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者笔记春风犹在堂,灯前榻上话右台仙馆

1907年2月5日,八十六岁的俞樾写下九首诗给自己的儿子,其中最后一首诗是:

天地原来张弛弓,略将数语语儿童。

悠悠二百余年事,都付衰翁一梦中。

这位历经人间沧桑的老人,学界常称其为曲园先生的俞樾也曾经春风得意马蹄疾,道光三十年与胞兄俞林一同赴京赶考,因其试卷首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被主考官曾国藩赏识,名次提拔为第一。开局高开仕途却不顺,俞樾任河南学政一任就被弹劾免官“永不叙用”。南归苏州讲学,遭遇天平天国战乱,又辗转北上天津,周游江浙颠沛流离。命运多舛,家人接连离世,“耐得人间雪如霜”人生一场大梦的俞樾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中著书立说,成为晚清杰出的、具有近代意识的学术大师。

一、晚清文人笔记小说

在中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得不提两个人,写《聊斋志异》的蒲松龄与《阅微草堂笔记》的主人纪昀,这两位并称清代笔记小说“双璧”。其实笔记体裁可追溯至先秦,当笔记与小说联姻,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从魏晋《搜神记》等到清代,可谓笔记小说大成之时代,不仅数量多,种类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写作手法也更加老练。

俞樾“生平专意著述,先后著书,卷帙繁富”,经学方面学术成果《春在堂全书》近500卷,文字校勘之作《古书疑义举例》更是汉语语法的奠基之作。书法、诗文、小说、戏剧之作更是信手拈来,真可谓“通才”。

凤凰出版社出版的《俞樾文集》之一《右台仙馆笔记附耳邮》最能体现俞樾先生的文采与学者写作特色。在《右台仙馆笔记序》中,先生自述1879年夫人病故后,“精神意兴日就阑衰,著述之事殆将辍笔矣”。亡妻葬在杭州右台山,俞樾先生在墓侧筑室三间,唯"杂记平时所见所闻,以销暇日"。

古代士大夫向来注重诗词文章,而俞樾并没有以消遣即兴的文笔撰写,而是以自己半生所见所闻为基础,对社会现实的忠实记录。因此,《右台仙馆笔记》“以《阅微》为法,而不袭《聊斋》笔意,秉先君子之训也”。

《右台仙馆笔记附耳邮》为《右台仙馆笔记》与《耳邮》整合版本,去掉了《耳邮》里包含的两部书类似相同之篇目,合计20卷内容,各类奇异事近700则。关于对此书的评价研究“前言”部分详尽爬梳了成书以来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张舜徽《<清人笔记条辨>叙目》到今人对《右台》的相关文章论文,虽然观点不尽相同,但大致认为《右台》和《耳邮》虽然体裁沿袭笔记小说传统,但与以《阅微》为代表的传统志怪小说相比,内容上、主题上有大不同,更加贴合现实生活,直接反映了清代普通人民的生活和社会活动,能从中窥见晚清社会的客观历史面貌。

不管是江南地区奇异的社会风俗,还是故事曲折的情节,乾嘉学派的治学态度、恰如其分的诗词部分,都充分展现俞樾先生的学者风范,形成了本书笔记“学者化”的特点。而作者所处的晚清大变革时代,白话文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些文言与白话文杂糅的特点与主题的深邃,作者的内心关注,让《右台》摆脱了士大夫笔记小说的桎梏,成为晚清学人笔记小说的先驱之作。

二、从《右台》观晚清女性群像与命运

俞樾先生祖籍浙江德清,被罢黜官职之后夹杂战乱辗转江浙地区,北上天津,南下苏州,四处写信给同僚朋友,求资助出书与工作机会等。可以说,俞先生是十分了解民生疾苦的。而其本身经学大师的身份,对于儒学包括其他学派的人性论方面都加以吸收利用,因此道德方面的倾向更加清晰体现在文学创作上。

翻开《右台》,虽有奇奇怪怪之事,菩萨助人显灵、独足山魈玩转拨浪鼓、冤死鬼魂附在仇人膝盖疮上等,谈说神鬼狐怪之类只占少数,因果报应类等都体现俞樾先生的善恶终有报的朴素道德观。笔记中折射作者本身思想价值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是那些占据大多数的女性故事。

