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切都要从[行动]说起

用思考对抗迷茫,用行动解决焦虑


Life Could Be so Simple 音乐: Anthony Lazaro;Antonio De Giovanni - Viver Pode Ser Simples

最近在忙几件事儿,有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而一切,都要从行动说起。


这是本号的119篇文章

本文共计4298字,预计阅读11分钟

· 每周五固定推送一篇底层干货·

·佛系更新,随喜相遇 ·

作者|李多余

01.

第一件事:写作训练营进入到了第二个月

开始对第一个月的内容迭代打磨。

2月7号,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门课程,一开始的期待是有12个人报名就够开课,结果实际情况是:

第一期报名了28人;

第二期24人已经报完;

第三期目前还有2个位置,暂时停止报名了。

并且这三期课程,每一期的价格都在大幅度增长,第一期1800,第二期3600,第三期4200。

出乎意料,但又在我设想之内。

因为我一开始对这个产品的市场定价至少是要在8000块以上,限定24人,提前两个月预定。

而目前一个月过去了,事情进行得如何了?

在我的视角看来,4场直播,4次一对一交流表达课,7次线上课,每人完成了10份作业。第一阶段任务顺利完成。

大家都结束了对认识、习惯、思维方面的基础打底工作,克服了创作恐惧,找到了自己舒服的感觉,并且开始进入完整的写作和思考对话阶段。

而我也开始回过头对第一个月的服务形式、课程内容做打磨迭代,同时对每个人进行评估反馈。

在考虑要不要出12个月的长期服务。因为有不少人表示希望能再上一期,或者至少把社群长期保留下去。

在学员的视角看来,有很多我意料之外的反馈。

  • 有人通过课程内容找到了和自己的和解,放下了长久以来对自己的责备;

  • 有人说这是一门思维课,调整的是自己看事物的角度;

  • 有人一直在和我做对抗,但在对抗中反而找到了自己舒适的表达方式;

  • 有人从一开始的自卑变成了对自我观点和情感的自信。

对于ta们来说,这些发现甚至比课程本身的内容更重要,这是我没想到的。

但也是我所期待,甚至是我更为重视的。

from学员私信

因为所有的“学习”在我看来都应该包含两个层面:

一个是技能、内容的习得,这是“术”的层面;

另一个就是在过程中对自我的发掘,对自我的学习,对思维、行动的优化,达成自我的升级,这就是“道”。

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因为术的习得,任何形式,任何人都可教;

但是道的习得,只能靠契机,只能靠自己。

在后续课程的打磨中,我也很希望能够把这部分东西保留下来,甚至是加重,在阅读、思考、写作、交流之外,再加入“觉察”的环节。

因为写作本就是和自我的对话,能够加入这部分的话就更好了。

当然,这也需要我进行更多的学习和打磨。

如果有这方面知识、能力,或者有过类似练习的朋友,烦请不吝赐教。

02.

第二件事,在做多渠道、视频化的尝试

一边当老师,一边当学生。

视频化是答应了大家很久的事情,但是尝试过才发现并不容易。

因为“做视频”并不是把现有的内容读一遍就好——倒也不是不行,只是这样敷衍读者同时也是敷衍自己,那我宁可不做。

我所理解的“视频化”,应该要满足以下两点:

1.这个内容用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到读者的帮助要比用图文的效果提升至少一倍,而非相反。

否则不如直接去写图文,大家双向节能,不要浪费精力给世界制造喧哗。

2.要输出“作品”,而非“视频”;

要建立“IP”,而非“UP主”。

所谓“作品”,是要有复看价值的,有付费价值的,是“能打”的。

而非简简单单拍个视频。

所谓“IP”,是要有自己独特的标签,有完整的系统,有市场价值和影响力。

而非只是做个UP主。

但是如果经常看视频的人应该能感觉得到:

