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英美远东航空利权之争:“东太平洋化”标志着英对美绥靖最终完成

二战后远东防务:美国为什么没能组织起一体化亚太集安体系“帝国意识”与“冷战意识”:英国在二战后的远东政策理念午间谈读记第一则:对一篇奇怪的英日同盟论文的读后感等篇中,笔者分析了英美在远东的三大部分——zg、澳新和南洋,两者的争夺态势。其中英美日三国争夺比较激烈的是前两个方面,也是学界主要关注的领域;对澳新争夺的关注则较少,而作为澳新的外延——太平洋岛屿则更稀少。太平洋的帝国主义争霸是点线面三位一体的,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所谓面,就是指一些大面积国家组成的战略区块;所谓线,就是指30年代以来的远程航空业务扩展与旧有的海上要道;所谓点,就是指支撑上述面和线的关键点。点线面在大洋的地缘背景下就表现为岛链的争夺。

美英自身的实力变化与交通技术样式革新

海权在交通技术更新换代、20世纪军备竞赛与世界大战引发的剧烈改变中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海权的物质基础仍然是金融霸权,只是这种霸权的内在逻辑发生着微妙而又影响重大的改变,即金融托拉斯自办工业托拉斯的实业趋势。美国除了孤悬欧洲是非之地的海外地缘优势,但是更重要的是美国有自身强大的实业。而这些竞争力极强的垄断企业,大多都是金融托拉斯洽办的;海权的争夺除了军事上的海军军备竞赛,也就增添了一层工业存量的内涵。海权竞争的存量也就增加了非赤字与赤字部分两个结构。所谓赤字部分,就是原本的金融透支;所谓的非赤字部分,就是和平时期的工业效益与财政收益,而且金融财团也能通过放款、控股等方法扩大自身的存量,使得赤字部分的透支能力也得到增长。所以美国即便直接一对一对峙,耗也能耗死英国。

回到岛屿争夺上,海空资源的争夺,依靠的就是实业为基础的远程航空航海力量。在菲尼克斯群岛的争夺中,对阿巴里灵阿环礁(坎顿岛)和恩德伯里岛,英国首先派军舰到坎顿岛上建立了一个由两名电报员留守的无线电台,但是后来美军也当仁不让,直接派人上岛,并单方面决定给予泛美航空在岛上修建机场的权利;而英国却没有做对等升级,而是向美国妥协。其根本原因不在于英国对美国有什么心理恐惧,而是实力的捉襟见肘不允许英国对等升级。美国在坎顿岛上的所作所为,虽然给了英国面子,名义上“美英共管”,实际上英国受制于美国。英国之所以想要实际控制坎顿岛,就是为了修机场、建航空站形成航线,但是美国把土地占了之后建了唯一的机场,对英国而言遏制美国南下咽喉的意义已经丧失,所以英国为了共用此地及产减少成本,还需要向美国支付租费。所以实业不足的海权帝国只能让位于更优的竞争对手。

海权与空权都是金融集权在军事领域进化的表现,空权是在军事层面对海权的进一步辩证否定,也就是发展。远程海空投送能力的发展在前期都是投入,回报率很小,相关研究都表明,最初的远航业务客户,都是致力于殖民交通的列强政府,所以这显然是由财政保障的,财政保障除了金融借款,另外一条就是基本经济生产体量的巨大作为纳税保障,这是其他小国不能奢望的。所以在南太平洋的航空布局争夺之中,真正行动起来的只有英美两国,法国、意大利虽然受到杜黑“空权论”的一定影响,但是空军建设仍然迟缓,相比于发展出成熟舰载海军航空兵的美英日三国,欧陆国家普遍迟缓 ,而英国也因为防御德国而呈现出海权“陆化”的倾向,舰载机远洋对海作战的设计与发展就相应地落在美日两国后面。

日本因素的影响:“东太平洋化”

包括日本,虽然发展除了20余艘远洋航母,但是这仅仅是日本受制于五国海军条约的不得已而为之,一旦有机会,日本还是倾向于发展主力舰,大和、武藏与长门才是日本海军心目中的真正决战主角,这一点和之前对炮术与剑术关系倾向后者的幕府旗本们一样,他们一直认为剑术才是看家本领,而炮术只是辅助剑术的,关键时刻还得靠剑术;同样,在日本海军的心目中,海军的高强度对抗主力仍然是大舰巨炮,即战列舰的决战;而航母仅仅是上不了台面的凑活产品。所以日军的航母,例如赤城就是在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的船体基础上完成的。

