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酒当歌】风流才子唐伯虎放情诗酒寄名花

【对酒当歌】风流才子唐伯虎放情诗酒寄名花

文/图 张卫平

  明代书画家唐伯虎,嗜酒如命,常常是“半醒半醉日复日”,过着一种“放情诗酒,寄意名花”的放浪生活。酒,是唐伯虎诗画的灵魂,他作画时,总是酒酣兴至,一挥而就。

  也许是因为《三笑》这部香港电影,使人们一说起唐伯虎,“风流才子”这四个字,就跃入脑海。在国人的印象中,这个文化人为了心爱的女人,居然能卖身为奴。唐伯虎的风流和对爱情的追求,使他有着明星般的魅力,有着当代流行文化的感染力。然而,历史上的唐伯虎却多有坎坷,尽管多才多艺,却也只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感叹一声怀才不遇,借酒浇愁。

  “酒常为画友,画亦出自于酒”。书画家中,嗜酒者颇多。古往今来,那些在书画界占尽风流的名家们,更是“雅好山泽嗜杯酒”,“醉时吐出胸中墨”。唐伯虎的有趣就在于,酒醉之后必画画。

  无酒不成画的唐伯虎,其实名叫唐寅,因为生于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又因寅为虎,又取字伯虎, 是明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没有权威部门的授权,也没有超女擂台的比试,只因聪明过人,被民间传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伯虎满腹文才,诗文书画,无不精工。16岁考中秀才,29岁考中解元,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才子”,又与沈周、文徵明、仇英被誉为“明四家”,留下许多精美绝伦的画作和很有艺术见地的《画谱》及诗文《六如居士集》。

  唐伯虎从小聪慧过人,十分好学。据《吴县志》记载,他“数岁能文”,深得父亲的喜爱,不惜重金请塾师教他读书作文。唐伯虎终日将自己关在家里埋头苦读,到十多岁走出家门时,居然连自己家附近的街巷都不认识。16岁那年,唐伯虎在乡试时高中第一名,在苏州府引起极大的轰动。

  青年时代的唐伯虎,对韩愈、柳宗元的散文和白居易、刘禹锡的诗词,推崇备至。他拜著名画师周臣为师,又与文徵明同师沈周,潜心学画,绘画技艺日臻成熟。年轻聪颖的唐伯虎,在名师的指教下成为苏州首屈一指能诗善画的名士。

  头戴诗人、画家桂冠的唐伯虎,常常“性嗜酒,必饮而后作诗”。他把自己与诗仙李白相比,既比诗文,更比酒量,还曾在《把酒对月歌》中宣称:“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在他看来,自己的酒量似乎比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还要大。他与同样嗜酒的画家兼诗人张灵成为莫逆之交。这位唐伯虎的邻居,年龄与唐伯虎相仿,同样的风流倜傥,两人经常在一起纵酒,有时喝得酩酊大醉,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举止。唐伯虎作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最为让人们津津乐道的雅事,当然就是饮酒作乐,赋诗作画了。就说他的《桃花庵歌》吧,诗中云: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里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马车,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在这首短短的诗中,有五次提到酒,可见,唐伯虎对酒是情有独钟的。但是,他又出人意料地写下《花酒》一诗,居然告诫人们勿贪酒色:

  戒尔无贪酒与花,才贪花酒便忘求;

  多同酒浸花心动,大抵花迷酒性斜。

  酒后看花情不见,花前酌酒兴无涯;

  酒阑花谢黄金酒,花不当人酒不赊。

  唐伯虎的嗜酒,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本来,饮酒赋诗并非李太白独然,但凡诗人、作家、艺术家,皆都如此。唐伯虎本来就好杯中之物,后因官场不顺,家庭不幸,便更沉湎于酒了。

  唐伯虎25岁那年,家中发生了重大变故:先是父亲不幸染病身亡,后母亲与妹妹又相继去世。接踵而来的不幸,使得唐伯虎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对人生变得消极起来。真是“忧来还恨杜康迟!”正如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钱谦益在《孟阳载酒就余同饮余方失子叠前韵志感》中所说的那样,倍受打击的唐伯虎,不可救药的更加嗜酒如命了。

  中解元后,唐伯虎踌躇满志,本以为功名富贵唾手可得。岂料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年,当他进京参加会试时,因为主考官程敏遭到弹劾,他也莫名其妙地卷入科场舞弊案,株连入狱,后被罢黜,贬为浙江小吏。这场意外打击,对他的后半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心高气傲的唐伯虎,并不甘心当一名刀笔小吏,便怅然还乡。科场蒙冤的唐伯虎还乡后受到乡人的白眼、亲人的冷眼,就连原配妻子也弃他而去。回忆起昔日高中解元时的荣耀,生活凄惨的唐伯虎深感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于是,只要手里有点钱,就去买酒喝,常与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张灵等或结伴郊游,到野寺畅饮,或携妓醉饮,流连风月。

