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文化探谜:12】楚国为什么会有细腰为美的习俗?楚国的灭亡真是因为楚王好细腰吗?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

万全文、院文清

束腰是对升鼎

沿袭已久的

传统器形的

最大胆的突破,

束腰的产生

或者是出于视觉效果

上的考虑,

反映了楚人对灵巧、

生动的喜好,

也足以让人联想到

以细腰为美的楚俗。

一把手作风影响一个地方和单位风气。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干部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

“楚王好细腰”——已成俗语,荆州人耳熟能详。说起“楚王好细腰”,人们眼前浮现的就是细腰美女长袖舒展翩翩起舞。然而,追根溯源,故事原本说的是朝中的一班大臣,因楚灵王好细腰,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于是节制饮食,以保持自己苗条的腰身。大臣都是男性,此举与女子断无关联。据此,有人推断灵王有“同性”之好。

随着时间的演变,东汉初期名将马援的长子马廖,在《上长乐宫以劝成德政疏》一文中比喻当权者的爱好引导时尚潮流,提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后人以自己的理解,逐渐开始把“细腰”的主角想象成宫中女子。有人还“挖掘”出故事佐证,说楚灵王花费巨资在离纪南城五六十公里的潜江龙湾建造了“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章华台,楚灵王日宴夜息在这个天下第一台里,管弦之声,昼夜不绝。由于“灵王好细腰”,纤瘦的宫女弱不禁风,要登上台顶,居然要休息三四次才上的去,因此,章华台又被戏称为“细腰宫”“三休台”。

古章华台宫殿遗址

不过,当时的楚国非周天子嫡系,作为“野路子”崛起的大国,在“国际社会”的宣传战中,楚国常常是受到攻击的南蛮之国,那一时期典籍中的寓言故事也常常以楚国为讽刺对象,比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画蛇添足”说的都是楚国人。因此,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楚王好细腰”的故事也许是以讹传讹,以此“妖魔化”楚国。

不过,考古学是不会说谎的。1949年,考古人员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战国一座楚墓中发现了一幅“人物龙凤帛画”,在这幅绘制在丝织物上的图画中,一位高髻细腰、广袖长裙的贵族女子侧身而立,双手合掌,袖口宽松,细腰长裙曳地,体态优美。在细腰美女的上方,画有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蜒向上升腾的龙。

人物龙凤帛画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31、宽22.5厘米

1949年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显然,如果从这件文物来看,细腰的确属于楚国人审美情趣的范畴。历来,中国人的审美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大,比如皇家的必然大,官府的必然大,官员的级别越高,官府越大、宅子越大、轿子越大、官威也就越大;另一个是小而精致,汉代以纤弱为美,宋代以文人气质的雅为美,魏晋南北朝以病态的婀娜为美,明清则以小脚收敛为美,例外的大概只有唐代以胖为美和元代以粗犷为美。

不同时代的时尚潮流,都会留下物化的证据。也就是说,那些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总是会被一种可以触摸的东西具体化。于是,我们在荆州博物馆里,找到了解读“楚王好细腰”的具象文物——楚式升鼎。

  

楚式升鼎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升鼎作为礼制中的正鼎,地位最尊。升鼎的大小、轻重和数量,标志着权势的大小、地位的高低,有的甚至还标志着王权。楚庄王问鼎中原,问周天子鼎的大小轻重,就是觊觎周天子的王权。

专家认为,楚式升鼎的独特之处在于束腰,与周式升鼎在外形上截然不同。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万全文、院文清在《荆楚文物奇观》中这样写道:“束腰是对升鼎沿袭已久的传统器形的最大胆的突破,束腰的产生或者是出于视觉效果上的考虑,反映了楚人对灵巧、生动的喜好,也足以让人联想到以细腰为美的楚俗。”

