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密西西比河的黑白印象

王小波说: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诗人于坚在新书《密西西比河某处》的开头将大家引入到那个紧仄渴求知识的70、80年代,文学思想的巨大撞击和对大洋彼岸的无限想象中。踏出国门的诗人青年时代从文本上对美国的认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青春激荡,那就是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诗人于坚的美国漫游是从密西西比河开始的。

2021年诗人于坚出版了《在东坡那边》,这是于坚在传统诗文这条远古的河流中感受明澈朴素深邃的真理,2022年出版的《密西西比河某处》是诗人于坚最新长篇散文,也是他的第一部摄影集。一书两册,一册散文,一册摄影集,这也是他坚持文章中引入图像作品的新开创写作思路。

世界上很多文学、思想的源头都在一些大江大河沿岸,比如两河流域的古希腊文明、尼罗河畔的古国、长江黄河的氏族古国遗址,还有北美洲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这条河流让人想起文豪马克·吐温,他早年在密西西比河上做过领航员,还写过《密西西比河上》,他的笔名据说就是早年水手术语。这条河流是经济之河,更是文学之河。去掉国别,世界上的每条大河都培育着热烈朴素的生命。

从纽约开始的漫游,于坚并不太喜欢这个光辉之城,这是一个想象力的终结之地。在中西方诗意的碰撞之下,不管是纽约的摩天大楼还是时代广场,纽约没有一颗野果,工业先成品成为一种美。纽约没有了上世纪50年代金斯堡《嚎叫》的余威,如惠特曼、狄金森都是旧世界的世界观。

2004年再来美国的诗人于坚分享了他偏爱的诗人们,比如佛罗斯特。

那时我正在读大学。他那种缓慢安静的叙述,对意义的诱惑不动声色,藏在薄冰下面的幽默感,勾引黑暗的耐心和犹豫不决令我着迷,他有点像一个更啰嗦的东方诗人,对着一亩地上的蔓草唠唠叨叨。

作者在佛蒙特行走在偏僻的小路上,去寻找佛罗斯特的住处。这里颇有一种寻隐者不遇的感觉,人在山中,恍然出世。这里不仅有沈约、苏轼的闲适,也有佛罗斯特的诗句中的对自然的敬畏,这里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朝拜。作者读他的诗句,到他写诗的地方,这是诗人的原乡。

人之所以成为人,就是因为诗的诞生。这是作者对自己过去诗性青春的短暂回眸,那湿漉漉的昆明,不仅有年轻时阅读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还有抄在揉皱的红杠信签纸上的食指的《相信未来》,对诗歌的无限留恋也藏在密西西比河某处的河谷山坡处。密西西比河是诗歌的现实符号,是作者魂牵梦引的诗歌创作源泉之一,而那些黑白的摄影,不管是纽约的街道,还是诗人的手指,都充满了张力和无声的隐喻。

翻看摄影集的时候,被作者的诗句所感动:

我不是白居易 也不是杜甫
写诗使我们异常 令我们完美
就像两匹正在嚼草的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聂昌硕黑白摄影集(10)
国外优秀黑白人像摄影集
黑白摄影集 Noell S.Oszvald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形成原因
BBC纪录片丨地球伟大河流:密西西比河
100多年前的美国,不知道大家看了什么感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