风大浪高,第二波根本送不上岸,所以这700人就真的被围歼了。

为什么说从这里也能看出苏军的陈旧战术呢?因为苏军只习于“人系于火,火系于点”的战术,所以对机动战术中的相互配合反而陌生,不但火力兵力配合不密切不充分,而且兵力输送的连贯性也有问题。德芬协防的芬兰湾东部诸岛军官日记中经常看到“俄国人”兵力前后掉链子、没有火力尤其是空中火力掩护配合,让士兵直接往前冲的悲剧情境;就算相对成功一点的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4万多人的部队,就配合了43辆坦克,而德军将领十分务实的作出了评价,一方面夸奖了俄军能在惨败后迅速重整旗鼓地发动登陆,造成突然性效果,另一方面也设身处地的指出苏联方面的问题,如空中掩护火力准备的不足——半岛一连几天都是晴天,而俄军航空兵没有做任何空袭辅助支援陆军。

在海军兵力运用上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基于内战后旧俄海军自沉的自沉,战损的战损的残破局面,海军提出了以雷炮垒阵地为核心的港口-近海防御战略思想,但是仍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敌方会不会在不做有效情报侦查工作之前贸然采取抵近沿岸炮击的行动?根据西方列强近几个世纪丰富的海战经验,这种可能性很小;既然做工作,那么他们肯定不会自己找打闯进防区,而是在防区外用远射大口径火力压制海岸炮、列车炮(这在拉齐奥的德军与盟军战列舰交火中已经被印证),并对基地造成毁伤。这种情况如何应对?第二,在陆上方向的攻击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又回到之前我们在静止据点防御上的情境中,海军基地虽然有舰炮等支援,但是充其量不过是火力更猛的一个静止据点,而且为了让舰炮尽可能发挥远火打击效能,海军舰船几乎要完全贴近海岸,不可避免的处于半静止状态,而这正是空袭舰船的绝佳机会,苏军舰船中躲避空袭比较成功的是驱逐领舰“塔什干”号,在一次出航遭到数十次空袭,但在舰长的左右机动灵活指挥中仅挨了一枚炸弹,这也能看出对舰艇防空而言,除了高炮火力,机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苏军多艘巡洋舰被炸沉或炸伤,很大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为支援陆战提供火力而被迫静泊,导致防空机动力大大下降。

而主动出击中也因为害怕损失大中型舰艇而不敢调动巡洋舰执行炮击任务,造成小舰艇的损失。在对黑海西岸德意仆从国罗马尼亚港口炮击活动中,苏军竟然派出了驱逐领舰“莫斯科”和“哈尔科夫”号打头阵,结果因为皮薄馅大,先后被击毁(哈舰在救援下沉中的莫舰时也被重创)。事后苏军的反思与实验中也提到,驱逐领舰这种壳薄的小船是不能应对列车炮和重型岸炮打击的,而大巡洋舰的出击也不会一定陷入敌方空、潜优势力量的打击中,在日后一次出航炮击任务中,巡洋舰完成任务后顺利返港,毫发无损。

总体而言,雷炮阵地虽然对抗登陆有一定帮助,但是在陆向难以摆脱静止火力点的弊病,且会连累舰船防空,增加遭袭概率;在海向则束缚住已方大中型舰船的火力前出,使得敌军能进一步抵近防区外打击守方的有生力量——舰艇因局狭于港区而成为活靶子,等于逼着火力上不占优势的巡洋舰和敌战列舰或重巡(战列巡洋舰)静止对射,结果只能是一边倒,而港区炮兵鞭长莫及,只能单向挨打。因此,雷炮阵地不能捆住大型舰艇,而应该在中近海机动游弋。因为不管是躲在港口还是海上机动,都会挨敌兵战列舰的打,海上机动还能减少损伤,而且能发扬机动火力,同时可以呼叫潜艇、航空兵支援作战,形成局部优势,尤其是当火力相对劣势的水面舰艇诱饵式的引诱敌军跟进时,潜艇优势兵力则可以包围雷击,当敌舰遭重创时以已方水面舰艇予以火力反击,当其几乎丧失动力时呼叫空军予以最后一击,对敌实施海上包饺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兵简说夜间战术
十大军事原则学习参考材料
精读《论持久战》
坚守还是撤退?面对苏军的绝地反击,德军到底该做何选择?
步兵排如何进行防御?
二战后美国有100艘航母万架飞机,为何不敢灭苏联?美国怕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