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李书福和他的吉利集团的故事(1/3)

前不久,吉利集团创始人李书福作为2020年人大代表在《适度放开“禁限摩”科学规划城市摩托车行驶》建议中称:2019年,我国摩托车产销量分别为1737万辆和1713万辆,出口712万辆,创汇40多亿美元。研究数据表明,增加10%的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将减少40%的城市交通拥堵。适度放开“禁限摩”,对于提升中国摩托车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很有必要。

此外,李书福还针对适度放开“禁限摩”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试点部分城市恢复摩托车上牌及通行,制定摩托车相关交通管理办法;二、重新制定摩托车驾照考试等级,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和营运摩托车的管理;三、鼓励摩托车相关企业在新能源暨摩托电动化方向加大研发力度,出台全国统一的电摩上牌政策。

此举一出,全国摩友一片拥护之声。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对于摩友本身来说,这一次大佬的介入真的是对各位的解禁摩之梦注入了一阵强心剂。

作为目前中国民营汽车行业的绝对大佬,为什么提出解除禁限摩提议的,不是魏建军,不是王凤英,不是王传福,而是李书福呢?所以说我觉得有必要聊一聊吉利的品牌历史,聊一聊李书福的励志故事。

吉利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本土汽车行业的一哥,如今的吉利是可以拿出90亿美金成为戴姆勒集团的第一股东的世界500强企业,也是全世界十大汽车集团之一,没错就是全球,跟丰田、本田、奔驰、宝马、通用等等车企是一个量级了。

就是这么一个伟大的品牌,作为创始人的李书福功不可没,是一位完全可以树立为传奇的人。

吉利汽车和李书福的故事,像极了亚洲一个更伟大的公司和它的创始人,那就是本田公司和本田宗一郎。

大家都知道本田是以造摩托车起家,发展成现在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汽车摩托车集团。以前本田摩托车成功之后,想进军汽车行业,当时遇到来自日本政府的阻力也不小,日本政府就是不批准本田造汽车。

本田在一路发展中,政府一直是它最大的绊脚石,当然那啥也一样,大家都懂就不需要我明说了,外行领导内行在全世界很多地方乃至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都一样。

当时的日本已经拥有了不少的汽车品牌,在政府人看来汽车业已经饱和,但是本田宗一郎并没有放弃。

1962年本田第一款车S360前置后驱跑车就生产出来了。

1964年仅有两年造车经验的本田宗一郎进军F1,因为发动机设计缺陷等问题仅仅完成了三场比赛就草草收场,但是在老牌车队充满怀疑的眼光下,本田第二年就拿下了墨西哥分站冠军,一下子轰动了世界。要知道当时欧美老牌车队统治的赛场,竟然短短两年就拿到了分站冠军,而且本田首次进军F1就是以车队形式,整车几乎都是本田制造。

日本政府看既然本田这么厉害,那么还有啥好说的,只有批准本田开始制造汽车。于是,才有了现在看来世界第一的汽车体系。真不是我吹本田,全世界所有汽车品牌,要论技术,有哪一家的黑科技有本田的多?摩托车就更不用说了,世界第二三四五加起来的体量都不如本田一家大。

李书福无论从出身、经历,一切都那么像本田宗一郎。他一直就梦想制造中国的奔驰。

李书福上学时期最高学历也就是一个高中生。但可不是因为他成绩差,而是因为他确实太优秀了,对高中学习失去了耐心,人在学校,心在游离。高中还没有毕业,他就开始规划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各种梦想,在开始造车之前,他从事过好些行业。

不得不说,浙江人是我本人非常敬佩的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数又能吃苦又极具商业头脑。

最早,19岁刚刚离开高中的李书福从父亲那里拿了120块钱买了一台国产海鸥牌照相机,开启了他的创业生涯。由于服务热情,照相质量也不错,很快赚了1000多元人民币。

后来李书福开了照相馆,但由于资金有限,照相馆的所有设备几乎都是他自己设计、制作的。

那个年代开照相馆也是不容易的,因为照相行业属于特种行业,必须要公安局批准。由于没法通过审批,没有特种营业执照,李书福多次接受教育与处罚,照相馆坚持了近两年时间还是关门了。

那时候的浙江台州,废旧电器市场已经比较发达了,李书福就想到从废旧电器零件中分离金属铜、金属银、金属金,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后来,这些技术被其他人学会了,因而出现激烈的供应链竞争,废旧零部件成本也越来越高,李书福的企业又进入了新一轮的艰难转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电冰箱开始进入家庭,李书福又开始研究生产电冰箱配件,经过近400个日日夜夜的反复失败与总结,研究试生产终于成功了,当时又苦于没有生产场地,在同学家长的帮助下,李书福找到了路桥中学校办工厂并以校办工厂名义生产、销售产品。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机器设备搬迁到了新租用的路桥中学校办厂,刚安顿下来,开始生产不到一个星期,事情又发生了。这个校办厂的周边是老师宿舍,生产电冰箱零件产生较大噪音,老师们晚上很难入睡,集体罢教,学校要求我们必须立即搬迁,李书福在方圆几十里到处托人,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废弃的自来水厂作为一个继续奋斗的场所。

几经波折,黄岩县石曲电冰箱配件厂成立了。有了营业执照后,公司便轰轰烈烈地大规模地招聘员工,开始扩大产能,制作设备,研发新产品,生产的电冰箱零配件供不应求。

随后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最有竞争力的蒸发器、冷凝器、过滤器研究生产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几乎所有的电冰箱厂,包括上海上菱、远东阿里斯顿,安徽美菱、扬子,杭州西冷、华日等等。

青岛奥柯玛电冰柜就是李书福的企业为其贴牌生产的,李书福的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欣欣向荣,一片繁忙,成为台州最大的民营企业,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知名度。1986年,李书福组建了黄岩县北极花电冰箱厂,生产北极花电冰箱。

1989年,因为国家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民营背景、戴着乡镇企业“红顶”的北极花,自然没有列入定点生产企业名单。加上内部股东意见分歧,李书福把全部资产送给乡政府,前往深圳去上大学了。到目前为止,他分别在深圳、上海、哈尔滨三地的大学进修学习过。

1992年3月,大学毕业的李书福开始第四次创业。那一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研究、生产什么呢?经过调研,李书福得知在当时的年代,进口装潢材料在中国很受欢迎,国产装潢材料的研究、生产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装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说干就干,李书福开始研究生产装潢材料。他制造的装潢材料完全可以取代进口,而且价格便宜,很受市场欢迎,又一炮打响,产品供不应求。

李书福仍然坚持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大规模生产镁铝曲板、铝板幕墙等装潢材料,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出口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后来,这些自主创新成果又被其他人学走了,虽然我们有专利,有所谓的知识产权,但被别人拷贝,也许是那个年代的命运安排。至此,李书福放弃了这个产业,开始进军摩托车领域。

(未完待续)






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关注,你还真是百里挑一的人

【长按,即关注】




  中国摩托车领域的昔日霸主-聊聊嘉陵(2/2)
  对速度,大家有点敬畏之心吧
  别怕,加入摩友的行列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创业的故事
吉利创始人李书福:让沃尔沃扭亏为盈,一个草根企业家的奋斗之路
从120元起家到身家百亿,吉利李书福:我不在乎失败,想阻止我只有杀了我
摩托车终于迎来“转机”?“禁摩令”实行35年,李书福提议放宽
从0到1,李书福的一场豪赌,他又是如何将中国制造打入全球的?
李书福创业:从照相馆到汽车 从黑户到有身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