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古说“荆”】之荆州文缘“三十六”——颠沛流离温十六: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谈古说“荆”】之

荆州文缘“三十六”

颠沛流离温十六:

凤凰诏下虽沾命

鹦鹉才高却累身

\汪业盛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与段成式一样,他也是一个“官N代”,不同的是,他是个落魄的“官N代”。

  其先祖温彦博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宰相,曾祖父温曦是唐睿宗李旦之女国公主驸马,祖父温西华是唐玄宗李隆基之女宋国公主驸马,也就是说,他的祖母和曾祖母都是大唐的公主,可谓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但是到他父亲时候,家道似乎就中落了。温庭筠9岁时父亲去世,13岁时,父亲生前好友段文昌得知温家境况艰难,施以援手,把温庭筠带到身边与儿子段成式结伴共读。

  就身世而言,温庭筠与李商隐更为相似。同样是幼年失怙,都在9岁时父亲去世;同样是得贵人相助,李商隐的贵人是令狐楚,温庭筠的贵人是段文昌;同样是成为伴读,李商隐与令狐绹伴读,温庭筠与段成式伴读;还有同样的才华横溢,同样一生不得志。

  从13岁到24岁,温庭筠一直跟随着段文昌。公元830年,这一年温庭筠18岁,段文昌到荆州任荆南节度使,温庭筠与段成式相随。温庭筠在荆州游学数载,深受荆楚文化的熏陶。公元832年,段文昌调任西川节度使,温庭筠随同离荆入蜀。公元835年,段文昌在西川去世。不久之后,24岁的温庭筠告别段成式,离开西川北上长安,开始了独自闯荡的生活。

  温庭筠的先天条件应该是不足的。在古代社会,选人用人一般有两种,一是以貌取人,一是以门第取人。温庭筠相貌奇丑无比,人送外号“温钟馗”,他又是一个落魄世家子,所以不管以貌取人也好,以门第取人也罢,都注定了他想要上进将会艰难无比。而且,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是须有人举荐方有资格的,他的恩公段文昌去世了,谁还来举荐他呢?

  但即使如此,刚走进社会的青年温庭筠心中一定有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先天不足,则后天补。他有着敏捷的才思,大家都知道七步成诗的曹植吧,他比之曹植毫不逊色,八叉手而八韵成”,江湖人称“温八叉”。他还是一位音乐天才,“有弦即弹,有孔即吹”,只要带弦的他就能弹,只要带孔的他就能吹。

  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在京城长安,以布衣身份,与公卿将相广泛交游。很快就结识了宰相王涯等许多达官贵人,为参加科举考试打下了人脉基础。

  可是理想往往很丰满,现实总是太骨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甘露事变。王涯等大臣计谋铲除唐文宗身边的宦官,不料事机不密,反而被宦官集团杀害,一千多人受株连被杀。

  这场政治大地震给了温庭筠当头一击,他心中忐忑不定惴惴不安,近段时间与王涯等人过从甚密,自己会不会受到牵连?毕竟就连隐居嵩山不问世事的“茶仙”卢仝也因过去曾作过一首《月蚀诗》讽刺宦官专权而在这次事变中被借机杀害了。

  公元836年,温庭筠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到各地游历,却发生了影响他一生的“江淮受辱”一事。据说,他在扬州时,其表兄“扬子留后”姚勖好心资助了他一大笔钱,他却全拿去到妓院喝了花酒,姚勖大怒,让人用棍子打了一顿赶了出去,温庭筠从此背上了品行不端的名声。此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有人分析此事可能是“甘露事变”的延续,也或许涉及到“牛李党争”,但不管真相如何,此事对温庭筠一生影响是巨大的。

