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郢都故事•文化荆州】兵部左侍郎张可前故乡觅古踪

【郢都故事·文化荆州】

兵部左侍郎张可前

故乡觅古踪

文/图  张卫平

      蒙蒙细雨,悄然无声地丰盈着广袤无垠的江汉平原,于冬日的寒风中,我们驱车来到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张场村。 

      在村支书张军的陪同下,我们顶着风雨步入“张可前纪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的老朋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吴中华先生题写的园名。但见,书法凝重之中显现飘逸之风,从中仿佛看到纵横捭阖、浑厚大气的清朝兵部左侍郎张可前。

       据朋友余大中先生的《清初兵部左侍郎张可前》一文介绍,张可前(公元1624—1707年),字著汉,江陵张家场(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张场村)人。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进士,初任瑞州推官,历任吏部主事,郎中,左右通政,太仆、太常二寺卿,副都御史,后任刑部左侍郎转兵部左侍郎,老归田里,安享晚年。

      张可前生平事迹,见诸于《康熙朝实录(圣祖仁皇帝实录)》《江陵县志》《岑河镇志》等史料之中。

     “白首穷经状元路;青云得志翰墨林。”喜庆的进士长廊入口处的这副楹联,较好地诠释了古代文人追求功名的艰辛与得意。

     忽然,一阵北风夹带着冰冷雨点急骤的从进士廊上木栅格的空隙中扑面而来,砸在廊道两边的红灯笼上,“啪啪啪”的直响,灯笼欢快地摇曳着,我们赶紧加快步伐,跳跃着蹬入“兵部亭”,甩甩满头的雨珠,去欣赏挂在亭子两边的楹联:

     政声多在征途上;

     德业频传四海间。

    站在兵部亭里,便可看见进士墙上那张场村明清两个朝代那张家五位、四代进士。领衔的便是张可前。

      说到张可前,但凡沙市人都会想到当年作为沙市城市标识的“沙石”。

      大家都知道,在沙市的便河东立有一块形如美猴、俏丽多姿的“沙石”。这块石头,原为张可前梅园中的太湖石,是云南一位县令千里迢迢送给张可前的礼物。张可前母亲去世后,葬于便河边的曾家岭。为了表达孝思,张可前将自己心爱的太湖石移于母亲墓侧。后来,这块石头就成为了沙市的地标。

      其实,张可前不仅仅为这个城市留下了“石头记”,还留了梅台巷、张家巷。前几年在沙市胜利街发现的贞媛牌坊,就是为他的儿媳而立,上面书写着乾隆皇帝御赐“贞心千古”四个大字,是朝廷拨专款修建的。据说,张可前后人的一支住在沙市张家巷(梅台巷是张府后花园),一支住在岑河镇的张场村。

  如今,在张家巷和梅台巷已经找不到一点当年的遗迹了,仅仅是街坊邻里的老人还知道一点与张可前相关的往事。

    于是,我们便在张氏后人张万财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岑河张场张家台觅寻张可前的遗迹。

      参观完“张可前纪念馆”,我们又冒雨赶往几里外的张家台。然而,岁月的流逝,似乎消除了一切历史的痕迹。后来,在一位张家后人的指点下,我们才从一家农户房屋的墙角发现了一点过去张府的一点点痕迹。

    房屋基脚处还能依稀看到一点二三百年前的由糯米石灰砌的墙基。

      随后,张家的后人又带着我们在台基的边缘,找到了清初地方官府在张府大院附近立下的“警示石碑”。遗憾的是石碑上的字基本上已经看不清了,只是依稀可见到一些不那么清晰的划痕。据张家后人介绍,这是嘉庆四年地方官立警示碑,是说这个台子上有人在朝廷做大官,任何人不得骚扰。

    幸运的是,我们在张万财先生的带领下在十多公里外找到了张可前的墓地,两个碑龟石。扒开枯草,龟背上的花纹非常清晰。可惜的是龟断裂,碑已不知去向。

      风雨中,我们继续前行,去寻觅张可前留下的踪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料:清朝会元、进士、兵部侍郎蒋元益
历史上的商姓侍郎
南阳人家在京山五三农场的35年
【爱看章丘】章丘民俗文化小村——华家村
张鼎延与金门寨《张氏家乘》
汾口龙川湾--毛家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