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该来的总会来
userphoto

2022.07.10 山东

关注

人是需要压力的。

身上要有所背负,人才会有动力,不然就什么也变得无所谓。

很清楚的记得,以前带表弟出去,他想找一家报社实习,两个人都走到报社门口了,但就是杵着不进去,为啥?紧张呗,胆怯呗,那时我两小屁孩,都没见过什么世面。

我进去了,因为我想啊,尽管我没大他多少,好歹我是他表哥……那报社单位的建筑有如人民大会堂般的高大威严,我走进去的时候手心都是冒汗的。

那事之后,我就特别喜欢上了王菲的歌《笑忘书》中的一句台词:有一个人保护,就不用自我保护。

无论是来自于人的,来自于事的,当生活出现停滞的时候,就应该找点压力来扛一扛,有点负担,才能让自己壮起胆。

多少人啊,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就陷入空虚和迷茫了。

你说这是因为他们年轻,没经验吗?

不是的,因为等他们考上研究生,所谓的经验就该有了吧,但是这种空虚和迷茫在他们身上又会再来一遍。

所以,空虚和迷茫并不是大学生的特产,而是任何人在缺失目标之后,都必然会经历到的,区别不过在于各人经历的时间之长短不同而已。

空虚和迷茫这种状态时间之长短,取决于你所找到的下一个奋斗目标距离上一个目标的时间间隔。

-

空虚和迷茫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人们怎么面对这种不舒服呢?

根据面对的方式,分岔出两条路:

其一路,对于有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探索期。

另一路,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是一个等待期。

以大学生的迷茫为例,有的人就是受不了这种迷茫的状态,感觉人生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他们就想尽早脱离状态,于是他们展开行动,积极去探索下一阶段的人生可能需要做的事情,这是在寻找下一个目标的路上。

不过值得提醒的是,当他们想要早点脱离迷茫状态——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有目标的状态了。

所以你能看到,其实有两种人可以活得充满动力,一种叫做有目标的人,还有另外一种叫做在找到目标的人。

前者是努力奋斗的姿势,后者是积极探索的姿势——所以、所以、所以,没有目标这件事,其实并不影响一个人的行动啊!

如果你想要改变没有目标的现状,就会走在寻找下一个目标的路上,后者同样是一个能够激发人的积极性的目标!

那些感叹自己没有目标的人,之所以废,不是因为你没目标,其实是因为你就想废着——只不过你觉得就想废着这种追求太丢人、太没志气,自己不应该这样,才会把这种情绪转化成一种没有目标我也没办法的感叹,以此让自己觉得我还是想上进的人

你的痛苦,只不过是不敢承认那些不应该罢了。

至于积极探索之后,能否缩短迷茫周期呢?

不一定的,尽管你付出、你积极,但没有谁能够保证,你就可以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奋斗目标。

但是如果找得到的话,就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因为这件事是你经验到的、探索到的、检验过的,是一件自己真正想去干的事,这目标背后有你的坚定——这所获的坚定便是探索的意义所在。

-

如果就是空叹迷茫,就是不行动,也就是走另一路呢?

另一路,就是大多数人在走的路,迷茫能够维持两年往上的,基本上走的就是这条路。

他们迷茫着,尽管口头说不喜欢迷茫,但是身体已经很诚实的学会了与迷茫和平相处”——奇葩说的黄执中说过怎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讨厌自己,他举例的是狗屎:

要知道,一个真正讨厌自己的人,是立刻就会行动的。

就像,你上街踩到狗屎,觉得讨厌……这时,你是立刻会有行动的,蹭也好擦也好跳脚也好,是会不断试着去甩开狗屎的。

而如果,你一边继续踩着狗屎,一边嘴里呢喃着「我好讨厌这样的自己」,这时,人们就会有理由相信…...你的兴趣不一般。

那,能够迷茫两年往上的人,我们就没有理由觉得,他真的不喜欢迷茫,因为如果他真的不喜欢,那他一定是会有所行动的,他会想方设法不断试着去甩开黏在鞋上的狗屎

-

当然,如果你喜欢迷茫,那么迷茫的状态对你来说就不是狗屎,而应该是好东西,这好东西在社会评价里并没有好的名声,但你确实从中不断的受益。

这些受益是什么?比如,你可以以迷茫为躯壳,从而能够心安理得的不去努力,因为你就是不想努力……或者以迷茫为情由,这样你就可以不必用尽全力,因为你知道即便用尽全力也做不好,还不如给自己留一点自我安慰的空间呢。

当然,我并不是说喜欢迷茫是错的,只不过是个人选择罢了。

真正的区别只在于,有的人想清楚了自己的选择,有的人没有想清楚。

那什么叫做等待期呢?

