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老师原创:成长作文——六要素齐全的叙事

第一单元    学会叙事

第二讲    六要素齐备的概括性叙事


      上一讲,我们从人物、行为、时态三个要素的角度,讲述了笼统而高度概括的叙事方法极其在写作实践中的运用。以这种叙事方法叙说事件,只描述了人物及其行为的整体外缘轮廓,是剪影似的叙事。相对生动的叙事,这种技能的把握和运用,仅仅是完成了最基础的奠基工程,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努力把一件事说得完整、讲得明白。所谓把一件事说完整、讲明白,就是在上一讲的叙事基础上,添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和结果四个要素,从七个角度把一件事完整讲述出来,强调的是叙事的完整性。


      传统叙事教学强调六要素,原因在于人们认为,前面已经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后面描述人物行为时再用具体的词汇表达行为的时态,是多此一举。如果停留在理论上,我也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时间名词本身,就可以标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描述行为过程中,再用具体的词去二次标注时态,显然是重复建设啰嗦表达。但一进入写做实践,我们就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例如:昨天,我去了奶奶家。前面的昨天已经标注了去奶奶家这种行为是过去时态,根据叙事六要素原理,后面的就不应该再写。但去掉以后,原句变成昨天,我去奶奶家,问题马上就暴露出来了:一.我们无法读出我去奶奶家是一种过去完成的动作,让人觉得到现在还不知道我到没到奶奶家;二是感觉作者此处要叙述的事件不是我去奶奶家,而是我去奶奶家遇到的另一件事,把叙述的核心事件,转化成遭遇另一件事的原因。写作实践证明,在具体叙事过程中,时间和时态,不是彼此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共同描述、不可或缺的关系。如果有人发现了某个句子前面有时间,后面描述行为过程时没有运用标注时态的词,也不必大惊小怪,并来反驳我的观点——那不过是客观语境提供了时态的隐形表达而已,那是一种省略形式。在我的记叙要素里,坚持七要素,之所以还以六要素的口径来讲,一是不想标新立异,让人觉得另类;二是不想带来认知的混乱,影响学生理解借鉴传统教学理论。


       一、传统记叙六要素的内涵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当中涉及到的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很多人认为叙事的六要素很好理解,在这里赘述是多余的,但很多人对六要素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至少是片面的。下面对六要素的内涵进行一一讲解。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

      一般简称为时间。内涵一:任何一件事都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中间的每一个动作又有其对应的具体时间,这个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时间。例如,星期天一大早,我就急冲冲赶往星海公园,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内涵二:有些事,从开始到结束,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写作时交代的时间,不是事件开始的时间,而是整个时段。例如,那年夏天,我在姥姥家学钢琴。内涵三:时间有模糊表达和确切表达两种形式。需要具体的时间,就明确表达,时间不影响叙事内容时,可以具体表达,也可以模糊表达。例如,有一天,我遇到一位盲人坐在街头乞讨。有一天就是模糊时间,这样的时间表达还有有时、那时候,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小时候等等。而周六下午,我陪妈妈逛街周六这个时间,就影响着后面的叙事,学生写作文,都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不是周六周日假期这样的时间,陪妈妈逛街就会被认为是说假话。这样的时间,一般用确切表达形式。内涵四:模糊时间和具体时间常常组合使用。例如:一天下午,一个夏日的早晨,前面的一天一个夏日都是模糊的时间,而后边的下午早晨都是具体时间。内涵五:进行时态,必须与点的时间配合,因为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句话等呈现的时间非常有限,一般不用超过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这样的时间段来描绘正在进行的动态。时间点运用的越小,描述的越细腻、越生动。

      叙事时,既要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也要以多种形式,交代必须交代的某个动作、或某个行为阶段的时间,至少表现为一种先后顺序。

      (二)事件发生的地点

      人物在做某件事的时候,每一次运动,就会发生具体地点的位移,一件事,发生时在一个地点,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人在不断地运动,地点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如此一来,叙事过程中会出现无数个大大小小的地点,那么哪个地点是六要素当中特指的那个地点呢?答案:都不是。六要素中所指的地点,是涵盖这些小地点的最小地域范围。例如:一件事从教室里开始,接着转移到老师的办公室,最后在操场结束。事件发生的地点就是囊括这三个小地点的最小范围——学校,而不是教室、办公室、操场,也不是其中的一个。

      叙事要求:我们在叙事过程中,不仅要交代整个事件发展过程覆盖的地域范围,而且每次涉及较大的空间位移,都要点明地点的变化;想精彩地描述某个细节,小的空间位移也要交代清楚。例如:他上前一步,细细打量着这棵老树,然后转到树后,若有所思地想了两分钟,径直走到树跟前,将身体贴在树上,紧紧地抱住了大树。

      (三)人物

     人物既包括人、又包括物。例如:有的作品写的是关于某个或某些人做的事,而有些作品讲述的小狗、小猫、小麻雀等具体事物做的事。其中人还包括:主要人物(小说叫主人公,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线索人物,侧面人物,童话、动画和神话中被人性化了的物体、妖魔鬼怪、神仙精灵等。

