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记者梦

我的记者梦

文/图 张卫平

记得有一年,荆州广播电台台长陈光灿邀我去给电台的编辑记者上课,我开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做梦都想当记者!做了大半辈子记者梦,也没有能实现,所以我不配给大家上课。”

这不是我矫情,是我真实心情的写照。的确,我曾用我的青春年华,去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

说起我的记者梦,则要回到40多年前。那是1973年3月的一天深夜,连长、指导员突然将我从睡梦中摇醒。深更半夜,连队的两个主官同时找我这个入伍才三四个月的新兵,使我既惶恐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原来,与我同连队的新兵中,有个同名字的高干子弟被指令参加师政治部举办的新闻报道员培训班学习。不巧的是,明天就要起程报到了,此君当晚却高烧40度,连领导一时没了辙,不知怎么就想到了我,来了个狸猫换太子。反正同名,上级怪罪下来,就说是电话里听错了。于是,我忐忑不安地打起被包,到百里之外的师部学习培训去了。

是混一个月回连队,还是把这次冒名顶替的学习当作机遇,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可是,自己只是一个仅有初中文凭且完全没有写作基础的人,怎样才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呢?

毕竟,自己当兵前有着两年多的工作经历,不说见多识广,倒也比那些农村兵和学生兵见多识广一些。经过一番思考和分析,我来了个扬长避短,紧紧抓住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终于得以从40多名学员中脱颖而出。

就这样,我阴差阳错走上了弃武从文的道路,调到团报道组当上了一名专职战士报道员。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新闻?怎样为报纸和电台写稿。但是,生性要强的我却不服输,心想,世上无难事,只要敢登攀。拼了!

1974年到湖北省军区新闻学习班学习时的硚口照相馆留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严峻考验随之而来。

想想也是,一个刚入伍不到半年的新兵,用老兵的话说,连一条军用裤衩都没穿破,就人模狗样地去连队采访,找这个干部问问,找那个战士谈谈。好一点的连队领导,还让文书接待你一下,有的就完全不管你,最多在吃饭时与你简单交流两句。

那段时间,真难呀,受尽了老兵的白眼与讥讽。其实,想想也不怪人家,跑到人家连队一呆十天半月,找这个谈,找那个问。到后来,写出的稿件,请领导审了稿、盖了章,到头来在报纸上连一个字都见不到。谁还会再惠顾你?!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还是国际歌唱得好。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前途,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想,我只有自己拼命了,没有老师,找来报纸学,从模仿、借鉴开始,每天不停地采访、写作,写作、采访,没有哪天能睡上四五个小时。

就这样,我几乎一天一篇稿件,一连写了200多篇,终于感动了“上帝”,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军区《战斗报》上了一个小小的“火柴盒”。到了年底,我的发稿量赶上了干部报道员。只要在哪个连队跑一趟,这个连队就会报上有名,广播里有声。于是,我这个新兵蛋子又变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了,就连一些连队的干部也与我称兄道弟了。

五六年后,我当上了团报道组组长,发稿量稳步上升,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连续几年受到湖北省军区政治部的通报表彰。那年,不但立了集体三等功,团党委还作出全团向团报道组学习的决定。

再后来,我调入上级政治部门继续做新闻干事。平台更大了,成果也更多了。1979-1986年,我进入了最佳状态,每年在《解放军报》都能上稿三四十篇,加上军区报刊和省报、省广播电台,几乎天天都有稿件刊发,而得到的各种奖项就更是数不清了。

1979年,在战斗英雄南方虎的家乡公安采访时,在南闸留影

进入佳景之中,我的记者梦就在心田里悄悄发芽了!特别是从1979年开始,我负责《荆州报》的“民兵专版”的编辑(“民兵专版”由荆州军分区政治部主办),让我在报社有了一张办公桌,也开始学着编稿。

这段时间里,我的自我感觉非常好,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专业的新闻人了。

经过不懈的努力下,自己在湖北省军区乃至武汉军区(含后来的广州军区)成了有名的笔杆子,有好几次还差一点调入《解放军报》《战士报》和《中原民兵》杂志社。

只是,自己运气还是差了一点,硕果累累、小有名气的我,最终与记者这一职业失之交臂。

我的记者梦就这么破裂了,只留下一大摞获奖证书和一大堆发黄的报纸与期刊,以及“码格子”的爱好。

1987年,在荆州古城东门城楼上

当然,在离开新闻干事这个岗位以后,我也写过一些新闻稿件,得过不少奖。不过更多的是一些文学类作品。所以,在转业后曾经手痒,也还写过一篇通讯稿《廉政之风吹冷公宴之后……》,不但分别刊登在《人民日报》《市场报》《湖北日报》上,还意外地获得了湖北好新闻一等奖。

而非新闻类的的稿件就发表的更多了。比如,1993年初在荆沙合并前的《荆州日报》上连续刊发了8个整版的报告文学《酒海大沉浮》,同时《湖北市场报》也整整连载了半年的时间。

荆沙合并后,我先后在《荆州刊》《荆州日报》《荆州晚报》和楚网上分别开办了“名人与酒·卫平专栏”“书海觅宝·平侃文物”“诗话文物”“荆州文物之最”等专栏。但是,因不再是新闻稿,所以发稿虽多,却与记者搭不上界了。

本来以为,自从转业到政府办公室系统,整天与公文打交道,从此便会与新闻“断交”。后却因政务公开的推行,我又于2004年当上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也算免强跻身新闻界了。

于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新闻界的朋友更多了,还经常上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节目,甚至在2008年迎接奥运圣火和后来的“荆马比赛”时,作为嘉宾主持在荆州电视台的演播厅里,与两位著名主持人共同主持现场直播。

荆马比赛”演播厅内留影

多年前,我被荆州电视台聘任为特约评论员,哪怕如今已经退休了,也仍时常去当“好人开讲”的点评嘉宾及新闻评论员。

我还连续两届担任荆州市的新闻阅评员,继续在“业内”工作着,也算部分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但在有些骄傲的同时,我仍然非常遗憾,自己记者梦的破灭。

一年一度的记者节到来了!我这个做了一辈子记者梦的“业内”人,心中不禁也期昐起来。这个记者节,与我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知道,这不是我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我什么也不可能得到,哪怕是一句慰问的话语。

我能做的,就是从那些发黄的报纸和证书里去寻觅自己曾经追赶新闻的脚步。但是,我仍然期待着,仿佛冥冥之中就是觉得,这也是我的节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我的连队往事
​我的连队(三)
李功涛 | “第二故乡”军营情之虎门镇
【军旅忆旧】新兵连扫描 | 散文 张士伦
女兵的尴尬,笑话故事
天蓝地绿、风和物静,纯真如初,忆如梦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