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物科技领域投资的创新——回答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生问题
userphoto

2023.05.14 福建

关注

202339篇(共389篇)原创文章

此前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做过一次创赛评委和创业分享,有很多学生加我微信。
周五有位生物技术与食品工程的大三学生,给我提了一串问题,希望能帮助她理解创新创业精神对于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影响。

1.您对创新的定义是什么?

2.具有创新精神对于在合成生物领域取得成功重要吗?创新精神主要运用在哪里?

3.作为往往站在上帝视角的投资方,您认为您的公司成员也需要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吗?

4.您可以描述一下贵公司在疫情期间实行的具有创新性的举措,或者您目睹到的某家合成生物公司在疫情期间所开发的创新产品吗?

说实话,都是很好的问题,也是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

我先把范围缩小到自己相对熟悉的生物技术领域,来和大家做交流。

1

创新的定义和价值

世面上关于创新的定义汗牛充栋。我个人比较倾向——
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是创新,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是:
改变生产方式、产生新产品,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终力量。
在生物科技领域,创新发生在三个阶段。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颠覆式创新往往更容易发生在这个阶段。
比如,我写过《赵国屏院士: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从“造物致用”到产业转化》演讲。
内容包括了“分子生物学革命、基因组学革命→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崛起和发展”。这就是基础研究的革命性进展。
第二,技术应用革新。这是将基础研究向商业应用侧推动的必要阶段。
第三,生产工艺的优化。渐进式创新往往在这个阶段很常见。
比如,我写过《如何从技术和工艺角度,评价合成生物创业项目?》,里面就提出了工艺优化的方向性指标。
以及,《国内合成生物现状:高价值产品同质化竞争》中,为了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工艺优化降低成本就尤为关键。
总结一下,创新对生物技术的价值体现在:
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会带来颠覆想象力巨大价值,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内造福人类,但研发周期漫长、失败概率奇高。
技术应用的革新,其创造或者改良的产品,将带来市场的增量,在5-10年产生较大的商业价值,研发周期相对缩短、失败率降低。
生产工艺的优化,是风险投资机构最不青睐的创新,但却是企业生存及稳健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市场占有率和现金流业务的关键,研发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发生,调优的失败率相对最低。

2

投资必须具备创新精神

投资尤其是风险投资,追求的是行业的长远发展和项目的未来收益。
因此,投资人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体现在:
第一,以创新的理念,预判行业发展和市场格局。
投资要有终局思维,思考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的竞争格局。
对于“未发生”的新场景、新市场的预判,必须是创新思维才能够完成的。
第二,以创新的逻辑,判断市场的“真伪需求”。
商业项目能够盈利的根基,是解决市场的痛点,这必须是真需求。
同时,还有一些市场暂时没有反映出来的痛点,需要提前把握——比如,苹果创造了iPod,满足了海量随身听的需求。
并且,市场需求会随着时代发展和人口结构等宏观要素改变。
比如,人口进入老龄化时代,中老年人的需求与年轻人的需求有很大差异。
必须用创新的逻辑来判断,2025年的投资逻辑是否符合2035年的市场需求?
好生意、好方向,未必等于好的投资机会。
判断市场需求爆发的拐点和持续性,非常重要。
第三,以创新的知识,判断项目的“真假优势”。
每个创业项目都会阐释自己的技术壁垒和商业护城河。
投资人越是具备垂直行业的知识和经验,以及预判行业发展的创新思路,越是能够判断创业项目的创新优势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显著?
并不是院士、青千、教授、博士们扎堆的项目,就意味着创新。
或者说,这些高技术人才的项目,虽然具备创新性,但离技术应用以及商业化发展较远,在现有市场并无优势。
其创新的颠覆式效应带来的投资价值,需要有足够的“长钱”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第四,以动态平衡性创新的思路,把握项目的“发展节奏”。
每个创业项目都存在瑕疵,缺钱、缺人、缺技术、缺市场、缺生产工艺…… 
如果以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运作模式”去判定,那么没有一个创业项目能够投资。
因此,投资人需要以动态创新的思路,来判断项目的发展潜力。
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如何动态调配以取得阶段性的全局目标最优。
创新往往追求的是某个指标的更优,而动态平衡性创新的思路,追求的不是局部最优,而是全局最优。
不仅需要投资人有判断的智慧,更需要创始人具备“舍得”的智慧。

3

疫情期间的创新

疫情期间最突出的创新应用就是mRNA疫苗,以及小核酸药、药物递送的研发热点。
mRNA技术研发浪潮促进了新一代疗法的医学革命。
从“上游”的提取DNA、促进细胞生长繁殖、发酵细菌混合物、净化并采集DNA等。
到“中游”的线性化质粒的制作、进行DNA到mRNA的转变、mRNA检测和运输等。
再到“下游”的LNP包裹递送、制作mRNA疫苗、准备疫苗瓶及灌装、打包冷藏和测试等。
技术设计、工艺开发要点和质控标准,都存在着巨大的创新需求。
更不用说该疫苗技术在其他疾病(例如恶性肿瘤)方向上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疫情催生的小核酸药、药物递送的研发和投资热潮。
事实上,早在1998年,Vitravene就打破小核酸药物领域空白。
到现在历经18年沉淀期以及7年的快速发展期,目前已有15款小核酸药物获批。
很多企业坚信小核酸药物将会引领第三次医药浪潮,但必然面临着的创新机会(也是研发难点),包括了:稳定性修饰、药物递送以及放大生产等。
最后,因我个人的认知有限,恐怕并没有完全回答同学的问题,但之所以要写本文,也是希望保护年轻的朋友们提问与思考的勇气和精神。
我很鼓励同学们带着创新创业的思路,用所学的知识投入研发和商业实践中。不仅对自己的人生会有很大收获,对产业的发展也能添砖加瓦。
国家的未来,是由你们创造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ARPA在重大传染病领域部署颠覆性技术的特点与启示
汇宇制药开发基于mRNA的新型肿瘤症疫苗 成长空间不断打开
海昶生物李剑光丨依托创新脂质纳米粒递送平台,开发多条核酸创新药和高端复杂注射剂管线
复星医药与BioNTech签订协议,拟最快于4月启动新冠疫苗临床试验
万众期盼的新冠疫苗,真的能够拯救我们吗?
专访三一创新投资尹正 | 通过资本纽带整合资源,助力创新生物药企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