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亡教育|有能力热爱自己,有余力面对残酷
 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文| 纪慈恩

■图| 卤猫

■编| 小树

在这个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

在医学上,体征停止不能算作真正的死亡,急诊中,昏迷者中,甚至是植物人都有可能出现体征的暂时消失,而脑死亡就是真正的死亡,脑死亡是没有任何可能性。

片中的两个医生当然都清楚,然而他们的态度是不同的。

女医生说了假话。

假话的背后可能是——“我觉得他承受不了”或“我不忍面对这样的现实”。

而男医生也同样不忍,但是他没有否认也没有承认。他只是说“无论怎么样妈妈都希望你好起来。”——他没有撒谎。

不忍是一种情绪,你可以有情绪,你去处理你的情绪,但现实就是现实。这是两件事,我们不该让情绪去捏造现实。

而孩子呢?是否真的没有任何能力?还是你认为他没有能力?

其中有两个问题:

其一,孩子是否相信?

片中的小男孩,他看着妈妈长期的痛苦,妈妈是抱着他跳下去的,满脸是血,如何骗?骗了会相信吗?

就像有不少家属说,不能告诉他妈妈得了癌症,我说,住在肿瘤科,你告诉她得了胆结石?她要是信,大抵也是做给你看的。

这个科室,天天都在死人,每天都在化疗,你怎么骗?

纵使暂时相信,能持续多久?

妈妈在抢救,抢救多久?十天八天?三个月五个月?那个时候他还是要面对,而一再地活在被编织的世界里,面对的精神成本则更高。

如果妈妈在抢救,小男孩也有可能要去看,那你的谎言成本就更大。

就像我们在儿时接收死亡的概念一样,没有人告诉我们死亡是什么,并不代表我不会从其他的渠道去得知,可能是电视剧里,可能是网络,可能是小朋友们之间的探索——这些方式,太不安全了。

其二,为什么我们认为孩子没有能力承受?

父母当然认为孩子无法承受,因为你给他的全部是美好的世界,你没有尝试过让他知道黑暗、痛苦、泪水,并非是他无法承受,只是你不知道他是否可以承受。你害怕痛苦,所以默认于孩子也害怕痛苦,你不喜欢榴莲,于是你说榴莲难吃,其实只是你不喜欢。

你让他们没有了承受能力,不是他们没有承受能力。

你的父母第一次干涉你的生活的时候,你选择了顺从,是你允许了干涉,默认了干涉是可以的,你凭什么怪责他们干涉你的生活,是你同意的。


在所有的教育中,最残酷的一种教育是——你为他营造了一个假的美好的世界,你替孩子承担了他本该自己经历的人生。他在最有能力面对的年龄失去了面对的权利,当他必须要面对的时候,他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什么是最有能力面对的年龄?

在他小的时候,对世界的认知还没有根深蒂固,在他接收信息的时候是更容易接纳和改变的。

我在台湾工作的时候我们看过一个纪录片,是关于全球不同的安葬方式,首先是非洲的食人族,他们会把他们去世的亲人吃掉,一旁的中国人震怒了,他们说,你们怎么可以吃掉自己的亲人?非洲人很诧异,说:“这样他们就永远和我在一起了呀!”接下来在播中国人的安葬方式——火化,非洲人也非常的诧异,站起来说,“你们怎么可以烧掉你们的亲人,你们要一堆灰烬做什么?”

此时,教授停下来,问我们,谁是对的?

我们都沉默了。

我们沉默的原因是:没有对错,只不过你接受了怎样的文化,在怎样的背景中长大。

你给了孩子怎样的认知,他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世间什么不会变?当然就是变化。你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可能在明天看了一本书,后天听了一场讲座都会改变,那你现在理解的死亡,一定会是真的吗?如果不是,你告诉了孩子一个答案,对他又意味着什么?


80年代以及之后的父母因为自己经历过苦、动乱、疼痛、饥饿,那段历史让他们太疼了,他们觉得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不让他们受苦,于是他们替他们打造了一个安全的,一帆风顺的堡垒。

他们告诉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什么都不用管。

真的吗?真的只要好好学习,其他的都不重要吗?

所以,在体验死亡工作坊中谈及关于死亡的恐惧,几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担忧——我死了,我的孩子怎么办?

你为什么认为孩子离开你不可以?

你太清楚了,他该经历的成长,你都替了,他根本没有能力面对这个世界。

我在19岁遭遇“安乐死事件”之前,我也是被我妈“包办人生”,而后来我为什么会成长?因为在那件事上,我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我妈知道怎么办,也没我什么事了。

然而你怎么确保孩子未来经历的人生,每一次,你都可以解决。

如果不能,怎样的方式是成本最低的?

让他拥有自己面对世界的能力。

我们低估了孩子本身的力量,或者说我们不相信孩子有力量,因为我们也不相信自己。

是“不相信”制造了问题。


离别,大概永远都不会是一件愉悦的事。

真真2016年因心脏手术的失败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我最后放开她的手她要被推进太平间的时候,我很难过,我的难过在于——我舍不得你,不是——没有我你就不行,我没有撕心裂肺的哭,我知道她的生命在这一刻就完成了,不纠缠,不牵绊,是我作为母亲最后给她的爱。

在手术前的彻夜长谈,她没有担心我,没有担心我如果她离开了我会走不出来,我也没有担心她,一个人去到一个陌生的世界不会照顾自己,我的泪水在于妈妈舍不得你,她的疼痛在于怕一撒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你的女儿。我们彼此都知道,在我们陪伴彼此的那些年,我们都是有力量的人,只是,害怕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下一次会没有机会遇见——别人问我有血缘和没有血缘在我心里真的没有差别吗?其实还是有的,我会害怕,没有血缘牵制着我们,这一生一告别,真的不会再见。这是唯一的差别。

一生中,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不是“我一直在”——这你说了不算,而是“没有我你也会幸福的成长”,只是,还是希望有你,但是没有你,也有幸福的能力。

没有一处真的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泪水虽然代表了悲伤,但也代表了我与你的情感;

死亡虽然是难过的,但也代表了我的时间有限,我不能挥霍生命;

离别虽然是我不愿意面对的,但是也代表了此刻我们在一起是恩赐的;

生命的时间有限虽然略感遗憾,但是也意味着生而为人的我们,这一生,弥足珍贵,浪费不得,必要好好享用。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把剑用来敬畏岁月,一把剑用来忠告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拾荒妈妈”张菲:抚养30多名弃婴长大,过半“儿女”却成白眼狼
今天,怎样做一个好家长
凭什么具有‘延迟满足能力’的孩子更具有创造力?
东方快评丨“不喊妈条约”才是立足长远的“爱”
K15智秦学习,绘本究竟能培养孩子哪方面能力?
李玫瑾教授:让孩子多吃点苦,对他以后的路有很大的帮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