  “甘露事变”与“江淮受辱”给温庭筠的打击应该不小,但一颗年轻的坚韧的心决不会这么轻易的被命运击垮。

  不久,回到长安的温庭筠又结识了一位贵人--太子李永。他经常跟随太子一起游乐,鼓琴吹笛、吟诗作赋,与太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时机成熟,温庭筠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他在京兆府的府试中获得了第二名。唐代进士考试分两步,第一步是州县解送,取得资格者称为乡贡进士;第二步才是礼部会考。而州县解送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京兆府解送,时称“神州解送”,京兆府解送名列前十者,称为“等第”,等同于进士及第之义。温庭筠的京兆府府试第二名,基本上考中进士就是十拿九稳了。

然而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

  当时,太子李永的生母王德妃在与杨贤妃的宫斗中败阵,失宠后更因杨贤妃诬告被杀,不久,在杨贤妃的谗言下,李永也稀里糊涂不明不白地死了。李永死后,唐文宗颇为后悔,悲恸不已,追赐其为“庄恪太子”,并将太子的死归罪于太子身边亲近之人,盛怒之下,将东宫的宫人、乐官全部处死。

  听到当初一起游乐的人一个个死去,温庭筠如同惊弓之鸟,又一次陷入忐忑之中。于是,他在第二年的礼部考试中缺考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二年抱疾,不赴乡荐试有司”,实际应该是畏祸在家,这件事又被称为“等第罢举”。为了避祸,他还把原来的名字“温改为温庭筠”(一说是为了消除“江淮受辱”一事的影响而改),毕竟皇帝正在气头上,还是少一点“存在感”为好,这样更有“安全感”。

  “等第罢举”后,温庭筠曾远赴东南,漫游吴越湖湘,也曾较长时间居住在离长安不远的鄠郊别业。

  等到“东宫事件”的焦点热度降了下来,他又开始积极备考。他与宰相令狐绹之子令狐滈太师裴度裴諴等人交游,一起填词唱曲,“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一千古名句,就是与这些人唱和所作。据说,他还深得令狐绹赏识,经常出入宰相府馆。

  其间,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新当选”的皇帝唐宣宗喜欢曲子词《菩萨蛮》,宰相令狐绹投其所好,暗中请温庭筠代自己填写《菩萨蛮》十四首献给皇上。可温庭筠却将此事传了开来,使得令狐绹大为不满。

  同样作为诗人,我能理解温庭筠这一做法,诗词作品就如同自己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孩子,看着自己的“孩子”随了别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啊。

  可是得罪当朝宰相,后果很严重。

  公元847年至855年之间,他曾多次参加礼部考试,也给许多高官去信,请求引荐,但一概没有成功。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有才,但谁也不敢录取他,原因据说是因为他“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旧唐书》)。令狐绹更多次在皇帝面前说他“有才无行,不宜与第”(《北梦琐言》卷四)。

  而温庭筠的思想也似乎越来越偏激,他为了证明科举落第不是自己水平不够,于是在考场中给别的考生传递小抄,帮助别人考中了进士。最有名的是公元855年那一次考试,主考官为了防止他作弊,特意把他安排到自己眼皮底下,就这样他还神不知鬼不觉地“救”了八人,真可谓是中国考试史上第一“枪手”。

  就这样,温庭筠彻底断送了自己的科举之路。史书载,这一年,因“搅扰场屋”,温庭筠被贬为“隋县尉”,相当于隋县公安局长,是一个从九品的小官。我读到这一段史书时很觉奇怪:此前温庭筠一直是布衣平民身份,没有官职,何来“贬职”一说?

  而温庭筠好像并没有去就任隋县尉。公元856年,徐商任山南东道节度使镇襄阳。其与温庭筠应是旧识,所以他召温庭筠入幕,巡官,并给了温庭筠一个从六品检校员外郎”的虚衔。

  这是温庭筠人生中短暂的快乐时光。他与好友段成式、余知古、韦蟾、徐商等唱和,并与“发小”段成式结为了儿女亲家。

  公元860年,徐商迁任刑部尚书,温庭筠不得已离开襄阳客居荆州,入荆南节度使萧邺幕为从事。这应该与段成式居于荆州有关。

  这一年,他登上荆州城楼,写下了两首《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名作,就词意来说,是在怀人。其究竟是泛泛的儿女私情,而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就在于读者自己体悟了。

