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创业板暴涨有利益输送之嫌疑

创业板暴涨有利益输送之嫌疑


    用“疯狂”二字来形容最近的创业板市场毫不为过。

截至到2013年5月22日收盘,创业板市场指数在2013年涨幅为45%,中小板的涨幅为20%,仅次于创业板市场,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仅3%,上海综合指数的涨幅仅1%.如果从2012年12月份计算,本轮反弹中创业板指数已经接近翻番,而上海综合指数只上涨15%。

在指数飚升的同时,个股的涨幅更是十分惊人,不少股票在一个月之内就涨100%以上。

创业板市场如此疯狂的表现意味着什么?股价非理性上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散户投资者应该警惕什么?

依笔者之观察,当前创业市场的表现和2009年至2010年的情形类似,但触发因素有所不同。当时的创业板市场之所以出现疯狂炒作,与市场喜欢炒“新”有关,凡是新的东西,都会遭到疯狂炒作,创业市场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的股票当然不会例外。而本轮炒作的导火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我们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有一定关系。自18大以来,新的领导班子致力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型,科技创新、节能环保等产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市场博弈的角度看,尽管2012年底开始股市出现了反弹,但基金仍然处在资金净赎回的状态,因此,大盘蓝筹股难以有所作为,选择创业板和中小板来炒作不失为明知之举。

似乎创业板的疯狂有充分的理由。但任何合理的事都应该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不合理了。当前的创业板市场的炒作可能有些过度了。繁华过后必然是落寞,当前的创业板市场的表现和2010年的创业板市场的表现比较接近,而2011年的创业板指数下跌了50%,很多个股跌得惨不忍睹,历史不应该很快被忘记。

纵观创业板市场的表现,至少存在两大问题需要监管者及投资者高度关注:

第一个问题,是公募基金涉嫌操纵股价和利益输送等违规、犯罪行为。创业板市场的疯狂表现与公募基金有很大关系,凡是上升较快的股票都是公募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有些股票的流通股中,公募基金占50%以上,筹码几乎全部在公募基金手里。统计资料显示,在1056只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中,截至到5月17日涨幅超过5成的有110只,其中有17日股票涨幅超过100%,这17日股票都是基金的重仓股。

基金的扎堆出现可以很容易控制股价,为其基金净值排名的提升创造条件。不少基金经理利用熟人圈子,几个基金同时买入同一家公司的股票,然后不断推高股价,以获得超额收益。但此行为有操纵股价之嫌疑。

基金舍弃低估值的蓝筹股而追求高估值的创业板股票,其动机不仅仅是为了做高基金的净值,还涉嫌利益输送等违法活动。我们看到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一边是基金的集中买入,而另一边是发起人股东在疯狂抛售股票,市场中为何有如此蹊跷的事情?这不是赤裸裸的利益输送吗?

根据统计,仅5月份的前12个交易日就有238家创业板公司发布了股东减持的公告,减持金额为175亿元,创今年新高。其中,智飞生物的高管减持12.7亿元,碧水源股东套现8.9亿元,掌趣科技高管套现4.36亿元。在这些发起人股东大肆套现的同时,股价不断创新高,这背后是否有不正当的交易?值得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有些股票还出现了社保基金的影子,例如:华宜兄弟(代码300027)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共计790万股。再如,蓝色光标(代码300058),2012年第四季度出现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五组合,合计1139.87万股,乐视网(代码300104), 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全国社保基金四一七组合,2012年第2季度有300多万股,第三季度增加到近600万股,第四季度再增加到680万股。

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它的风格应该以稳健为上。将社保基金置于风险的创业板市场,是否合适?也需要有关监管部门认真关注。

如果监管部门在股票市场掀起类似4月份债券市场的监管风暴,则创业板市场必然首当其冲,对于散户投资者而言风险不言而喻。

第二个问题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缺乏科技创新的能力。假如创业板公司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产品有广阔的市场潜力,那么,市场给于高估值并不足虑。但实际情况却是上市公司并无核心竞争力,很多创业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都是依靠国有大型企业的订单而生存,如果说大型国有企业是老树的话,这些公司就是老树上发出的新芽。他们与国有企业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还有不少公司是依靠给国外企业做产品配件或成品代工,这些企业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没有自己的品牌,国际市场一旦有波动,这些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光伏产业就是典型的案例。

我们给于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以很高的估值,无疑是在鼓励不思进取。2000年前后,我们也曾经像华尔街投资者一样爆炒过网络科技股,但美国的科技泡沫里诞生了微软和苹果等一大批优秀的公司,而我们的股市泡沫过后什么都没有流下。

投资者需要反思,监管者同样需要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构仍在唱多 2011年6只股或将胜出
社保基金的操盘手法
跟庄炒股的正确姿势
机构不惧高估值 解禁正是良机?
一大批个股已率先走出调整泥淖
词条页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