      叙事过程中,人物只要发生的变化,就必须点明,否则我们笔下的人物与具体行为表达就会张冠李戴。

     (四)事件的起因

      一件事之所以能够发生,有其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时以主观原因为主导,有时以客观原因为主导,有时主客观原因不分主次,共同主导事件的发生。事件的起因,指主导事件发生的原因——就是主要原因。

      叙事过程中,我们常常抓一个原因就写,让读者感觉这个不会必然导致这个事件的发生,所以给人以虚假的感受,因而,我们在叙事时,交代原因一定要先进行比较,找到主导原因,如果主客观原因不分仲伯,就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同时交代。且不可舍本逐末,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五)事件的经过

      事件的经过,指事件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或者更细致一点,指事件发生先后经历了哪几个较大的阶段。这一节的训练主要指整个过程的概述。详细分成几个阶段是下一讲要重点学习的。

     事件从一个起点开始,到不同的时间点停止,人物表现出来的行为名称是不一样的,前面已经讲过。我们概述事件经过的时候,要根据行为终点的变化来准确表达。例如:他从家里出来——坐公交车到商场——站在柜台前大量商品,这个过程我们认为此人的行为整体是购物,如果再往前延伸,变成:他从家里出来——坐公交车到商场——站在柜台前大量商品——见一顾客购物时钱夹里有很多钱,立刻尾随跟踪。那么此人的行为过程就不再是购物,而是偷钱了。

      叙事时,我们要根据人物的行为起点到终点的全程,来准确定位事件的经过——根据行为终点确定,此人此物到底在做什么,定性一定要准。

      (六)事件的结果

      事件结果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事件本身的结局是什么;二是这一事件的发生,对其他人事物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叙事时,不能只盯着事件本身生成的直接结果,还要关注事件间接产生的影响。同时视角要开阔,要从不同的视角来总结事件的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把主要的结果都表达出来。


      二、六要素齐全叙事的训练

      (一)六要素准备训练

      让学生掌握六要素叙事法,必须先让学生参与、体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或借助音像媒介再现某些事件,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回忆,准确判定每一件事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先做好语言表达原材料上的准备。

       我们可以采用六问法,强化训练:

      1)你看那是谁(什么)?

      2)他(它)在做什么?

      3)他(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

      4)他在哪里做这件事呢?

      5)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6)他最终做的怎么样呢?

      这六个问题,孩子在回答时,老师或家长要注意某些问题答案不是一个方面,同时还要有所选择,前面已经讲过,训练时要把六要素的准确理解带入问题训练中,否则这些答案要么不准确,要么不全面,下面的表达训练就无法进行。 同时,这种训练要反复进行,形成一种能力,达到略一思考,张嘴就能准确说出来的水平。

      (二)运用六要素完整叙事的语言表达形式训练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六要素以后,我们接下来的是语言表达训练。六要素组合在一起,完成对一件事的完整叙述,各要素所在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要让学生掌握它们有几种组合形式,最好不要给他们提供现成的模式,而要采用开展小活动的形式,让他们在游戏中掌握多种表达方法。

      我们可以采用积木拼接法进行训练。将一件事的六要素分别写在不同的小纸条上,设定——保证语言通顺,逻辑合理的要求,让学生自由组合排列,找出综合表达的多种形式。

    例如:时间——原因——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先后组合模式;也可以是原因——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等等。

       (三)书面表达训练

      完成了前面两个训练,学生先准备好了表达的原材料,然后明确了六要素完整叙事的语言表达形式,就可以进行综合书面表达训练了。训练时可以采用先参与活动后写作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先观察别人活动,后写作的形式,还可以采用观看影视媒介后写作的形式进行。


       三、写作与阅读的同步训练

      阅读考试,都是针对写作过程中词、句、段、部分、篇章采用的表现形式、对应表达的内容以及选择不同形式对内容的表达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来进行考核的。其实白话文阅读考核的就是写作原理,作文考核的就是写作原理的综合运用,二者就像乘除法,可以互为逆运算。这部分讲解对应的阅读题型是:一、阅读某篇记叙文,判定叙事的六个具体要素分别是什么——以填空、调表的形式出现;二、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答案就是六要素齐全地叙事。一个真正会写作的人,阅读考试会轻松通过。

      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记叙文六要素的内涵及其在完整、明了叙事中的应用。前提是准确理解六要素的内涵,准备工作是六要素的准确判定、运用六要素完整叙述事件不同的表达形式,终极目的是掌握完整叙事的技巧,附带生成的产品是解决阅读考试问题。学习时要明确步骤,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写好叙事记叙文
写作方法|如何写好叙事作文(初阶版)
曾老师原创:挺好个事儿,为何我写出来就变了味儿?
中考“小四门(史地生政)”复习方法之——历史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之记叙文
什么是记事作文?如何写好记事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