  在此期间,温庭筠广泛汲取荆楚文化营养,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有仿荆州古代民歌的同题古诗《黄昙子歌《湘宫人歌》、有反映南方山区人民烧畲耕种生活的《烧歌》、有反映江南水乡生活的《罩鱼歌》,还有许多与友人的唱和之作,如《送人东游》《初秋寄友人》《寄山中人》《寄山中人》《渚宫晚春寄秦地友人》《西江贻钓叟骞生》等。

  我想重点提一下的是《罩鱼歌》:

  朝罩罩城南,暮罩罩城西。两浆鸣幽幽,莲子相高低。持罩入深水,金鳞大如手。鱼尾迸圆波,千珠落湘藕。风飔飔,雨离离,菱尖茭刺鸂鶒飞。水连网眼白如影,淅沥篷声寒点微。楚岸有花花盖屋,金塘柳色前溪曲。悠溶杳若去无穷,五色澄潭鸭头绿。

  这首古诗很有意思,写得生动有趣,我小时候就随我哥一起罩过鱼,这首诗中描写的罩鱼场景现在读来也一点都不过时。

  在荆州萧邺幕中,温庭筠的工作生活应该不是很愉快的,他曾给令狐绹写过一封信《上令狐相公启》,希望这位故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不计前嫌援引自己,可是一直没有回音。

  公元863年,令狐绹出任淮南节度使。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温庭筠这一年也到扬州游历,我猜想,其一,好友段成式在这一年去世,荆州已无可恋;其二,打算投奔令狐绹,开启一段新生活。

  然而到了扬州,温庭筠并没有受到令狐绹的任用,他有一次在街上行走,被巡逻的虞侯以“犯宵禁”为由,暴打了一顿,牙齿都被打掉了。温庭筠起诉到令狐绹那里,令狐绹让双方对质,虞侯说,这个糟老头在妓院喝完花酒出来,丑态百出的,所以我才揍他。令狐绹于是“两释之”,认为双方都有错,这事情就这样算了。而此事很快就传到了京城,更加坐实了他“品行不端”之名。

  此事颇有蹊跷之处,有人猜测虞侯背后有令狐绹暗中授意,大概也许可能吧,谁又说得清楚呢。

  广陵受辱之后,温庭筠回到京城,致书公卿以明冤屈,可惜回应者少。

  不久,“伯乐”徐商拜相,温庭筠得以补国子助教,这又是一个从六品的官,且这不是虚衔而是实职了。公元866年他还主持秋试,当了一回主考官。曾在考场长期遭到压制的温庭筠这回算是扬眉吐气了,他严格以文判等,将写得好的文章张榜公示,“以振公道”。这一做法让很多权贵世家不满,而他所榜诗文中有指斥时政,揭露腐败者,更为当权者忌恨。加之徐商又恰在这一年罢了相,到荆州任荆南节度使去了,徐商的政敌宰相杨收正好借机收拾温庭筠,将他贬为方城尉,一个从九品的小官。不久,温庭筠就流落而终,史书上再没有他的记载,一位绝代才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清人陈廷焯评价温庭筠独绝千古,难乎为继”“终唐之世,无出飞卿右者,当为《花间集》之冠。

  其好友纪唐夫有一首《送温庭筠尉方城》,其颔联凤凰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似正可作为温庭筠这位“花间鼻祖”一代词宗的挽联。

  温庭筠在荆州总共生活了约六年时间,青年与晚年各三年,青年时有多少憧憬,晚年时有多少感怀,我们只能从他的诗词中窥见一斑。而他的《梦江南》与《罩鱼歌》,则是他留给荆州的宝贵文化遗产,虽流传千载依然扣人心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鹦鹉才高却累身——终身潦倒的温庭筠
【唐诗乱弹】温庭筠:鹦鹉才高却累身
温庭筠:鹦鹉才高却累身
探寻李商隐的内心世界
纲鉴易知录 纲鉴易知录卷五十八
只因遇到颜控皇帝,死罪犯不仅重获新生,更青云直上位极人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