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史之狱:一部史书引发的血案

公元450年7月5日,北魏太武帝诛杀了汉族名臣崔浩,还灭了其九族。

崔浩死前由皇帝任命,主修北魏的国史。因过于直接,崔浩被鲜卑贵族指责暴露国恶家丑,惹怒皇帝,这是他被杀的导火索。历史上,称这件事为“国史之狱”。说白了,就是一部史书引发的血案。

这案子听起来简单,后人却争议不断,实在是南北朝时期的“罗生门”。

据记载,崔浩貌如妇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北魏太武帝为何决定纂修国史?

主要是太武帝想重现祖先,包括自己的光荣业绩,让后代人了解“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作为北方的少数族群,鲜卑族开始的时候,没有自己的文字,自然也就没有史书。他们的历史主要是靠歌谣《代歌》,进行口耳相传。

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逐渐接受中原文化传统。他开设史馆,招揽一批人开始修史,并点名让崔浩负责。

崔浩出身于北方高门士族,祖祖辈辈都是历代高干。崔浩自幼博览经史,先后服务于道武、明元、太武三朝,为北魏的政治建设和统一大计操碎了心,妥妥的三朝元老。如此卓越的崔浩,深得皇帝的重用,须臾不可离。后来,太武帝就把主编《国书》的活交给了崔浩。

那么,崔浩又如何因修史而获罪的呢?

刚开始,崔浩内心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像司马迁一样,最终因写史而获罪。

但太武帝特意嘱咐他,该咋写就咋写。有了这个定心丸,再加上他备受恩宠,崔浩就直笔实录,毫不隐讳。

完成后,闵湛、郗标为拍崔浩马屁,建议把史书内容刊刻在石,让大家都看看,太子拓跋晃也同意。于是,平城(今大同)郊区营造了碑林,过往百姓看了,都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原来,上面记录了拓跋氏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拓跋什翼犍娶了自己漂亮的儿媳妇;拓跋珪娶了自己母亲的亲妹妹,也就是他小姨;拓跋珪晚年“精神错乱”;拓跋焘攻宋时,疯狂屠城。

云冈石窟第20窟,被认为是拓跋珪造像

这些事放在鲜卑族早期,太正常了。可太武帝时,已接受儒家思想,讲礼法人伦,这就尴尬了。

鲜卑贵族听说了,恨不得把崔浩撕碎。最终,太武帝出尔反尔,直接把崔浩和整个家族的人都杀了。

这件事,从个人角度看,就是天真的大臣丢了虚伪皇帝的颜面,汉族大臣伤害了鲜卑贵族的感情。但深究起来,却不简单:

首先,这是汉族世家和鲜卑集团的斗争。

史书完成于446年,崔浩被诛于450年,也就是说,“国史事件”是四、五年后才爆发的,可见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崔浩被族诛,和他同为崔氏的崔模和崔赜却幸免于难,因为这俩人门第不高。而范阳卢氏、河东柳氏、太原郭氏却被灭族,因为他们都是北方的汉族世家,在政治和文化上拥有很高的地位。这些高门世家为太武帝所用,但是他们在利益上的分配、政治地位的转换上,都触犯了鲜卑贵族集团。

《魏书·卢玄传》中有,崔浩想“齐整人伦,分明族姓”,就是既看重家世,又强调人伦,超越鲜卑的部落、族裔这些属性。

崔浩的理想,是高官与儒学合一的贵族政治理想,这会将有地位、没文化的鲜卑贵族排除在外,还有和皇帝分权的嫌疑。

不仅如此,崔浩推崇汉族儒家思想,对道教宽容,对佛教则全无好感。他劝说太武帝灭佛,得罪了太子,更伤了广大教徒的心,招致怨恨。

太武帝拓跋焘的形象之一

其次,是民族融合中不同文化的冲突。

拓跋鲜卑文化落后,在统治过程中,慢慢地受汉族文化的熏染,任用汉族大臣。但是,崔浩秉笔直书这事,还是高估了他们的觉悟和心理承受力。判决时,皇帝让崔浩在死前辩解,他却傻傻说不出话来,不是他口才不好,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搞不懂鲜卑人复杂的内心。

鲜卑族带有征服民族的自大,又有对中原文化的自卑和不安。

统治者一方面希望中原人士参与他们的建设,一方面又心存猜忌;想接受汉族的伦理文化,又担心被汉族所同化。太武帝杀崔浩,不是他出尔反尔、乱发神经,是整个群体的文化心理。

北魏是南北朝时北方的第一个王朝

最终,崔浩被送往城南行刑,几十个押送的士兵往笼子里的崔浩头上撒尿,他的惨叫很远都能听到,大家还都叫好。这是南北朝的大背景下,上演的悲剧。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不同族群的思想、文化融合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有牺牲品,崔浩就是其中之一。

历代评价:

朕失言,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太武帝拓跋焘

夫崔浩之佐魏,料敌制胜,变化无穷,此其智之不可敌,虽子房无以逺过也,而其料柔然尤为竒中。

——陈亮

 编辑说明

文字 / 夏虫虫语冰

排版 / 乐多

封面 / 乐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铁血北朝50:一本书酿成的灭族惨案,聪明绝顶的崔浩翻车了
此人被冤杀,百姓情绪稳定,这是为什么?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国史之狱是怎么回事?
北魏前期汉族士人心态初探
从《魏书》入手,浅析北魏名臣崔浩坐“国史之狱”背后的暗流
[上下五千年]说实话的高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