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结果,论什么英雄?
userphoto

2022.07.06 福建

关注

本文是芳心的第98篇原创文章

作者 | 芳心
插图 | Colin

这段时间我的压力很大,是因为我负责运营的项目,要落地了。

这是个以结果论英雄的项目,因为太追求结果和时间点,我把自己和合作方都折腾得没白没黑。

这么追求结果合理么?现在是凌晨四点半,被运营状况频出噩梦惊醒的我,开始写这篇文章。

为什么要以结果论英雄?先聊聊我日常工作的真实体会。

1

什么人才得重视?

我进企业咨询时,如果项目比较长期,或者就是长期顾问,我一定会努力跟企业员工打成一片。

企业老板的视角看企业,和企业员工的视角看企业,往往是不同的。

而视角越多,看得越全面,越容易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

有时候顺带着,我还帮企业HR(人力资源管理者)做点员工调查或者培训的事务。当然,大部分创业型企业,创始人往往就兼任HR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有了一些不同于曾经的体会。

最棒的人才当然是又听话又能干的,最糟糕的人才当然是既不听话又不能干的(或许岗位没发挥出他的优势,或许是工作态度不端正)。

比较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不听话但是很能干的人才。企业老板常常觉得这类人“功高盖主”,但又不得不用,很伤脑筋。

我个人认为,创业型企业还是应该优待这类人才,恩威并施。你能干,那么我就以结果考核你,可以给你重奖,但当你很飘地夸下海口却没有完成任务时,就给你重罚。

这类人最适合“以结果论英雄”的管理方式。他的结果对于公司业绩能起到保证作用,也给其他员工起到榜样力量。

当然,在法律道义范围外的为了结果不择手段,是人品问题,杀无赦,不在讨论范围内。

2

什么人才要小心?

在我看来,最容易被忽视也最麻烦的,是那种有苦劳没功劳的,看上去很听话、很稳定的人才,但是他们很大概率不能创造业绩,还可能影响士气。

惩罚他,让你于心不忍,不罚他,又让你一碗水端不平。

如果是一个稳定的大型企业,大部分岗位都是螺丝钉,那么,这样的人才倒也可能是稳定企业的基础。总有很多常规的、流程化的事需要人做,这类人才确实比较适合。

但如果是创业型企业,这样的人才千万不能多,有的宁愿把他当元老养起来或者给他丰厚离职金,也不要让他涉足企业的具体事务。

我随意举几个遇到的真实类型,以三类人才为例。为了避免尴尬,里面的事实往往会打乱重排,所以切勿轻易对号入座。

3

资源型人才

这类人才指的是有可能利用资源给企业带来订单的员工。

因为现期只要对接资源就能让他获得收益,所以他的具体事务执行力往往一般(或许曾经很强)。

这类人才有时候特别喜欢借着资源优势或者所谓的“见过世面”来指点江山,一会儿评价下企业战略,一会儿插手下执行项目。

他们往往是满腔热情,想要发挥下作用,但很容易拖垮企业或者项目的正常运行节奏,比如让创始人的决策变得犹豫,让项目会议变得冗长,让执行人感觉碍手碍脚…

这类人才,我建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以不作为员工,只作为顾问,这样不会因为他一个人而更改员工管理条例。

平常请这类人才整理些相关资源的信息,做定期专题汇报,让创始人或执行者了解一些资源“内幕”。

但日常不要插手具体事务,到要对接具体资源时,请他出马,以公司期权或者项目提成的方式予以奖励。

当然,还有一大部分资源型“人才”往往没啥资源。轻易把资源挂在嘴边,恨不得嚷嚷得全天下都知道,大概率属于这类。

试想想,如果你是资源方,愿意被别人张口闭口地提及和明里暗里地利用吗?对于这类人,你愿意对接真正的好资源、大资源给他吗?我估计,你大概唯恐避之不及。

没啥资源的资源型“人才”,不必被他光鲜的外表所迷惑,吹嘘得越厉害,人品越有问题,杀无赦。

4

苦干型人才

苦干型人才好像永远在加班,给他的任务好像永远没个结果,问他的意见好像永远没个结论。

对于创业型企业,如果项目迫在眉睫,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交给这类人。

他一天到晚任劳任怨,不小心还会把自己折腾进医院,不评个劳动模范,都显得企业不近人情。

可是,项目的进度一拖再拖,结果遥遥无期或者支离破碎。

比如做项目汇报时,会图文并茂地说自己去了几个城市考察,拜访了几个客户,接洽了几个合作方…如果多问一句“然后呢”或者“结论是什么”,往往顾左右而言他。

我曾经就在企业项目的汇报中,因为对项目结果提问得太犀利,引得一位资深女员工跑到老板那边哭诉。

她觉得自己非常努力了,拿出自己很多次深夜发工作邮件的证据,认为被我这个第三方质疑感到很没面子,可怜兮兮地说,如果老板觉得她不合适,可以不当项目负责人,但还是想留在项目组,因为那是她的心血等等。