我说的这两点恰恰和当下大多数的视频形式相悖。

当下的内容领域充斥着的,是大量的重复,碎片,欲望,情绪,狂热消费,无意义娱乐。

随之而来的,则是普遍的片面,极端,误解,空虚,疲倦。

这是消费主义全民教育下必然的产物。

并且这一切只会愈演愈烈,毫无回头之可能。因为被这一切所饲养的人们已然成瘾,进入了不可脱的消耗圈。

关于这一点,我在最近的系列文章中会做详细的分析,此处暂且按下不表。

但毫无疑问,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困境是:

原本应该作为精神解药的“内容”已经变成了精神毒药一样的存在。

越多内容则越多空虚;越多刺激则越多疲倦。

没错,我们今天的整个中文互联网的世界正在向内坍塌,如同流沙的崩溃。

但,也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会比以往更需要认真的思考,系统的输出,可信的权威及实际的行动。

因为秩序的摇摇欲坠和人心的浮动,人们迫切需要稳固。这一点反应在生活上,更隐藏在内心之中。

而我则希望自己能够遵循自己的判断,做出系统的,有效的,有持续生命价值的作品,而非仅仅是喧哗之下的视频。

为此我需要把之前的内容全部重新整理一遍,梳理出脉络,自我推翻,与自我建立。

一方面,探索新的路径,提炼新的标签;

一方面,上课,学习,咨询,对话,做大量的调整和尝试。

既有认知的动摇,坚持的东西被打破,说服自己去接受一些一直以来逃避的现实。

这对我来说是个很艰难的走出舒适区的过程。

但是当然,也很让人兴奋。

 

03.

第三件事:推进早起习惯的刻意练习

并且每天早上在B站直播写作,已经第四天了。

为什么要做这件两事?

因为我不想只做一个内容输出者,我想要成为一个能量输出者。

前段时间写作营里的一位学员提出了这样一个疑惑:

那些频繁更新的干货、方法论博主,他们真的践行过他们的方法么?

他们如果没试过,怎么能够说明他们的理论是可信的?

他们如果践行过,怎么能够更新那么快?

好问题。

所以我去行动了。

用学习,记录,复盘,行动调整,自我观察等一系列我曾提过的思维及行动模式,建立“早起”这一习惯,学习“健身”这一技能,从而改变自己,践行自己对于行动的思考。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直播间截图

一直以来我其实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想要用内容交付给读者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一开始我以为是文字,所以我专注在文字的吸引力上;

后来我觉得应该是思考,所以我开始了大量的阅读,写了一些关于底层逻辑的思考;

再后来我觉得光有原因不够,还要有方法,于是我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都会去思考“怎么办”,或者直接以“怎么办”作为文章的开端。

但现在这个问题让我意识到,这些都还不够。

如果我想要做的是“咸鱼人生自救指南”,那么我最终应该给到读者的其实是“能量”。

是让读者知道怎么做,更让他们有勇气去做。

甚至是提供服务陪伴他们去做,提供反馈辅导他们去做。

这才是我想要的内容真正应该有的价值。

 

当然,这或许会一部分偏离我自己原本对于“文字”的热爱和初心,但是问题不大。

因为我另外找了一个小号收拾出来,专门用来聊文学,电影,故事和生活,也欢迎大家关注:

书归正传,说回这次的“早起习惯建立”行动。

我给这个项目的执行时长是一个月,目标是把自己此前【早上七点醒、醒来之后赖床玩手机一个小时才起床】的习惯变成【早上五点醒,醒来之后不玩手机,快速进入工作学习状态,高效利用晨间时间】

过程中会对自己做明确的原因分析——

  • 为什么我需要早起?

  • 这对我的情绪和工作效率有怎样的影响?

  • 为什么我现在做不到?

循序渐进的习惯建立方案——

  • 把“早起”这件事划分为【入睡-唤醒-起床-进入状态】这四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上做出一点点优化,从而形成可持续的方案。

行动观察及反馈调整——

  • 今天遇到了什么阻碍可以尝试调整?