让日本发展出战列舰改装的航母已经实属不易,而远程航空就更加困难。而且,对日本来说,发展超远程航空的必要性并不高。因为按照一战后《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日本分得的“委任统治地”主要是德属太平洋岛屿的赤道以北部分,而这其中又有德属新几内亚被澳大利亚所割占,这样日军实际能提供远程航空站的点位就只剩下加罗林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瑙鲁、帕劳和北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对这些地方都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夏威夷群岛的外延部分,中途岛、威克岛等地,与远在南中国海的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形成“里应外合”之势,在如此远的外海离岛部署大量轰炸机、歼击机,不仅保养费用和技术条件都不成熟,而且对于夏威夷和菲律宾都没有形成优势。

美军可以在苏比克湾、克拉克空军基地、棉兰老岛部署更具针对性的海空力量,甚至说利用空权和天然的地缘优势,对日本在北太平洋的属地形成分割包围之势——利用菲律宾威胁帕劳、冲绳乃至日本本土;而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则对加罗林群岛东部形成压力。美国所据有的岛屿都比日本所据有的大、补给条件好,而且美英都比日本在远程航空技术上的开拓与技术储备要好,日本如果跟进,就会长期陷入不利局面。

所以,从中短期看,日军更倾向于依托航母和岸基的短半径战斗机来维护加罗林群岛的防空,以及将战争引向外线的战列舰决战,以主力舰优势摧毁敌军的海上有生力量,防止美军趁机战略包围中太平洋的日军主力。日后日军攻占基里巴斯(英属吉尔伯特群岛)后使得英军被迫更加依赖美军的帮助,同样,英国的很多与美国争议岛礁就趁势被美国接管,英国彻底退出了对西南太平洋航空线的争夺。

通过太平洋战争我们可以复盘出大量的日美英三方战前部署与岛礁声索的意图。例如加罗林群岛战役、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等都可以反映出华盛顿体系下不同力量之间的权衡与争斗。虽然在西太平洋的大陆问题上,英国更倾向于支持日本对抗美国,但是在日本没有传统利益、而英国长期居于支配地位的东太平洋,又是美国的“后院”,日本并不会帮上在大陆的忙,但是日本会更加重英国在这一地区对日援助的负担——日本没有足够的远程空航技术与资源,就得伦敦提供更多,所以在东太平洋英国更倾向于以美制日,这种“遏制”与真正不希望日本介入是两码事。

英国希望日本做美国的破坏者,而不是拖累英国的分享者,这和法国希望俄国在欧洲牵制德国,而不喜欢沙俄在亚洲扩张的心情是一样的;而且,利用东太平洋事务上与美国的“一致”,还能够增强美国用于对付日本的资源,相应的,美国用于对付英国的资源就会减少,英国在东太平洋事务上的支配性地位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东太平洋化”是英美从战前的战略对手向“英美特殊关系”迈进的一个具体原因。

“东太平洋化”在日本侵H到欧战爆发之前都是不明朗的,因为这时英国依旧可以利用日本在远东牵制美国,而这种潜质主要还是依托英日之间事实同盟的关系发展出来的,直到欧战爆发,英国再也没有能力去联日,甚至面临着大西洋威胁时,从华盛顿体系中拔钉子就成了美国在凡尔赛体系中放弃与德国一起咬英国本土的交换条件。这是东太平洋化就成了通过与美国结盟并与日本事实的分离,走完自己对美绥靖的最后一公里。对美绥靖成为英国拿日本当挡箭牌来抵消美国压力,获得美国支持的工具。这是由英国在远东的海军实力严重不足和美日对峙的大气候决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间】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什么条约
日本侵华注定失败,为何还敢与美国开战?太平洋战争因何爆发?
《世界军事战争史-240》远东及太平洋的争夺与战争(下)
地图看世界;澳大利亚为何总出兵帮英美打仗等。
太平洋战争第六部之拉包尔战役(四十)
历史钩沉:面对太平洋战争,英美两国做了哪些必要的准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