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豚信:跨越大西洋的爱与伤害,伟大文字背后的真相

1973年,身在英国的美国诗人罗伯特·洛威尔诗集《海豚》出版,无数赞誉中夹杂的各种非议与指责如同风暴一般席卷了诗人与他的前妻,文学评论家伊丽莎白·哈德威克,甚至年幼的女儿哈丽特。这桩文学上的公案如今夫妻当事人都已经离世,关于这对文学伉俪三十年的情感纠葛及获得1974年获得普利策奖的《海豚》的问世过程,都可以在书信集《海豚信:1970-1979》中一一揭晓。

在那个鸿雁传书的时代,作家们的书简与创作笔记不仅展现了情感的澎湃、广博的知识、对政治、时代、人类、艺术等深入的思考,也提供了一个可以令读者了解文学创作的途径,很多不为人知的人生隐秘与创作经验,包括当时写信的复杂心理也被公之于世,《海豚信:1970-1979》记录了1970年诗人洛威尔离开美国定居英国后人生最后七年与前妻哈德威克、女儿哈丽特之间的往来书信,同时,《海豚信》也收录了这对伉俪与友人、出版社等通信,这些宝贵的私人信件、明信片和电报因着写信人的起伏的情感可能和真实个人不尽相同,同时两人的情感经历也是埋伏在文字中,所以在了解洛威尔和哈德威克的人生和作品的前提下阅读《海豚信》会有不一样的情感波动。

一、十年书信,始于相思,终于自我

你需要我便一直都在,不需要我便永远消失。——哈德威克

在《海豚信》的“导言”与“时间表”中可以大概勾勒出这对夫妻的生活创作轨迹。1970年春天,洛威尔告别刚一起去意大利旅行的妻子哈德威克以及十三岁的女儿哈丽特,奔赴伦敦打算举家搬迁。自身疾病困扰、婚姻家庭、文学创作上的挫败与参加政治运动的投入,让洛威尔有一种想要逃离改变自我的内在驱动。而到了牛津,他很快认识了女作家卡洛琳·布莱克伍德,两人同居。

《海豚信》第一部分1970年的书信从4月开始,两人初分离时两人信件还是互诉相思之苦,哈德威克还沉浸在之前出游和准备打包去伦敦的幸福中,很多书信中的爱称和想念的语句,都描摹了爱情的甜蜜模样。一纸薄薄书信,道尽无数相思。而5月后,面对洛威尔的隐瞒,6月25日哈德威克在写给玛丽·麦卡锡明确知道卡尔有新欢了。“知道是卡洛琳,那一刻我解脱了,不由得大笑起来。”这句话后来被用到了洛威尔的《海豚》里。

1970年对于洛威尔来说半喜半忧,他在伦敦有了新家,身边有了新人,忧是他的躁郁症再次发作。对于哈德威克来说,这是痛苦的一年,“整个春天我都在跑来跑去,跟做噩梦似的,开车,独自料理一切,还要写文章赚取路费去伦敦。”以为卡尔的婚外情又是他人生短暂的错误,在给洛威尔的信中她宣泄她的痛苦和恨意,丈夫对感情的背叛和对女儿的不顾。

6,7月对麦卡锡的信件中,情绪从怒不可遏到冷静,忍受分离之苦,到平复绝望。这个一度抑郁到需要吃药物助眠的女人也开始下定决心“我想要靠写作挣钱,当个女作家。

第二部分1971-1972年,这部分是正式的离别。1972年10月两人办理完离婚手续。这两年时间哈德威克接受分开,迎接生活的挑战,一方面是金钱和洛威尔留下来的各种事情,照顾教育女儿哈丽特,一方面进行文学创作,短篇小说与书评的发表。而洛威尔迎来了第三段婚姻,诗集《海豚》也在筹划出版。

第三部分1973年,离婚后的税款、缅因房屋问题让哈德威克心力憔悴,因为《海豚》的出版引发了一系列的文学公案让两人关系降到冰点。早在1972年,两人好友毕肖普就已经写信给洛威尔详谈《海豚》三部诗集的不妥之处,而作品的出版,也引发了哈德威克的愤怒,她给出版社与洛威尔的信中都强烈谴责了这种不道德行为,指责洛威尔不经允许使用修改两人信件,伤害了自己与女儿哈丽特,哈丽特被形容“虚构出来的糟糕孩子”,哈德威克出现了自杀倾向,停止与洛威尔通信。关于书信诗,双方朋友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引发了文学论战。

如果说1973年《海豚》的发表如腾起的海浪,激起了无数的浪花,第四部分1974-1979年的通信则回归平静。在洛威尔的最后光阴里,两人更多变成了礼貌的无话不谈的对象,哈德威克“开始写小说了”,她的作品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而洛威尔离开英国回到哈德威克身边,他和布莱克伍德的感情破裂,1977年洛威尔心脏病发离世。