  • 今天有什么好的行为应该固定下来?

  • 通过这样的反馈调整思维来优化自己的行动。

最终,帮助自己建立起持续的高效早起习惯。

比起习惯的建立,我更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思维][行为模式]的练习。

而如果这次行动获得了成效,我就可以把整个过程的记录分享出来,为内容加以佐证;

并且进一步的,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放大,形成一套稳固的方法论,不论是用线上服务的形式或者用系统文字、视频的形式,都可以实实在在地帮助有需求的人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

或许这才是我一直以来想要给到大家的东西。

我想试试看。

04.

第四件事:捡了一只被遗弃的小猫

治好它。

最后,说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也是一件大好事。

周一的时候家人捡到一只被遗弃的小白猫,瘦瘦小小还没手掌大。父母本想随便喂喂就放回去,因为一直以来家里都不允许养小动物,也因为他的一只眼睛是坏的。

红红肿肿,根本睁不开。

想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被遗弃的。

(刚被捡来的样子)

但是我坚持要留下他——你只是一只小猫咪,又不要工作也不用考学,更不用相亲找对象,一只眼睛有什么关系?

只是因为这个就要被抛弃么?凭什么。

一只眼就一只眼,能看到我就够了,我养你。

而也恰恰是因为这个原因,家人心软了,同意把它留下来。

我给他取名“时来”,谐音“拾来”,也寓意“时来运转”,拍照发了朋友圈,0313就算是他的生日了。

结果在朋友圈的留言提醒下,我想起要带他去看看医生,至少要排查一下猫瘟、寄生虫、疫苗情况,也需要确认一下他的性别和喂养的注意事项。

结果到了医院,医生见状硬把他的眼睛掰开,挤掉了里面的脓,点了眼药水告诉我——眼睛是好的!

点点眼药水说不定就能痊愈!

哈哈!真不愧是时来,果然时来运转!

(从医院出来的样子)

现在已经是第五天了,每天喂奶滴药保温,肉眼可见得活了过来。

第一天虚弱到我生怕他死掉,这两天已经能从沙发上往下跳了。

蓝色的眼球晶莹透亮,完全没留下任何后遗症。

而父母也变成了会在阳台抱着猫晒太阳玩手机,会在我忙的时候去给他喂奶,每天第一句话就是“猫呢,猫在干嘛”。

真·把猫带回家,他会自己搞定一切。

(已经是家里的小可爱啦)

而他也很乖巧。

大概知道自己是被遗弃的,所以很少吵闹。

小小一只跟在人脚后面跑,像个小粉团子。

(小小年纪也已经学会了敲键盘分担工作)

春天终于是来了。

虽然疫情还在,虽然世界一片混乱,虽然一切都在下坠,但——

江水化冻,草长莺飞,月下开了满满一树粉色的玉兰花。

衣柜里的大衣被一件件放进压缩袋,沈大成的青团上架了,少女也终于穿上了百褶短裙。

冬眠了足足99天的熊慢慢探出了洞穴,熬了一冬的老人终于得以从容享受阳光,金色的温暖公平地落在每一处。

花瓣掉落在下水道里,春天对于任何地方都是公平的。

而那只曾被人遗弃在街头瑟瑟发抖的小猫,此刻正趴在我的腿上,四脚朝天,小爪粉白,呼呼大睡。

我的左腿已经麻了,但是不敢动。

那就不动。

最后。

今天的配乐我很喜欢,希望你也喜欢。

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没有病痛,希望时来运转。

我是二当家李多余,希望我的内容能对你有微末帮助。

也谢谢你给我的“赞”和“在看”,这真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今天也是爱人间的一天。比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
如何成为很厉害的人
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啃这本书就够啦!
《一年顶十年》:如何用阅读和写作打造你的护城河?
用这个框架,轻松迈出写作的第一步。
职场潜规则: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从这2个方面,实现自我增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