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祁慧/弥久的感动 前行的力量——读《灵动的彩虹:荆州战国丝绸的前世今生》有感

这并不是一篇评论,

只是我反复拜读

张卫平、张旗先生

新著《灵动的彩虹:

荆州战国丝绸的前世

今生》,并深深为之

折服、为之感动、

为之兴奋而写下的

心得体会。

年轻的历史学者祁慧

2017年11月11日,承蒙老领导卫平先生厚爱,获赐新作《灵动的彩虹:荆州战国丝绸的前世今生》。怀着激动的心情,与过去拜读卫平先生的《平侃文物》系列、《荆州国宝档案》系列美文一样,在连续的几个夜里,我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卫平先生父子共同描绘的历史时空之中,逐句逐字地感悟着这本充满热爱、充满智慧、充满力量的好书。

不禁回想起卫平先生写作此书的执着和艰辛。我曾有幸在卫平先生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有幸目睹了先生在繁忙高效的领导工作之余,夜以继日、锲而不舍地搜集资料、研究实物、访谈专家、笔耕不辍的难忘场景。合著者张旗先生在后记中写到“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无论是三伏天还是三九天,无论是夜深人静或电视声音的嘈杂,老爸都伏在书桌上奋笔疾书”。而在我的记忆里,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出差途中,每到中午休息时间,卫平先生都会常年不懈、雷打不动地写作一小时;不管是与张忠培先生这样的大师名家交流,还是向普普通通的晚辈后学垂问,卫平先生都会拿出笔记本,随时做好记录。我想,一定是这样的执着坚持,才有了这部新作,才有了精彩的《荆州国宝档案》系列图书,也在自那以后的岁月里让我们长久地感动,永远地激励我们努力工作、继续学习,鞭策着我们永不懈怠、决不放弃。

这本书是卫平先生对荆州文化挚爱的结晶。如非亲见,我也难以相信,卫平先生会在短短三年之内,相继出版了研究青铜兵器的《天下第一剑》、研究古酒文化的《对酒当歌》和这本关于中国丝绸文物、丝绸文化史、出土丝织品文物保护的《灵动的彩虹》,正在形成系列完整的《荆州国宝档案》。恕我寡闻,放眼荆州和荆州域外,一个文物圈子之外的政府官员,在学术研究上取得这样的成果,恐怕也是极少的。这样的挚爱,体现在卫平先生极端认真的学术研究之上,更体现在他极端负责的工作之中。记忆犹新的,还有2011年中国大遗址保护荆州高峰论坛,会前的半年,在他一个个清晰有力的指令下,论坛筹办顺利、如期开幕;会中的三天,他的声音变得沙哑、疲惫,却充满力量;会后的一个月,他的工作安排只能写在邮件里、纸片上,因为他失声了,是的,为了这场后来被称为“荆州文物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的盛会,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这是怎样的挚爱啊?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始终不渝的热爱,才会成就《灵动的彩虹》吧!

对于社会大众来说,这实在是一本里程碑式、开创性的读物。

它打开了大家认知文物考古的门槛。考古之所以“冷门”,我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许多的专业术语,这些源远流长、门类细致、体系严密、追求精准的术语甚至让初学者感到深奥,更遑论让普罗大众去触碰、去喜爱。《灵动的彩虹》是建立在专业的研究基础之上的,但抛弃了艰涩的术语,把系统的学术成果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文字表达出来,也让文物、技术、人物活起来、灵动起来,让我们可以如饥似渴、手不释卷地一窥“战国的宝库”。它还搜罗了一则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来自于文献记载的,有来自于古史传说的,还有来自于口耳相传的,有些让我们会心一笑,有些让我们想起小时候爷爷讲过的故事,这种阅读的快感如“水银泻地”,极为酣畅。

