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才能拥有像学霸那样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精力?

前言:本文讨论的是学习动力问题,在知乎看过的朋友可以自行略过。

原问题是:如何才能拥有像学霸那样一学就是十几个小时的精力?

正文:

坏人用枪指着男主的老母,跟男主说:你要是一天不学习十几个小时,我就崩了你老母。

男主不小心中了坏人的毒,坏人对他说:这种毒需要每天服一粒解药才能让你活下去,你一天要是不学习十几个小时,我就不给你解药了。

除非你不在乎你老母的死活,除非你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否则别说十几个小时,让你通宵都可以。

因为你别无选择。

1

高考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根独木桥,只有把竞争者挤掉,你才能够看到“更美的风景”。

初中生,高中生,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对他们来说,难道不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吗?

高考在这里就是那个“坏人”,它威胁你的另一种“死亡”:梦想的死亡,如果你考不上好大学,就意味着一定程度上你这十几年的努力白费了。

如果高考成了你唯一的选择,那么你一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自然是别无选择。我想任何一位奋斗在前线的高三学生,看到这个题目都会冷笑的: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这哪是学霸的专属啊!我们都这样!

高三的学生争分夺秒,到食堂去还是跑着呢,看着对手拼命努力学习都感觉压力重重呢,晚上在寝室还继续背英语单词呢,睡到被窝下还用手电筒继续看书呢,早上四五点钟起来背书的人大有人在呢。

他们何止十几个小时,他们恨不得几十个小时。

2

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拼劲?

难道我们每个经过高考的人都忘了吗?

因为那个高考对我们来说太重要啦!( 我在本题下想要小小的对现在知乎上盛行的“低刺激论”,抱持一些异议。)

为了高考很多人放弃恋爱,为了高考很多人放弃娱乐——不是因为恋爱给你的“刺激”没有学习多、不是因为娱乐给你“低刺激水平”——是因为他妈的高考太重要了!

我为了我的高考,我还跟你谈什么狗屁刺激——那东西对则对矣,但是不治其根本。如果我们整天想着这个东西“低刺激”,那东西“高刺激”,权衡来权衡去,选择这个放弃那个,如此的纠结,还容易反复。

放心吧,你是学不好的。

一个习惯了荒淫无度的嫖客,就算你把妓院封了,他也照样会想心思去嫖其他人。再则说,吸过毒的人再想戒毒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便是烟瘾患者想要戒掉,也并非易事。

你只是不抽“烟”而已,而现实中的“烟”又何尝无处不在——游戏、知乎、微博、微信……把这些东西关掉就好了吗?你承认你内心的那个魔障没有不时的翻涌吗?这种环境就能避掉吗?图书馆没有人玩手机、电脑吗?图书馆哪怕一个只有人在玩手机,你都会条件反射性的会猜想他们在玩什么,于是你心中的魔障再次被唤起。

这样学习效率能高吗?

行为上你确实可以戒掉某些刺激,但防不了心中的痒。

3

可以让你独处一室,去掉所有的“高刺激”物,面前只有一本教材,让你“无聊到想要学习”——这对于所谓“低刺激论者”,算是理想环境了吧?

如果里面关的是你,你真的会无聊到想要学习吗?你认为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就算是最高刺激物了,所以你会去学习?

没错的,但如果真从“刺激强度”排序的角度来看,你永远可以找到比学习更有趣的事情,比如在课本上画画,比如在课本上写小说、写日记,比如把书撕了折成纸飞机、千纸鹤……而我一般会睡觉----这种情况有没有?去看看大学课堂吧,老师不让玩手机的时候,他们宁愿盯着老师的眉毛看一节课也不愿意去学习。

当你不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在一个选项权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就只是其中一个用来填补时间空白的选项,就算是在一个屋子只剩下课本的情况下,我也可以用课本去画画、在上面写小说、写日记……

就算我真的去看那个课本,我也只是把他当做消遣的读物——我并没有当它是学习!

4

因为你并没有想清楚学这个有什么用,学这个干什么。如果你这个想通了,你就会去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去纠结什么是低刺激、高刺激。

有人说莫扎特的音乐「有助于」学习——强调的是「有助于」,它只是一个「帮力」。同样,远离高刺激的环境适应的环境,适应低刺激环境,我们也只能是说这样「有助于」学习。

我们会问莫扎特的音乐对这个学习有好处的「有助于」有多少,同样我们也会问,适应低刺激环境对于学习的这个「有助于」到底有多少?

它能够让你维持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学习吗?

