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0后”揪出课本错误,竟是误把食蚜蝇当蜜蜂?
userphoto

2022.07.06 浙江

关注

大家前几天有没有刷到这么一条新闻,大体内容是讲一个12岁的男孩指出了英语教材的一处错误——本来是bee(蜜蜂)的图片注解,放的却是一张食蚜蝇的图片。事后出版社资讯专业人事后回应,确实是配错图了。
这不仅发生于教课书中,在网上还有很多地方,都犯了类似的错误,如专业摄图的昵图网;一些打着科普蜂知识,配图上却采用了食蚜蝇图片的流量IP;还有网上流传的养蜂教材。

如果说昵图网的错误还情有可原,毕竟上传照片的都是摄影者本人,对蜜蜂的熟悉程度不高,那么那些科普蜜蜂知识的流量IP、还有所谓的养蜂教材,那是万万不该的,这分明就是误人子弟呀。
我们作为专业的养蜂人,每日与蜜蜂亲密接触自然不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自然不该认错。为避免还有个别蜂友对于蜜蜂和食蚜蝇的区别不太了解,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食蚜蝇和蜜蜂的不同之处,以及一些专业术语,以便之后区分。
当然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辨识,也是为了以后有机会和子侄辈或者孙子辈介绍的时候,不但能清楚地辨认,还可以直接教他们如何区别,并自豪地说:“讲蜜蜂,我是专业的!”
区别食蚜蝇和蜜蜂,我们可以从6个方面入手,分别是触角、口器(我们常说的嘴巴结构)、复眼(就是我们认知中蜜蜂的眼睛,只是这个眼睛其实是有很多个小眼组成,所以在专业术语上,被称之为“复眼”)、翅、足、腹部。
1、触角:蜜蜂的触角被称为“膝状触角”,顾名思义,形状与膝盖一般,弯曲状;食蚜蝇的触角被为“具芒状触角”,这是涉及到了一个专业术语“触角芒”,特指昆虫触角顶端的枝状突起,食蚜蝇就有。
当然,辨认两者不需要纠结那么多,只要注意蜜蜂的触角具有细、长、无毛的特点,而食蚜蝇的正好相反,粗、短、有毛。
▲左蜜蜂、右食蚜蝇
2、口器:蜜蜂的口器被称为“嚼吸式口器”,意为既可以咀嚼也可以吸取,结构上有发达的上颚,和能伸长出来的喙(也可以理解为舌,可以直接舔吸花蜜);食蚜蝇的口器被称为“舐吸式口器”,没有咀嚼功能,只能吸取物体表面的液汁。
因为口器属于比较隐蔽的部位,不是那种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所以不作为辨别两者的主要点,主要作为了解。两者口器最大的区别就是蜜蜂的口器可以明显的看到有钳子状的结构,伸长的部位细且长;而食蚜蝇只能看到短且粗的结构。
▲左蜜蜂、右食蚜蝇
3、复眼:因为蜜蜂与食蚜蝇雌、雄的复眼是有区别的,而雄蜂一般不外出采集,所以接下来介绍为工蜂(雌性蜜蜂)和雌蝇(雌性食蚜蝇)复眼的区别。
这两者复眼最大的区别就是大小,可看下图,蜜蜂的复眼均匀的分布在头部的两侧,两个复眼直接还留有较大的间距;而食蚜蝇的复眼相较于蜜蜂来说,就很大,几乎占据了整个脑袋,还有一些种类,两个复眼之间是有交界点的。
还有一点,大多数食蚜蝇的复眼是呈红棕色的,而蜜蜂不出意外是黑中带点棕。所以在野外看到红色复眼的,基本上可以肯定不是蜜蜂。
▲左蜜蜂、右食蚜蝇
4、翅:蜜蜂每侧都有两片膜质的翅膀的,只是前后翅连在一起,容易被误认为只有一片翅膀。而食蚜蝇的翅膀虽也为膜质,但每侧只有一片,在这片翅膀的不远处还有一个棒状物体,被称“平衡棒”,是由后翅退化而成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到的蜜蜂和食蚜蝇的翅都是闭合状态的,同属于膜质的翅,区别也不大,所以翅也不作为主要区分的部位,仅作为了解。
▲标注为“平衡棒”,左边为特写图
5、足:蜜蜂的后足具有采集携带花粉的器官,如花粉框、花粉刷。而食蚜蝇没有。区分点就是蜜蜂的足要粗壮,食蚜蝇的足要细长。
▲左蜜蜂、右食蚜蝇
6、腹:蜜蜂腹部较为饱满,食蚜蝇腹部较为干瘪。而且食蚜蝇好像有一个特点,就是腹背部,中心位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竖条纹(这点没有专门的形态介绍,仅是以我目前遇见的食蚜蝇来说,仅作为参考区分点),而蜜蜂毫无例外的都是横条纹,所以遇到带有竖条纹的,毫无疑问,肯定不是蜜蜂。
以上就是蜜蜂与食蚜蝇的六大区分点,现在大家都知道如何区分蜜蜂和食蚜蝇了吗?那就来检验一下结果吧,一起来认认以下A、B、C、D 4张图分别是什么,公众号对话框发送“食蚜蝇”即可查看答案。

编者有话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昆虫的识别与鉴定
【工具】昆虫纲分类
昆虫分类知识
蜜蜂与食蚜蝇的区别
第八章 昆虫的结构和技法----花鸟画教程2011-09-14 132123来源
图文教程,写意昆虫画法(蜂蝶蛾),又学会一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