就是你这种状态是不可能长久的,你没办法幸运迷茫三年乃至四年,你没办法在整个大学生涯中躲在迷茫的躯壳里幸福的度过,因为很快,你就会面临问题,面临现实,这些问题的出现,让你没办法继续维持迷茫,你那迷茫的外壳就要被现实无情碾碎了——哎,太可惜!

这些问题是毕业之前逃不开的选择,到底要坐考研、工作、出国这三驾马车中的哪一驾?你不得不做出选择,而一旦选择,无论是考研还是工作,这些都会成为你的目标,尽管是被动选择的目标,但它们也是目标——有了目标,你就迷茫不下去了。

所以,大学生迷茫的状态,外人真的不必过于担心,其一,迷茫而想挣脱迷茫的,没有担心的必要,因为他们一定会付出行动,其二,迷茫而不行动的,说明他们享受迷茫,但他们也享受不了四年,现实总会帮他们找到被动的目标,现实会无情摧毁他们的迷茫,最终他们也只能无奈走上奔命的道路。

至于你会觉得他们那样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那也只是你的意见,他们做什么,那是他们的选择,作为过来人,唯一能尽的义务,就是帮他们想清楚每一种选择背后的代价,这便是最大的道义吧。

-

有人问,探索期怎么进行,我提供一些建议:

1.吃好自助餐模式

怎样改变迷茫的局面?一个深得人心的答案来了,很多人张口就来的建议,你需要学会自省反思,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 

这个建议不好不好呢?实际上很好的,但要记住,它只能在后期起作用。

什么后期?大量尝试的后期!

想象一下,在走进食堂之前,便问你等下要吃什么,你可能也会陷入迷茫,因为你压根不知道食堂里都有哪些菜……只有食堂大门打开,你看了一圈后,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吃什么。

所以这就是尝试的作用,它需要你去不断的塑造新的经历,越多的经历,就会让自己有越多的选择空间……要不然,你再怎么反思,都是站在食堂外面的思考。

大学的探索期,其实吃的是自助餐模式,怎么吃好自助餐呢?

一开始要尽量尝试不同的菜品,每样不要吃太多,以品味为主,这样到了中后期,你才能清楚的知道这一圈尝下来,自己最应该在哪些菜上加码——因为终于找到喜欢吃的,不多吃点会遗憾。

在自助餐厅里,唯一的主题就是选择自由,你需要勇敢尝试,以前没吃过的东西要尝一尝,以前没钱吃的,你也有机会在这里尝一尝。

在此,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想法行动的关系,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观念:我对这件事不感兴趣,不想做。

这就是典型的把想法当作行动的前提,就好像面对一个你从未尝过的食材,看起来你不喜欢,于是就拒绝去吃它。

但是我们也知道,现实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就是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后来真香,比如火锅里的毛肚,以前我都不碰,被朋友强喂几次后,现在到火锅店就必点——有些东西,是要真吃过,才会真觉得好吃。

这就是另一个镜像事实:不仅你的想法会改变行动,行动也反过来也会改变你的想法。

想法是一种内在洞察力,其本身就是对外在行为的反映。

所以,在你没有足够尝试的基础上,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逼着自己想清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并不是你成长之路的起点。

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是你进行外在行动、外在尝试的时候所能获得的结果。

大学生的状态,相对于今后复杂的蛇酒,就还只相当于一张白卷,面对这种白卷,你若坚守先思考再行动,肯定会收获甚微——你需要抛却这种传统观点,转而进行大量的行动。

有思考是好的,但不要陷入形而上的虚无而宏大命题之中,应该更多把这种思考用在策略性问题之上。

以行动作为起点,而后进行反思,最后便能重新认识自己,因为这些行动会改变我们的想法——我们认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值得去做,我们将来要去做什么样的人。

通过反思新的经历,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目标,从而去追寻它。

考虑自己想要什么,然后重仓投入,其实这是一种精要主义思维。

比如巴菲特就是一个典型的精要主义者,在《巴菲特之道》(The Tao of Warren Buffett)一书中,在从业早期,沃伦就断定自己不可能做出数百项正确的投资决策,所以他决定只投资自己有绝对把握的行业,然后在那上面押下重注。他90%的财富仅仅来自于10项投资,有时候,你不做什么恰恰和你做什么一样重要。

精要主义有一个悖论的地方,那就是相对于那些非精要主义者,精要主义者实际上会探索更多的选项。

精要主义者在真正的重仓投入之前,会系统地探索和评估多个选项,因为他们会在一两个大的设想或项目上大干一场,所以一开始就会慎重的探索更多的选项,来确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们会在探索的过程中花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倾听、辩论、质问、思考,但并不是探索完就结束了,探索的最终目的是从无意义的多数中识别出有意义的少数。

精要主义者,其实他们在吃的,也是自助餐模式啊!

