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的高手,都擅长自我催眠

你做不好一件事,会不会是因为你心底觉得自己做不好那件事?

心底里觉得自己做不好某件事,这是一种“限制性信念”。

限制性信念会阻碍一个人的才能发展和发挥......你身上有多少这样的“限制性信念”,对这些信念,你信到什么程度?

你知道,对于这些信念的“信任程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吗?

今天我们谈谈“信念”。

01



“关键在于你信的是什么”

为什么催眠能改变人,为什么催眠者在被催眠之前跟催眠之后会做出判若两人的举动? 

究其原因,催眠之所以能够展示如此神不可测力量,是因为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对象被催眠家暂时性的改变了信念。 

比如,原先你认为是错的事情,你当然不会去做,就算让你去做,你内心也是抗拒的。 

你内心抗拒的去做一件事情,又怎么会做得好呢? 

在催眠中,原先你认为是错的事情你认为是对的,对的事情你会去做,因为被催眠后你是真正认同的,你不会抗拒,你会全心全力。 

相比之前你扭扭捏捏的去做一件事,现在你是全心全意的去做一件事,你的表现当然判若两人。 

“错的”在催眠中变成“对的”。 
“假的”在催眠中变成“真的”。 
“被认为是刻意的”在催眠中变成了“是自然的”。 
“扭扭捏捏的”在催眠中变成了“理所当然的”。 
催眠能够改变人的信念, 并且能够让被催眠者在被催眠期间真正认同这些信念。

所以那些牛逼的人,有一种极为牛逼的能力,一种,要么就是能够找到自己能够真正认同、全身心认同的事情,然后能够竭尽全力的投注其中,这样往往能够事有所成。

要么,就仿佛他们具有一种强大的自我催眠能力,能够催眠自己去相信原先不相信的东西,然后也尽心尽力的执行下去----这真的是一种催眠吗?留个悬念,答案在文章最后的部分揭晓。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一些都在说明“认同”的力量。 

我们会依照我们所认同的信念展开思考和行动,进一步的,信念的认同会带来思考的认同、行动的认同----所以,一旦信念改变,一切都会变了。


02



“自己其实也能催眠自己”

你觉得,“被催眠”这种事情,距离你的现实生活有多遥远? 

好像很遥远,因为除了特定场合,一个普通人是很难遇到催眠师的。 

但其实也可能很近,因为催眠这种事情,不是只有催眠师这种职业的人才会,普通人也会。 

在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周围人可能不经意间就催眠了你,你也有可能催眠了你自己。

比如你的数学老师觉得你没有数学细胞,他觉得你学不好数学,你的数学老师把他的论断告诉了你的家长,希望你父母不要对你抱有过高的期望,你父母信以为真,他们体谅并接受了你在数学上不好的表现,在此基础上,他们也不会想办法帮助你去学好数学。

但你真的没有数学细胞吗?不知道,但我唯一能确定的事情就是,如果你是有数学细胞的,但你在周围的这种消极评价之下,竟然就接受了“自己没有数学细胞”的结论,这无疑就代表了周围人对你成功的催眠。 

自己对自己是怎么催眠的呢? 区别于那些牛逼的人,我们普通人似乎更擅长于对自己进行限制性观念的催眠;牛逼的人把催眠当作生产力,普通人却因为自己无法察觉的自我催眠,因而造成自我设限。

有个姑娘,总认定自己有拖延症——但她真的有拖延症吗?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以前干事还挺干脆的,后来在她认定自己有拖延症之后,但凡重要点的事,都搞得很有拖延感的样子,她用她的行为一次次的去吻合她的自我评价。 

这就是一种自我的信念催眠 

信念无关来源,周围人也罢,你自己也罢,但如果你对这个信念深信不疑,那么这个信念与催眠师对受催眠者所施加的信念就是一样的。 


03


“数学不适合我”

在《自我破局》这本书中,我讲学习方法的时候,有这么一段: 

某一个学科你学不好,很可能是因为心底里,你觉得这一学科不适合你自己。

一个学生觉得数学不适合自己,他又怎么舍得多在数学上花费时间去钻研呢?