它打开了大家品读荆州文化的窗口。“禹划九州,始有荆州”。数千年的文化史为幸运的荆州人留下了4077处不可移动文物、近17万件可移动文物;只是,其中的太多还“藏在深闺无人识”,这让荆州人从中体味的获得感、幸福感还不多,也让外地人觉得荆州文化看点少、说头少,这真的是一件令人非常遗憾的事。其实,我们大可以去宣传,大可以去思辨。书中提到了“楚国在纪南城的建城史”问题。作为荆州人,我们或许都怀着与卫平先生一样的心情,不甘心“楚故都纪南城的建城史只有200年左右”,因此而沉默。但我们更可以向卫平先生学习,把“出自考古界的三种不同的声音”都记载下来,把我们荆州人的声音发出来、我们的思考说出来,把我们的窗户打开。我想,站在荆州文化学者的立场上,这实在是无可指责的。

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这也是一部科技史、充满智慧的著作。

专业体现于细节。过去的历史,之所以可能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在于历史的书写者们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太多的细节;今天的“大数据”,之所以能成为商家的宠儿,就在于它实时掌握了我们不经意间留下的种种细节——这细节,有极高的价值。读了这本《灵动的彩虹》,你一定会知道“楚故都纪南城”这个响亮的、令你我骄傲的“金字招牌”的出台,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又或许,我们能从许多的论文里面查找到“生物法”的试剂配比、实验数据,但只有读了这本书,你才知道这么神奇的药剂,它的调配只需十分钟。作为曾经的考古工作者,我也是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只有把出土的丝织品晾在的确良布上,才能防止出现衬布发霉的问题”。也只有读了这本书,我们才知道在马山一号墓的发掘现场,除了考古队员,还有砖瓦厂工人、基干民兵,还有人民公社、嘎斯货车、叮当乱响的自行车;多么真实的考古,多么可爱的专家,多么有趣的故事。这些,发生在不久的过去的事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成为我们遗忘的历史。

智慧在于创造性。对于考古学者或是荆州文化的爱好者们来说,《灵动的彩虹》还将给你一份份惊喜,作为一本科普读物,它以创造性地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出乎意料”地探索了许多专业课题。比如,历经20多年的艰苦工作,科学家和工艺大师们复制的素纱禅衣还是比出土原物重了0.5克,为什么?因为与2000年前的古人相比,我们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三眠蚕”,多么“意外”的答案!又比如熊家冢的楚王车马阵,当我们还在惊叹“天下第一王陵”的布局完整、气势恢宏时,卫平先生已经敏锐地提出了“在战国时代拥有战车五十乘是什么概念”的设问,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讲故事的方式,给我们以形象的类比。我想,以此为方向,去考察那个时代有关车马的赋税制度,一定是一篇非常好的历史专业论文。还有对于凤鸟形象的分析、对桑蚕起源的考察、对匹马束丝的演绎,等等,无不给人以启迪。

熊家冢考古发掘现场

对于我来说,这还是一本充满力量、催人奋进的好书。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位令人肃然起敬、永远名垂青史的政治家、考古学家、文保专家们,为了一件件文物的抢救性保护而奔走呐喊;也让一位位名不见经传的道士、师爷、民工们,没有被历史的烟尘所掩盖。

它最大限度地忠实记录了一段段智者与智者、大师与大师之间的对话,也没有漏掉任何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美好瞬间、大事件的小片段。

我想,这就是力量!

只要我们坚定执着的努力,为这个世界、社会、国家、家庭做出贡献,哪怕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有一天或许也会被人们回忆。

这就是信念!

我相信,每一位为了荆州文化振兴而以不同方式努力着的人们,一定会被历史以各种的形式铭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灵动的彩虹39 | 永远的彩虹
章服之实丨马山楚墓:坐落在荆州的丝绸宝库
跨越千年的古尸为伟大的发现,楚国国都为何会出现汉代墓葬上
考古专家打开棺椁后,里面的丝绸文物竟完好无损,速来观看家事
我与沈从文先生的一面之缘
王亚蓉:重现千年锦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