老板心一软,不断安抚她,一方面还保留着她的项目主导权,另一方面私下鼓励我,继续让我唱白脸扮坏人,给项目组施压。

或许这是一种帝王之术,互相制衡。但一家创业企业,不想着怎么把项目做好,倒先想着怎么玩弄权术。要玩权术,我留在原来很好的机关单位不就行了,何必离职出来浪费时间精力,恕我不奉陪。

后来果然这个项目无疾而终,合作方怨声载道。这家企业本想以这个项目作为突破口,收获大批流量并换个热门赛道,也因此错失了良机。

5

背景型人才

背景型人才指的是拥有漂亮的学历背景或者职业背景的人才。

我虽然读到博士,但我绝不推崇学历有效论。学历或者资历代表过去的某一项或者几项技能,是个敲门砖或者入场券,但绝不代表未来。

有的人是受益于专业或者行业红利。比如,我读的是经济学,相对物理学、化学来说,适用性更广泛,也更好就业。

比如,同样都是物理专业,进入金融行业的那个人,受益于行业平均工资和近些年行业发展态势,收入很高、名声很响,比进入高校还从事物理科研的人来说,看起来“成功”多了。

现在的“显学”曾经也未必热门,比如解放初期的经济学或者金融行业,那真是很可怜。

我爷爷是厦大计统系毕业的,毕业被分配到机关单位,干的是“卖饭票菜票”的工作。而当时推崇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爷爷吃了很多苦头,无奈逼着三个孩子都学了理工科。

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的专业或者行业带有个人和时代运气成分,学历或者资历以及随后带来的个人“成功”差异,并不见得完全反映个人能力禀赋的差异。

企业创始人在聘用或者引进这类拥有好背景的人才,也要给出明确的结果或者方向性指标,否则就只能靠个人的自觉——而自觉的不确定因素太大。

如果这些拥有高学历或好资历的人才,有强烈的自知之明,不陶醉在过去的结果中,努力清空自己、更新自己,适应创业领域更野蛮的生存方式,那未来很可能创造更好的结果。

但如果自以为是,仗着过去的经验或者学科的理论,对新知识、新领域、新业务不带着“空杯”的心态,那么,越高的学历、越丰厚的资历,反而会成为降不下身段的束缚,连带着把创业企业拖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很多大企业出来的人才,没有意识到当时的业务好谈,一方面是个人的能力和努力,另一方面也是客户看着背后的企业实力。离开了大平台,可能未必有人要认你。

我之前在一个很好的机关单位工作,作为很多大项目和新政策的牵头方,这个单位被美名为“小国务院”,工作人员出门办事妥妥的“甲方姿态”。

当时有个领导告诫我:你不能满足于成为“某单位的某某”,而要给人留下印象,你是“某某,在某单位任职”。

“某单位的某某”,说明你离不开单位的背书,离开了单位你几乎什么都不是。

很多退休的领导为何一退休就快速老去,因为突然感觉自己没人待见、失去存在感,才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中的真正价值只是当时的领导权利。

而“某某,任职于某单位”,说明你本身的能力就被人认可,你的单位只是你的加分项。

当你离开单位,你的价值还在,甚至你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原有平台的资源,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一直谨记此训,也以此训为标准,评估那些从好企业、好平台、好学校出来的人才,对于创业型企业的真正价值。

所以,有好资历、好学历的人,一定要抛弃曾经的“好”,而力图在创业企业中发挥价值、创造成果。

而对于一些躺在“好”背景上,不实干、没结果的人才,企业创始人也要注意,不可迷信这种“好”,不能依赖这种“背景”,反而忽视了考核标准,也错过了更适合的人才。

6

结语

为什么要以结果论英雄,难道这个社会就是成王败寇,失败了就不行吗?

不管成功失败,都是结果。失败的结果要总结教训,防止下次再失败。而成功的结果,也要剔除运气的成分,总结规律性经验。

如果没有结果,一切都恍恍惚惚,不知错在哪里,也不知胜在何处。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的成本有多大,谁来评估?不好的后果又由谁来担责任?

敢以结果论的未必是英雄,但不敢承担结果的,千万别逞英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秀员工辞职,单位会怎样?
职场管理者,不可错过的好员工,有这种特质请务必认真栽培
精益转型丨必须要总经理亲力亲为的六大原因
提升员工参与度的七种方法
职场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人怎么管理
创业公司如何培养员工?如何留住员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