考古资料显示,楚式升鼎这样的铜鼎,仅限于楚文化区域内,是楚国上层贵族的专用随葬品。从春秋中晚期开始,凡大型楚墓中都葬有升鼎。比如,在河南浙川下寺2号楚墓中,就出土了7件铸造精美的王子升鼎,形制相同,大小相次。而时代最晚的安徽寿县楚幽王墓,处于战国末期,但出土的铜升鼎在总的形态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大敞口,浅腹,束腰,大平底,附两耳,弯撇向外,三直立兽蹄形足。考古专家认为,升鼎这种有别于传统的深腹圜底鼎造型的全新工艺形象,是文化素养颇高的楚人大胆创新的结果,也是国势强盛后的楚人为维护自尊,与中原诸国分庭抗礼之下的时代产物。

其实,在楚国崛起于江汉地区之前,“汉东之国随为大”,当时曾(随)国(今天的湖北随州)的青铜铸造技术水平与中原诸国是同一档次,但楚国在用武力先后征服了曾国和铜绿山铜矿后,采取拿来主义的政策,“得扬越和华夏的青铜冶铸技术而兼之”,在掠人之美的同时,以创新赋于其灵魂。楚文化专家郭德维先生说:“作为典型器物必须具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最能反映楚人的思想意识;二是最能反映楚人的生活习惯。”那么,我们说铜升鼎是楚文化的典型器物,其典型性反映在哪些方面呢?一是具有代表性;二是具有明显的特点;三是在楚地有着普遍的意义。正是基于此,郭德维先生得出了“楚式升鼎最能反映楚人的思想意识,最具有代表性,是最典型意义的典型器”的结论。

不言而喻,“楚王好细腰”并非空穴来风。这样的审美情趣,也反映在了作为楚文化典型器物的楚式升鼎的造型中。但在楚国成立之初,其文化全盘“华夏化”,鼎的造型主要继承中原的风格。然而,随着楚国的强大与崛起,开始注重自己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于是标新立异独具楚国特色的升鼎得到了发展。

楚国的鼎与其他各个区域文化的鼎相比,有成熟的、富于个性的形态特征。楚式升鼎束腰收腹,对鼎这一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三足炊煮器,历经夏、商、周三代沿袭数千年之久的传统器形的一项最大胆的突破。或许,因为要细腰而饿死是走极端、不可取,但将细腰运用在器物的制造上,那就是造型样式上的创新,一改传统鼎呆板、死气沉沉的风貌,而给人一种灵巧、生动的视觉效果,同时,也并充分体现了楚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和装饰工艺水平。

 

方座簋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万全文先生说:“这种风格的鼎为楚系礼器所独有,是楚系贵族身份的标志……楚式升鼎束腰收腹,对传统器形有了大胆突破。'楚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鼎的造型变化,与楚人审美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人体审美中对细腰的喜爱,反映到青铜礼器的铸造上,就是束腰升鼎的形制。”

令楚王想不到的是,2000多年后的今天,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又掀起了节食细腰的风潮。且不说女性减肥的普遍性,就是男士腰围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男士腰围的增加让人们面临着心血管病的困扰,尤其是一些官员因为常年在酒桌上“战斗”,导致腰圆肚大,一些地方政府的甚至出台了限制公务员腰围的规定。

此一时彼一时,当年“楚王好细腰”讽刺的是上行下效带来的不正之风,如今,在一些漫画和人们的想象中,官员的形象又常常定格成大腹便便。不管“细腰”还是“大腹”,说的却都是一个道理,用当下社会的热点词来说就是“作风”。

上有所好,下必其焉。在中央推出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各地出台各种禁令后,我们不妨借古思今,用“楚王好细腰”这个反面例子,时刻警醒自己,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在重复着2000多年前楚王犯下的错误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国
怀念楚文化
030-大国崛起之翘楚篇
楚国被中原嘲笑为蛮夷,为何历代楚王,皆以自称蛮夷之国为荣
2000多年前武昌鱼
【望安山文学】韩端发||浅释古代楚国与荆楚文化(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