5

然后我们问,学霸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难道是因为他适应了低刺激环境?

请你去看看那些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的学霸都在干什么。他们是为了取得高分呀,他们为了出国呀,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学职业考试呀,他们为了研究做出贡献呀,有的还为了爱情呀。

每一个高中生每天习以为常的学习十几个小时,他们有也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为了高考!

考高分、出国、职业考试、贡献、爱情……这些东西在威胁着他们的某种「死亡」:

考高分:分数如果考不高,那么他的大学毕业竞争力就弱——这个威胁他的职业死亡。

出国——可能外国那边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他不能通过绩点顺利出国,那么那些东西对他来说就无缘了——说到底同样威胁职业死亡

职业考试、贡献——也是威胁职业死亡

爱情——如果成绩不好,不能考上女神的学校,很可能会失去女神——这威胁这他的心理死亡

你不学习,我就杀了你老母——这威胁生命死亡

我们不是小孩子了,我们不是根据刺激多少来做事——虽然刺激的多少确实是影响我们做事的效果。

如果你本身不想学习,莫扎特音乐听多了也感觉是烦人的;如果你不想学习,低刺激环境对你来说也没有用。

6

说到底,一个人在大学,他不去学习C语言,有可能是他觉得这东西他学不好,反正期末还是可以想办法过,那就得过且过吧,他不去学物理化学,他可能觉得这东西学了以后也没有用,你让我去学我不甘心呐,我舍不得在上面浪费时间啊。

大学的课程往往有这样的性质,你真的要学好一门课程可能需要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但是想过一门课程可能只需要十几个小时,尤其是在你不知道学了这门课程有什么用的前提下——你让我花那么大的代价去把这门课程学好,我的每一分钟都是抗拒的。

这种抗拒,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时间的珍视和负责,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刺激吸引我们,导致我们放弃学习——压根是从心底里我们发自内心的认为学那东西,他妈的没用。

我心底里认为没用的东西,你让我学习,你这是在浪费我的生命,他妈的你还不如砍死我。

而我期末考还学习几个小时的原因,那是因为我觉得这几个小时换来考试不挂科的结果,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人真的是一个十分会权衡利弊的东西,他只会为自己认为真正有必要的事情去付出必要的代价。

7

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意味着他放弃了做其他事情的代价。

是他「放弃」,而不是照我们的低刺激论者所说的「屏蔽」或者隔离——屏蔽知乎、微博、微信……

「屏蔽」确实「有助于」学习……但是和主动「放弃」相比,这两者显然不是一个境界。

你屏蔽这个东西,意味着你永远要和这个东西纠结。你放弃这个东西,意味着这个东西对你已经无所谓。

爱情里的某些话,其实可以很好用来理解我们的学习——「最大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不在乎」。

「仇恨」就相当于低刺激论者选择去「屏蔽」微信微博,它会反复,内心极为痛苦焦灼。

「不在乎」那就是「放弃」,是可以过眼云烟的……

8

为什么他能放弃?

那是因为他时间有限,他要为他每一个时间赋值。在学习的低刺激和娱乐的高刺激之间,之所以他选择了学习的低刺激,不是因为他远离了娱乐的高刺激。是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他认为这十几个小时用来学习更值。

这个价值差值大小决定了他放弃娱乐这类高刺激物的爽利程度。

一个穷小子,如果学习是十几个小时可以给他带来100万,别说让他不玩游戏,就是让他把手机给砸了,接着再把别人的手机给砸了,我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一个学霸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是因为他需、要。他必须以此为代价,才能换取他所看重的东西——而他所看重的那东西要求正是:他必须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学习是他一个实现目标的必须途径----所以他需、要、去、学!

9

如果你一天想要学习十几个小时,那么请去找到那个你愿意每天付出十几个小时代价来学习的目标。

对高中生来说这个目标是高考,他们不仅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甚至还认为这远远不够。

因为高中生齐心协力想要把高考考好——所以这个时候班主任的管理、学校对于学习时间的制约,才会变成每个学生都愿意服从的规则。

如果你内心没有一个真正想去的地方,任何的方向指导给你都是干扰。

去找那个你心甘情愿为此付出十几个小时学习代价的东西,这个东西价值越大,并且让你看到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就是实现它的途径,我相信你能够做到,学习就像为了拯救你老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什么样的?
​怎样才能拥有学霸那种一学十几个小时的精力呢?
懒人也能成功:多数成功都代价高昂
永远不要花太多时间在选择上
技巧 | 如何提高效率,用20%精力搞定80%的任务?
努力是一种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