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望军营4】走顺边的新兵学会了“描家信”

【回望军营4】走顺边的新兵学会了“描家信”

文/图  张卫平

      编者按    上世纪70年代,我从总后勤部3509工厂参军入伍,来到陆军17军51师通讯营架设连,三个月后部队改编为湖北省军区独立师,我们架设连与侦察连一起也从师直下放到了三团,也就是后来的独立三团。在部队的培养下,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新兵,逐渐成长为正营职军官。一晃,离开部队已有35年了,时常回忆起火热的军营生活。过去有一句话,“军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确,军人也是人。这里,就讲一讲那些不那么一样军人。

1986年摄于荆州博物馆

       这个“走顺边”的新兵,是我们班里的一个与我同年入伍的文盲兵,1972年底从河南老家来到部队时,才刚刚17岁,朴实、憨厚、胆小,一说话脸就红,更难以置信的是他居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据他说,自己在参军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家,活动半经也没有超过10里地,更是从来没有在外边过过一夜。

       所以,此君常常在夜半三更里躲在被窝里哭。

      我问他为啥要哭,他说,“想俺娘了”。

       又问他为啥来当兵?他则说,就是为了能吃上白面馍馍,能吃饱肚子。

       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还真有“当兵吃粮”之说。

       就是这样一个新兵,在连队的军事训练中,不样样拉班里的后腿那才怪哩!

       比如,在队列训练时,只要是单个教练就会出洋相!无论是正步走,还是齐步走,他只要一出列,就紧张的不得了。摆左臂,就会非常自然地出踢出左腿,摆右臂呢?当然也就会出右腿。这个兄弟,在训练场上犹如一个可笑的牵线木偶,一时成为连队的笑柄,也算给紧张、严肃的训练场增添了些许活跃的色彩。
      班长着了急,就频繁的给他开“小灶”,可是他“藏”在队列里还好,虽然动作不算标准,达不到整齐划一的要求,倒也还能正常地走正步,就是不能出列,就是不能一个人单独来,一单练就会出顺便,搞得班长头痛不已,恨不得自己上前捉住新兵的腿和手。  
       班长也知道木秀于林和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分析了他胆小紧张的原因后,就叫来班里的另三个新兵,四个新兵一起开小灶,每天加练一个半小时的正步,时间一长,也就自然地解决了顺边的问题。

       不过,顺边的事解决了,我的麻烦事却来了。此君“扁担倒下来都不知道是一个一字”,典型地睁眼瞎。不知怎的,班长让我教他学写信,并强调要由他自己书写。

       让一个纯粹的文盲,一天时间扫盲成功?我想我是没有这个本事的。我灵机一动,想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

       那个星期天,我一笔一划用仿宋体帮他写了一封报平安的家信,不到300字。注意,这不是发出去的信,而相当于现在学书法的字帖。

       我先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教他认这封信上的每一个字,然后,让他照葫芦画瓢,“描写”这封信。

       好家伙!200多字,他像鬼划符一样,居然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特别是呆在滴水成冰的宿舍时,此君为了“描写”这封信,居然连衬衣也汗湿透了。

       看看此君“描写”出的信,每一个字几乎都有核桃大小,200多字,居然“写”满了五六张信纸。

       这封由文盲“描写”的平安家信寄回去后,据说在这个村里引起了轰动效应,从而引发了当地那些文盲青年的参军热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原汽车兵囧事二三
我的新兵生活
我是一个兵
【军旅琐忆】杨学||​​​​​军营里的故事
刘建峰:我的军旅故事 | 沈丘专栏
回忆 | 我的新兵班长,你现在过得怎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