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郢都故事·荆州文物之最17】汉代“文房五宝”中最奇特的一宝:“古人的橡皮擦”

【郢都故事·荆州文物之最17】

汉代“文房五宝”中

最奇特的一宝:

“古人的橡皮擦” 

文\图 张卫平

文物图:金  陵

    说起文具盒,大家并不陌生,家长一般会在孩子的文具盒里放入铅笔、削笔刀和橡皮擦之类的。不过,人们或许没有想到,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具盒。

    这要感谢荆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1975年6月,考古人员在荆州纪南城凤凰山168号汉墓里出土了一件2100多年前的“文具盒”——古人专门装放书写文具的竹箱,里面有一整套的笔、墨、竹木简牍、砚和削刀。这些就是古人的书写文具“文房五宝”。

    这样一整套的“文房五宝”的出土,在全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

    读者诸君看到这里,也许会提出疑问,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不是“文房四宝”吗?的确,我在《辞海》里也只查到过“文房四宝”这个词。可是,这里怎么说的是“文房五宝”呢?大凡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笔、墨、纸、砚合称为“文房四宝”。而“文房五宝”中比较罕见的,就是那把环首、长22.8厘米的铜削刀,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古人的橡皮擦”。

只是,在造纸术和印刷术普及之前,我们古人的文字书写载体非常广泛,考古发现的文字的载体就有岩石、陶器、龟甲、兽骨、玉器、青铜器、丝绸和简牍,等等。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就是简牍。尤其是在古代的荆楚地区,这样的材料遍地可得,相比较青铜器等载体,简牍重量较轻,易于书写、保存和运输。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伟教授认为:“中国古代,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竹简长期是书写的主要载体。”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汉画学会副秘书长赵超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对《中国的简牍与石刻》有过系统的梳理。他说,中国古代,在纸张普遍使用之前,竹简长期是书写的主要载体。有人推测大概商代已经有了简书,在西周晚期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简册的可靠资料。直到南北朝时期,纸张应用日广,竹简才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

凤凰山168号汉墓出土的铜削刀

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说,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简牍,出土于战国初期的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丧葬所用车马的记载,年代最晚的简牍,是新疆罗布泊楼兰遗址、民丰尼雅遗址和吐鲁番晋墓出土的晋简。

武汉大学萧圣中教授说:“正如纸莎草和泥版承载了古代埃及、苏美尔文明一样,简牍是承载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写载体之一。”

由此看来,在上千年的历史年代里,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靠得就是将汉字这种神奇的符号书写在竹木简牍上,它书写着古代文明,让我们得以透过那窄窄的简牍,还原千年以前的中国故事。

    较之同时代的欧洲文明,竹、木简牍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媒介,与之相应的文书工具就有五样了,即:笔、墨、竹木简牍、砚和削刀,也被称之为“文房五宝”。

    “文房五宝”与“文房四宝”,其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那个非常少见的削刀。《尚书·顾命》载“削,曲刃刀也”;《左传·桓公二年》注疏云“削是刀之属。”《辞海》里说得就更加明白了:“削,亦称'书刀’,一种长刃有柄的小刀。青铜或铁制成。”古时候,甚至将在简牍上书写称之为削牍。可见,削刀在那时“文房五宝”中的地位了。

削刀是干什么用的呢?《后汉书·刘盆子传》注“古者记事于简册,谬误者以刀而除之。”《辞海》解释的比较直白,削刀是用来修削木简或竹简上的文字。也就是说,古人“文房五宝”里的削刀,就是与当今的“橡皮擦”一样,起着修改书写错误的功能。

当代人写错字,可用橡皮擦、涂改液等工具。古人呢?在简牍上写错了字之后,就使用削刀去充当橡皮擦。

一般来说,木牍比较厚,写错了字就用削刀削去或者刮去薄薄的一层,而竹简较薄,就只能用削刀轻轻地刮去字痕了。比如,在湖北云梦大坟头1号汉墓出土的一件木牍上,就曾发现写错了的墨书文字用刀刮掉的痕迹。

古人使用的文书工具

    削刀还可在古人练字时用。那时,古人为了练习书写,就用毛笔在木牍上练习写字,然后将写有字的木牍轻轻地削下来,接着再写、再削。考古人员还曾在居延和敦煌的烽燧遗址中发现过一些从木简上削下来带字的薄木片。这些薄木片,被考古专家称之为“削衣”。这,在楚地出土的简牍中也有所发现。

《辞海》中还说,“削刀流行于东汉和秦汉时”。其实,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就是“刀”。

1975年在甘肃省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铜刀,经鉴定为公元前3000年、距今已有5000多年,同时在甘肃永登连城蒋家坪马厂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残铜刀,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2000年,距今4000多年。

在我国古代,铜料十分稀少;古人又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铜器一般用来制作礼器与兵器,用来制作属于生产生活用具的“刀”,可见古人对其的高度重视。

也因此,“刀笔”甚至成为一种社会职业的代称,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刀笔吏”。

古人使用的竹简书写工具

    《战国策·秦策五》里的“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这里的“臣”,讲的就是独立联合东方十二国抗秦、最后一次组织起合纵行动的赵国重臣司马空。《汉书·萧何曹参传·赞》也说,萧何、曹参这两位汉初重臣“皆起秦刀笔吏”。《汉书·张汤传》“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至位三公”张汤这位推行“算缗告缗”制度的有名的“酷吏”也是从“刀笔小吏”起家的。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正是因为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典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的确,越过千百年的历史沧桑,保存下来的大多为简牍、青铜器等其他载体上文字。更何况,在没有橡皮擦和涂改液的古代,如何消除纸张上的错字更是天大的难题。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削刀与简牍构成的“文房五宝”,对于后人更具备文化价值的意义。

【郢都故事|荆州文物之最】

撰  稿:张卫平

选  题:祁  慧

摄  影:金  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刀本一家:穿越千年,谁是《书剑恩仇录》的终结者?
云览商博(四十)︱唐代书刀
汉字发明后,纸张普及前,古人把字写在哪儿?
前四史札记:从上古到三国(2)
每日兵器:这把刀不属于江湖属于文人---汉代的书刀(削刀)小考
一物Vol.32 | 金马映书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