以《右台》第一卷为例,50则故事中有多过27个生动鲜活的女性,很多故事血腥悲惨,惨绝人寰。古代女性苦难本应自知,少数女子为自己而活,玩转智慧或痛下杀手,第十一则挥霍殆尽的浪荡子黄某之妻为丈夫指点停妻另娶有钱人家女儿,得到书卷之后再也不归。与第三十四则上海黄某也是夫妻伪装兄妹放鹁鸽,把妻子嫁给富人为妾,最终鸡飞蛋打,家产败落,鹁鸽化为黄鹤,一去不复返矣。这两则故事在冯梦龙“三言二拍”中有类似的故事,女性在劣势情况下利用聪明才智为自己谋一个出路。而第四十四则美丽女子就是出轨杀夫受酷刑吞阿芙蓉而死,众人不解丈夫年轻英俊,出轨之男年老貌丑,不知杀夫原因,可见这段婚姻中女性为了逃脱婚姻采用的过激方式,这令人想起台湾作家李昂的小说《杀夫》,时间跨度之大,却选择了相同的毁灭手段。

作者并没有为这些女性“哀妇人而为之代言”,但真实写出一些社会现象的思想根源,也就是很多女性的悲剧命是被社会用善良和道德绑架了自己,听从丈夫家人卖自己养家,或者害怕婚姻选择投水或呑药自尽,或父死夫死为其殉节,为自己赢得一个孝义忠烈之虚名。

在作者笔下,字字血泪,事事悲苦,这些被千年来的封建守旧思想和婚姻制度中被戕害的女性并不知道自己的精神早已经被控制和扼杀。如第四则故事中的农家女邢阿金,一婚被家暴、二婚被出轨、三嫁为妾不被容、四嫁老者殉。观阿金一生,就是随波逐流的一生,依附他人的一生,就连最后老者想扶正她,也被她言辞拒绝,理由是“妾出身微贱”。俞樾先生认为她四易其夫,不能称之为贞,但殉夫可称之为烈。虽然哀其命运,也赞其美节。

这种思想观念可谓是当时社会主流,作者保守的妇女观念也是其经学观念的体现。但在事实面前,作者的观念也在来回摇摆。比如故事中有很多勇敢追爱的女子,第十三则中广州人阿胜被索要重金聘女心生不满奔赴旧金山,而女子千里寻夫,最终相见在茫茫大海。这个故事的圆满与前面卖阿芙蓉老媪女儿私奔,最后吞阿芙蓉而死这种因果报应的故事相比,作者虽然觉得这种私奔自由恋爱的行为不符合礼教特点,但还是被万里追寻的行为感动,认为是位奇女子,不能责备她越礼。所以在情与礼的矛盾冲突中,俞樾先生最终还是选择了情。

《右台》打开了中国封建社会困杀女性的牢笼,让读者去看到女性的悲苦命运,虽然也有丽人相赠陌生人重金不求回报,这样的侠女故事,但关于女性故事的主基调还是悲凉压抑的,尤其看到那些女子,本应有个美好的未来。卷二开篇第一则姑苏两孝女的故事,尤其她们临终前的遗书,一方面感叹作者旁征博引、生动的文字,另一方面两姐妹知书达理,管家井井有条,可谓是当世人才,不让男子。一心求死,美之毁灭,读完更觉怆然。曹雪芹《红楼梦》千红同悲,万艳同哭,《右台》中也是彻骨的寒冷。

除去笔记中女性主题,《右台》中故事内容多样,并且作者每则故事都有其发生地,大多为商贾、打工者、乞丐、僧道、青楼女子等,全面铺陈下,江浙民间百姓生存状态一目了然,包括当地的风俗,比如典妻、上海放鹁鸽,苏州仙人跳等。此外,作者举一反三,一则故事必有相关出处,旁征博引,各有考据。所以故事虽然短小精悍,却曲折动人,可知道理,更见文字之美,情节之丰满,人物之具体鲜明。

《右台仙馆笔记附耳邮》为繁体竖版,翻开书页,恍若走进右台仙馆,见那位落寞老人,倾听他冷雨寒灯夜话人间奇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华宝:聊备《右台》一故事  敢附《左传》三不朽——俞樾《右台仙馆笔记》研究三题
晚清俞樾 隶书《小窗幽记》句条屏
《右台仙馆笔记》清·俞樾
俞樾清代著名学者
坚瓠集
阅微草堂笔记.读书人心系天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