《海豚信》收录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洛威尔和哈德威克的信件,通过这些热情与痛苦交织,漫长的拉扯的文字中还原了两人的生活与他们的文学创作。书信中,洛威尔对哈德威克的文笔是肯定赞叹的,“你的信优美感人,字字情深,令我无以回复”。哈德威克的书评与小说都不吝赞美之语,他写的作品也迫切希望得到哈德威克的意见,会感谢她寄过来的各种评论与文学资料。两人在书信中分享自己对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政治活动的看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这方面两人是真正的文学灵魂伴侣。

而通过阅读哈德威克的信件,情感的天平会自然倾斜在她身上。这是一个勇敢坚强的母亲、完美妻子与独立女性的代表,与玛丽·麦卡锡这位非常敢写的女性主义作家如手术刀般写作不同,信件里能够感受到哈德威克对洛威尔真挚的爱与思念,与后面无尽的愤怒和绝望,她“为所爱的男人做了一切“。这是一个女人与妻子对丈夫婚外情真实的表现,无可挽回的悲伤、独自一人抚养女儿的艰辛,以及时刻面对缺钱的困窘,最终,她在写作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出路。

二、人生是艺术创作的献祭品?

一切都是真实的,直至它落地成书。——洛威尔《海豚》

美国自白派诗歌创始人洛威尔饱受躁郁症折磨,不管是来自童年时期母亲不断的争吵,还是他的疾病缠身,他内心始终有一个女孩,让他不断逃离婚姻,每一个他认识的女性都是他文学创作的缪斯女神,《恋爱中的罗伯特·洛威尔》中就讲述了洛威尔的3段婚姻和九次婚外情。而从他著名的自白诗《臭鼬时光》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我自身便是座地狱,
此处空无一人—— 只有臭鼬,在月光下

洛威尔在诗歌中袒露了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痛苦和感悟,尤其在1973年出版的《海豚》与《致丽兹与哈丽特》《历史》就是生活与文学创作的重合。

在创作原则上,洛威尔认为“人自然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作为写作素材”,尤其是朋友的信等,都是一些诗句的灵感来源,很多诗句“是由引文、即兴发挥、文字释义混合而成的”。《海豚》并不是第一例。美国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中的纪实和拼贴元素,也是两人好友毕肖普与洛威尔的研究争论所在。早就在60年代诗作《尖叫》中,洛威尔就是根据毕肖普的短篇小说《在村里》改写而成,并为此向毕肖普道歉。

《海豚信》里有伊丽莎白·毕肖普和洛威尔的通信,对《海豚》是一部杰作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不满,“艺术根本不值那么多”,信件不是原封不动,而是“混合了事实与虚构”,不仅是借用内容,还有故事内容的虚构和挪移,“虚构真实隐藏着无底线的恶作剧”。洛威尔回信:我承认我删减、窜改了原信,加进了一些虚构成分这是一个技术问题

被《海豚》“伤我最深”哈德威克认为诗歌内容不当、形象扭曲、打乱信件顺序、虚构内容,被外界肆意评论贬低指责。

《海豚》这样的技术问题实在太多,而且不止是使用了哈德威克的信件,还包括身边亲朋好友的信件内容。这正是洛威尔的创作原则,把自己与他人、生活与历史、时代变迁,都编织浓缩在诗句中,展现个人与人类共同的情感与遭遇。他在《海豚》中找到了自己,得到了解脱与自由。活着似乎就代表着写作。

与之相对应的哈德威克的创作,她走出了《海豚》带来的灾难性的指责和困扰,用作品证明了自己,《写小说》似乎是对《海豚》的回应。自传体小说《不眠之夜》出版,如玛丽·麦卡锡信中评价:

这是一部经典之作。在处理卡尔这个巨大的存在事实,你直接把他避开了

哈德威克采用的是“精神生活”写作法,而不是洛威尔的纪实写作。《海豚信》完整复制了这段文学风暴的经过,通过毕肖普、洛威尔与哈德威克的信件可以看出艺术作品来源与创作之间的关联与写作原则的异同,这对于读者阅读《海豚》等书信诗提供了具体的资料支撑。

哈德威克最终接纳了从英国归来的洛威尔,历经沧桑和亲人去世的她更加思考生命的意义,她会对洛威尔写道:如今我总算是深深体会到了这么多年你和我在一起时所承受的一切。而洛威尔“为《海豚》里的那些’书信诗’深表歉意”,他们俩最终和解,在缅因的大仓房里,他们俩各自独处写作,“如今在一起,自己管自己,相互依靠。我们之间只是一种友情”。

“我们只生活于现在的面目和曾经的面目之间”,《海豚信》就是一件特殊的礼物,阅尽千帆,三十年的爱恨情仇,最终《海豚信》终了,伊人都已逝去,那些如同幻肢痛的孤独与苦楚,经历了无数只海豚与不眠之夜,走过生活与创作的真实现场,也走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小径。

借用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歌《礼物》结尾: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个并不使人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看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人洛威尔的最后七年
基本礼仪之书信
管中窥豹——书信中的人生
退信
不行就算了,我说着玩的
【博尚文苑】回忆录援外轶事之九/作者:哈永年/主播:山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