不舍得多花时间去钻研,数学成绩怎么会好呢?

数学一直不怎么好的“证据”,反过来是不是又印证了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的观点呢?!

再看看表现,一个觉得数学不适合自己的学生,会怎么看待数学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题目做错了,他会愿意去做着详尽的查漏补缺工作吗?

比如遇到难题了,他会愿意去死磕吗?

大概都不会,也许他在稍微尝试之后就打退堂鼓了,因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理由:数学既然不适合我,那我花那么多的时间去努力,有什么意义呢?

你看,他的行为都完美的印证了“数学不适合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人的行为其实都是基于底层自我观念的展现。

所以某个学科学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去问问自己心底:是不是潜伏者某个学科不适合自己的观点。


04



“信念才是'屁股’”

什么是信念?信念就是你相信什么是真的。

看上面的例子,一个学生认为“数学不适合自己”,你看,这种信念是会带来多么巨大的人生破坏力啊?

因为信念就是行动的指南针,一个人相信什么是“真的”,他就会用他的行动和思考去佐证。

在政治上,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绝、太好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其思考和行动,也不过是心中信念的附属品,心中底层信念才是决定其行为和脑袋的“屁股”。

想一想,一个自我定义“我很笨”的人,他会有着怎样的行动和自我思考?

再比如其他的信念,比如“我很脆弱”、“我声音不好听”、“我不擅长公开演讲”、“我信服力不足”、“我不自信”……

想象一下,身边是否有执着于以上所列错误信念的人,或者你是否就是这样的人??

有个词叫做气场,气场就是一种能量场......往往我们所羡慕的那种强大人物的气场,那种气场是修炼的结果。

有一种气场,是根本不需要修炼就可以拥有的,叫做负能量场。

所持以上那些限制性观念的人,比如一遇到事情就说自己“我不自信”的人,就能够很自然的会附带一种强大的不自信的负能量场,你要是在他身边,全身心的细胞都能感受到压抑。

所以,限制性的观念所会带来的,不仅仅是影响人的思考和行动选择,还会给人带来强大的负能量场----全身心的影响。


我不擅长学数学。
我打不好篮球。
学习的过程乏味且难熬。
我掌握不了有难度的东西。
我没办法沉下心来长期做一件事。
我学不会怎么进行深度思考。
……
以上这些话,也许有些人在很多时期都对自己说过。

这些话不是说不得,而是信不得:他们对自己所说的话的相信程度,威胁了他们尝试获得成功的动机。

当以上的这些信念走到极端时,人们会放弃,甚至在余生中无法再尝试这些活动,享受这些活动----信念的极端会扼杀一些成功的可能。


05



“你觉得自己值多少”

说到自我信念,想起一件往事。 

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和几个室友聊人生聊理想,其中一位同学说他的梦想是毕业后年薪10万。 

我不知道他毕业后是否还记得他当初所说的梦想,但是我记得。 

我太记得了。 

好几年前,那时知乎的live火极一时,很多大V都想开live搞收入,但没办法,因为那时开live是需要知乎官方邀请的,他们就很郁闷。

我是其中被邀请者之一,接到邀请之后,我自然很得意和兴奋。 

结果是?我拒绝了。 

按照我当时账号的热度,按当时平均live收入算,一场live开下来,怎么也得有10万吧! 

1小时10万?1小时就完成了我那个同学的毕业梦想? 

问题就出在这里,我居然接受不了即将来到的“1小时赚10万”的现实,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我1小时可以赚到我那位优秀的同学的理想年薪,这其中逻辑何在?! 所以我拒绝了!