-

既然要积极尝试,那么尝试的应该是多少?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用户船长River在《真的会有人有某种天赋却被埋没一生吗?》这个答案中,给出的一个数据具有一定参考性。这位答主尝试过很多东西,航模、足球、书法、摄影、街舞、街头篮球、魔术、德州扑克、生涯咨询……

这些并全都是他在大学期间做的尝试,时间投入上看,就少数几项特别擅长的,比如街球街舞这些,他都有超过2000小时的练习。那么,对他来说,在尝试一件事情的时候,最低的放弃标准是多少呢?

50小时:

即便是书法、足球、航模这些做的不好很快放弃的,答主也至少付出过50小时的认真了解和学习。所以,在你没有尝试学习超过50小时,请不要说自己没有天赋!

2.与其迷茫,不如利用。

奋斗是艰难的,阻碍一个人奋斗最大的因素在于自己内心的魔障,那些自我怀疑,以及各种打着退堂鼓的想法。

我是一个很容易陷入到深度自我怀疑中的人,比如写作这件事,经常会看到别人好的文字而自卑,会怀疑自己行不行,曾经无数次的写了删和删了写,无数次的合上电脑出门无主游荡。

这种模式困扰的很久,但好在我也走了过来,我有一个朋友,从高中开始就习惯于独处,乃至于十多年下来,已经练就了跟孤独相处的所谓独门秘诀——我也是一样的,深受自疑的困扰,久病成医,我也练就了和自我怀疑相处的技能。

我的这个技能就是:嗯,行,先来一万字再说。

解释一下,比如在我对自己的文字有怀疑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是的,你文字有问题,你可以为此而困扰,但现在请先让自己放一放,请你打开文档,写出1万字之后,我们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这就是我的方式,我会把自己的自我怀疑的能力都用在进一步的创作上,而一旦我这样做,最终的结果终归两条:

一,是的,我确实写得很差,但是我又写了一万字,在多写了一万字之后,我的能力在的基础上,已经增强了那么一点。这种情况,不会令自己太过于灰心。

二,不错,这些新写的东西,有蛮多还是写得挺棒的!其实我不差啊,只是惯性的陷入了莫名其妙的自我怀疑而已。

你看,无论哪一种情况,我都能啊!

总之无论如何,这个办法都能够让我从一次次的自我怀疑中走出来,让我把自我怀疑的力量都转移到一万字的惩罚之中。

其实看过我早期文章的读者应该熟悉我的这个方式,在一篇类似主题的文章里,我分享过自己是如何处理大学时期那种迷茫处境的:

做了一件事情:我主动利用,我利用迷茫做了一件对我影响至深的事情。

那时候,迷茫感很浓重,我很想找事情发泄,很痛苦,于是我就开始去看书,我给自己立了一个必须恪守的阅读规则:

一旦迷茫,就使劲限时思考,如果在两小时之内思考不通,那我就要滚去图书馆找书来读。

书可以是选的,如果10分钟内没有挑选出来阅读书目,那就随意在图书馆里抽一本。无论多厚,抑或运气不好,抽到无聊的书,都要从封面阅读到最后一页,彻底阅读一字不漏。

迷茫了,相信也许书里面就有解决的答案----即便找不到答案,我所做的事情也是对自己大有好处的,这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我坚守着这条阅读原则,在迷茫情绪的推动下,我前后认认真真一字不漏阅读过140多本书,那也是我大学期间较真的一段阅读经历,我至今十分感恩。

你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酒客,每当对自己产生怀疑,或者陷入迷茫,你就走进这家叫做今日忧的酒馆——他们家专卖一万字一本书两种酒,扯着嗓子,叫道:老板,给老子再来一瓶一万字,或者,老板,给老子再上一壶一本书

为啥喝这两款酒啊?曰:能忘忧愁!

以上所讲,其实都是围绕一个思想,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这个核心思想就是:因势利导,懂得利用情绪的能量办对自己有用的事!

不仅是本文提到的写作、阅读,我还见到有人会把这些父面情绪用于健身、用于工作、用于学习,所以不要只看到例子呈现的对象,要学会举一反三。

这种方式,我一提再提,包括上一篇文章,也用到了阅读的例子,为什么?因为在我认知范围内,这个方式真的很有用,它几乎可以用来应对一切情绪内耗,焦虑时、迷茫时、愤怒时、恐惧时,当你发现自己正陷入情绪困境,想要走出来,但明眼看不到其他可用的办法,那对这些情绪进行因势利导,将会是一个极为明智的其次之选。

荐文:反思和实践,应该遵循什么样的精力分配方式?

欢迎大家给我点个赞、在看,给我个反馈,或者留言,我们在评论区交流

ps.周末大家都忙,以后文章会挪到周二、周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浮躁了一天,你干成了什么?
如果你最近迷茫,不妨看看我的经历分享
为什么我们会迷茫?那是我们懒
5个简单好用的方法,专治拖延懒癌,快速提升你的行动力
如何走出迷茫和被动状态的几点思考
你是否还在迷茫和自我怀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