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自称“孤”,难道是因为“紫禁城里只有一个男人”?

皇帝自称“孤”

难道是因为

“紫禁城里只有一个男人”?

文/图 张卫平

紫禁城里只有一个男人,那就是皇帝,所以汉语中皇帝自称为'孤’。”

近日,读到美国人l. T. 赫德兰所著《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因前几天刚刚去过故宫,所以就先翻到了第十一章《洋人眼中的紫禁城》,看看洋人到底怎么看紫禁城。不料,却看到了上面这样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说实话,过去常从影视作品中看到古代帝王常常自称自己为“朕”“孤”“寡人”等等,但一直没有深究。今天看了老外的“结论”,总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头。

于是,便上网去探个究竟,一连查找了好几篇论文,才搞清楚,这个“孤”,并非如老外所说的是因为皇帝一个男人在皇宫里太孤独了。

其实,不同地位、不同角色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称谓。而在古代,帝王的地位至高无上的,从商周起皇帝便被称为“大王”和“天子”。根据文献资料,自秦以后皇帝才被称为“皇帝”

学界认为,“皇帝”这个称谓的产生,与先秦时期信仰崇拜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秦始皇登基后,利用当时人们对三皇五帝的崇拜,将“大王”“天子”改称为“皇帝”,使得皇帝这个称号成为一种符号与象征,代表着中国的最高权力。

对此,英国史学家崔瑞德、鲁惟一编的《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这样写道,“在周代中期,一系列被人们敬畏地视为早期中国文明缔造者的传说中的统治者已开始被称作帝”。其实,在公元前288年,当时的秦王与齐王就分别自称“西帝”和“东帝”。秦王还在公元前286年和前257年,先后两次尝试称帝,但都失败了。直到秦始皇灭了六国后,才于221年成功称帝。

其实,在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帝王的称谓都不一样。对于帝王自称语而言,古代大部分属自谦词,比如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常常听到帝王自称“朕”“孤”“寡人”。

学者们认为,皇帝自称语隶属于语言学,也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演变,其产生的先后顺序为“予小子”、“予一人”、“予冲人”、“孤”、“寡、寡人”、“不榖(谷)”和“朕”。

“孤”这个称谓,并不是美国人l. T. 赫德兰说的那样,“紫禁城里只有一个男人”。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孤,无父也。” 这应该是“孤”字的本义。“孤”在古时是同“辜”的,其本义就是像没有根的瓜般的孩子、没有父亲的孩子。在《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中,“孤”的第四种释义就是指“封建王侯的自称”。而“孤家寡人”的解释则是“古代君王自己谦称”。据《庄子·盗跖》云:“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据清代学者赵翼考证,春秋战国时期实力较弱的诸侯,常常自称孤。而据《吕氏春秋·士容》云:“孤、寡 ,谦称也。”

据资料记载,皇帝最早的称谓是“予小子”、“予一人”和“予冲人”。专家认为,这些称呼在周天子的时代比较普遍。

“予小子”是古代帝王对先王的称谓。据《书·泰誓上》记载:“肆予小子发,以尔友邦冢君,观政於商。”也是天子处在守丧时的自称。据《礼记·曲礼下》云:“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

“予一人”是皇帝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又据《书·汤诰》记载,“王曰:'嗟!尔万方有众,明听予一人诰。’”孔传:“天子自称曰'予一人’。”

“予冲人”是帝王自称的谦辞。《书·金縢》:"昔公勤王家,惟予冲人弗知。" 

至于“朕”,开始时就是“我”的意思。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在秦朝以前,不论尊卑都是自称为朕。比如,屈原在《楚辞》里就说自己,“朕皇考曰伯庸”。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赢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后,为加强其专制统治便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不再作为一般人的自称,而成为皇帝的专属称谓,这个称谓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才废除。

“寡”和“寡人”,则是春秋时期诸侯的自称词了。一般来说,诸侯国君主多自称为“寡人”,实力比较弱的诸侯自称“孤”。但楚国国君多自称“不谷”。战国七雄也是自称为“寡人”。寡人,就词的本义来讲,就是“寡德之人”。不过,古代帝王为什么会用这样不好的词作为自己的称谓呢?据说,古代的帝王们大都认为自己的皇位或王位是上天赐予的,如果品行不端就会被上天收走,就会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其实,这就是一个谦虚的称呼,既表示自谦之意,又有权力无上但高处不胜寒之感

对于我们基本上没有听说过的“不谷”与“不榖”,却是以“孤”和“寡”的意思差不多。查《现代汉语词典》,“榖”就是“谷”。然而,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来看,这个“谷”字是怎么也扯不到帝王身上去的。“榖”是善与美的意思,“不榖”就是“不善”。其实,“不谷”的本意是不结果实。对于人而言,就是没有子嗣。专家认为,“榖”字实际上和“孤”“寡”的意思是一致的,用来比喻人没有一般德行就会绝后。古代诸侯以此来自谦和自警等。比如,《左传·僖公四年》中云: “不谷国虽小,已悉发之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人对父亲的称呼,多达80余种,你知道多少种?
为什么古代帝王都用孤、寡人自称?
“寡人”原指道德不足的人,为何古代君王要自称寡人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帝王自称和敬称常用词梳理,笔记记起来
朕、孤、寡人有什么不同?三个词意思差不多,却是天差地别
中国帝王为什么喜欢称孤道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