后来我才逐渐明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其实我已经把同学的理想隐隐的当成了一种合理现实,并发出了我的认同。 

我的这个事,特别证实了那句“一个人无法赚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我觉得特别讽刺。

无独有偶,后来在一个好友常聊群里也说起这个事,小A也发出他的感慨。 

他说他是从小看着父母打工长大的,觉得父母赚钱不容易。 

毕业后他进入行业快车道,能挣到很多钱,他很快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 

但他在自己身上察觉到一种矛盾的感觉,比如每个月赚到两三万的时候,就感到很满足,因为这个钱挣的比他父母合起来几个月的辛苦钱还多;但一个月赚到五六万的时候,就感到不舒适,有一种“脱离现实”的恍惚。 

他说他其实更应该努力的,他应该去抓住行业的红利期,“更努力”是什么意思?就是一个月,在极度努力的情况下,他可以赚十多万。 

知道“应该”,但他并没有实际的行动……因为每个月两三万就是他的知足点,之所以不去一个月赚十多万,用我的说法就是,他“无法接受自己可以一个月赚到十多万的逻辑”。 

最使我震惊的是他的一句玩笑,“趁着这几年行业发展势头好,就多赚点钱,兴许再过几年行业不行了……大不了就跟父母那样回家打工吧”。 

这厮好歹985,工作能力极出色,就算混得再差,也不至于再走他父母那样打工流汗的路吧? 

但这就是他从小耳濡目染的最自然的“生存方式”,他是民工二代,他以为自己“打回原型”的样子就是跟父母一样打工……

打工的生存方式,已经藏在他的底层信念中,乃至于一个人即便早已经脱离最原始的基础条件,到头来也仍然会下意识的去把那底层的东西当做安全感的来源,以及还把它当作自己的“退路”。 

他说那句玩笑话的时候,我在想,如果他出生的是经商之家,他可能会说,“大不了去做生意”。 

在这种家庭出身的人,就不会知足和满足与一份死工资,他可能会换了一个人一般......其实也是我认识的一些人,他们赚钱的时候大张旗鼓,甚至看起来有些不要脸,因为他们总觉自己得“年限百万”,那才是他们的“合理薪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再一句,狗改不了吃屎。

我觉得这两句不是笑话,越听越像讽刺,以及让我感受到一种人之为人的“一种被根深蒂固的东西所禁锢”的无力感。


06



“怎么改变”

怎么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呢? 

改变的第一步,一定得是先确定“敌人是谁”? 

你得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好好去想一想,那些时常会障碍你发展的错误信念都有哪些,你觉得是什么信念阻碍了你应有的表现……这些东西得拎出来,它们就是你的靶子。 

当靶子立起来的那一刻,其实你的改变已经开始,因为你已经明确知道你的敌人是谁。 

既然是敌人,就得当作“敌人”般对待,你要去死死的咬住它们,然后用大刀去刺它们!与它们抗争!去消磨它们!让它们胆颤!让它们破碎!

老实讲,这样的改变不轻巧。 

就比如对赚钱这件事的认识,在我身上一些错误的信念,从大学开始我就一直开始和它们战斗,一直跟它们磨着,到目前也没能做到彻底扭转,只能说,相较以前,我已经大有转变……未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老实讲,就因为那些限制性观念的存在,让我错失了许多“其实只要去掉那种观念”就能够把握住的机会。

错失的不是“我不能”,而是“我本可以”----这是我会后悔的地方。

为了减少前路上还可能会继续发生的后悔,所以我需要不断和自己去战斗,得去和那些限制性观念去战斗!

既然已经意识到,既然已经被树立起来,成为了“靶子”,成为了我的敌人,我就得去和它战斗!

这些,就是我对自己说的话。


我也知道,在不疾不徐的人生中,一个人与自身错误观念的搏斗,往往过程是漫长的。 

我也想过,那,既然改变的过程是漫长的,要不要就放弃改变呢? 

我自己的答案是不要,因为从历往的自我修正来看,成功改变后所能获得的结果往往是很可观的。 


07



“还可以改变屁股位置”

另一个方法,就是“不要想可能性,而是先去做事”,也就是先进行“屁股”位置的改变。

你把乞丐拉去坐龙椅,他也不得不去像皇帝一样思考和行动,这就是位置改变所会带来的思维大跃迁----行动倒逼思考。

不仅是行动倒逼思考,行动还会倒逼出认同感----这就是自我解释效应!

“屁股”位置的改变,会带动起整个人思考模式和行动逻辑的改变。

比如,如果当初知乎的live,有人真的逼着我去做,那我做完后,我对赚钱的信念应该会早有转变。 

又或者雷军下台,让我坐到他的那个位置,当个老板,有那么多员工要养活,我就不会想着一个小时赚到10万是不是合理,我得想的是一个季度怎么赚几百亿。 

或许,在我们考虑“如何拥有老板思维”这种问题的时候,还不如切切实实的让自己去当个把月老板所能够获得的改变来的实在,比如在网上开个小店铺。

如果我们是基于原有的认知和思考去做事情和进行选择,人都会选择一些“合理范围”内的事情去做。 

那什么是“合理”?合理,不过就是自己信念所设置的条件;再怎么“合理”,也只能是你认知范围内的“合理”。

做“合理”的事,我怎么也不会去取代雷军管理小米。 

因为从自我认知出发的思考和行动,从根本上,它无法超越自我信念的边界。 

然而,如果我不去想,直接去做一些“不合理” 的事情,结果会怎样? 

比如,让我直接成为小米总裁……这时候,我“屁股”改变了,回过头来,我的信念反而也因此获得“被动的转变”。 

所以改变信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内而外,你得先树立靶子,找到那些阻碍你发展的错误信念,然后日常对其警惕,并有意识进行自我克服和战斗。

另一种是由外而内,先去做“有悖于”原有认知的事情,做之前所“不认同的”、“觉得不可能的”、甚至是“觉得不对的”……这样原有的信念才能够得到扭转。

这就要求我们要放下认知成见、放下认知偏见、放下认知里的刻板印象......做到真正开放的去尝试、去挑战“不可能”。

记住,一切的“不可能”,都是源于头脑认知的“不可能”。

呼应前文我觉得这就是那些高手、牛逼的人的牛逼之处,他们能够在干事的时候,先抛弃内心的那些反复的想法和抗拒,把全部精力都交给自己的行动,然后让自己新的行动把自己带入新的领地----就仿佛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催眠,去做了自己原先本不认同的事情,他们都擅长于让“子弹多飞一会儿”。

自然,进入了新的领地之后,他们就能产生了新的感悟和真正的认同


做这种由外而内的突破,最关键的是要暂时性放弃“思考”: 
如果你执着于认不认同,你就一定不会去做不认同的事情。 
如果你执着于可不可能,你就一定不会去做自认为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执着于对还是错,你就不会去做认为是错误的事情(狗头保命:违法的事不要去突破啊,这是基本常识)。 

由外而内的突破,本质上就是让自己先走入新阶段。

创建新的关系、经历不同的工作、学习陌生的东西、应对舒服区之外的挑战,都能够让我们进入新阶段……

只有我们走入了新的阶段,才能够转过来反思以前信念的种种,这时候我们才能收获“质疑”。

我们会去考虑之前那些阶段的相关界限和决定,它们对我们来说是否真的仍然那么重要,是否需要优先考虑,或者是否依然真实,“或许曾经相信的东西,已经不再那么正确了。”

当我们能够转向生活或生涯的下一阶段时,我们回顾过去,看到曾经重要而真实的东西已时过境迁。

我们会认识到我们曾经相信的一些方式、一些东西依然很重要——我们可以保留对现在有助益的信念和能力。

我们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优先秩序和信念已经不同往日了。

后记:

我还记得,好些年前我极不喜欢毛肚,后来有了女朋友,下火锅的时候,她必喂我毛肚。

现在,我下火锅,已经离不开毛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觉察就是破除限制性信念...
「理论」认知信息加工理论(CIP)——学会如何做出合理决策
认知的6个层次:认知层次的提升,才是突破自我的关键
心理解惑:那些限制你执念的思维,是你不顺的主要原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消除限制性信念?
如何做到一天读一本书?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