  当时,唐伯虎名列“明四家”之一,画名满天下,要想求得他一幅画是非常之难的。但是,那些挖空心思的求画者发现,唐伯虎终日和朋友欢饮,每每酒酣兴至,便当众挥毫。只要是在这时候能与唐伯虎一起把酒畅饮,便有可能求得墨宝。于是,有的人便不惜酒肉,与唐伯虎终日盘桓于酒场,以期求得千金名画。所以,当时流传一句民谣:欲得伯虎画一幅,须费兰陵酒千盅。其实,唐伯虎也知道有些人请他喝酒的缘由,只是他一见酒,也就顾不上别的了。正如郑板桥在诗中写那样:“看月不妨人尽去,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嫌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是啊,唐伯虎一旦喝得烂醉,那画还能姓“唐”吗?

  至今,民间流传着许多唐伯虎醉饮的故事。说他经常与好友祝允明、张灵等人装扮成乞丐,讨得银两就酤酒买肉,到荒郊野寺去痛饮。有一天,唐伯虎与朋友外出吃酒,当酒喝完时,大家兴致正高,因所带银两已用完,只好典当穿在身上的衣物继续豪饮。唐伯虎乘酒兴“醉吐胸中墨”,天亮后拿画换钱赎了衣物才得以回家。

  有一次,唐伯虎在出游时,见几个书生在山上饮酒赋诗。馋酒的唐伯虎就装扮成叫花子跑去凑热闹,混酒喝。他对书生说:“诸君今日赋诗,能容叫花子和吗?”

  书生们为了寻乐子,齐声笑着说:“你就试着写写看!”

  唐伯虎要过纸笔,写下了“一上”两个字,顿时引来一阵哄笑。唐伯虎接着又在纸上写了“一上”两字,一位书生忙上前制止道:“你这叫花子无能,只不过寻寻开心罢了,不要再写了。”

  唐伯虎也不生气,笑嘻嘻地对书生说:“叫花子生性嗜酒,一定要喝过酒后才能做诗。你们能给我酒喝吗?”

  书生们以为叫花子耍花招骗酒喝,便说:“你要能做诗,让你喝个够;要是不能做诗,我们就对你不客气。”

  唐伯虎闷着头接着在纸上写了“又一上”三字。书生们见了,个个笑得前俯后仰,纷纷指责道:“这也能称得上诗吗?”

  为了出出叫花子的丑,书生们又催着他往下写。唐伯虎不管书生们说什么,另起一行,再次写下了“一上”两字,书生们更是个个笑出了眼泪,捧着肚子直叫,连腰也直不起来了。唐伯虎自顾自连饮几杯酒,抓起笔来续成一首七言绝句: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直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

  几个书生被眼前这个叫花子的文才和诗词的宏伟气势惊呆了,唐伯虎掷笔于地,再次连饮数杯酒,半醉而去。

  正当唐伯虎以丹青自娱,靠卖画为生,过着狂放不羁、放浪风流的生活时,远在江西南昌的宁王朱宸濠派人携重金到苏州礼聘他去宁王府。失意在家的唐伯虎似乎看见了再入仕途的曙光,便毫不犹豫地去宁王府充任宾客了。宁王非常看重唐伯虎,但唐伯虎逐渐察觉到宁王有谋反的企图。在那段时间里,唐伯虎十分消沉颓丧,终日纵酒,喝得醉醺醺的,借以摆脱内心的痛苦。宁王向他求教治国安邦之大计,唐伯虎推说自己乃一介贫士,只知道饮酒赋诗,醉书作画。

  唐伯虎原本就是一个狂士。为了能逃出宁王府,唐伯虎仿效刘伶、阮籍的饮酒避祸的方式,常常是狂饮佯醉,丑态百出。有一次,唐伯虎喝醉了酒后,手舞足蹈地在王府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黑婆婆。

  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

  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这些事被人禀报上去后,宁王对这位风流才子彻底失望了,便打发唐伯虎回苏州。

  借酒佯狂的唐伯虎,成功避祸,如愿离开了宁王府。后来,宁王朱宸濠果然谋反兵败被俘,被斩于通州(今河北通县)。唐伯虎因做过宁王的宾客,在朝下诏严查朱宸濠党羽时,险遭株连。当时,负责清查此案的官员对唐伯虎十分仰慕和同情,见宁王府白壁上有他的题诗,便具本上奏朝廷,为他开脱。唐伯虎这才躲过一劫。

  经历了这次磨难后,借酒佯狂万念俱灰。一回到苏州,他就离开喧嚣的闹市,住进多年前在桃花坞建造的几间精致的茅舍——“桃花庵”。从此,唐伯虎幽居不出,“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

  于是,“半醒半醉日复日”,就成了唐伯虎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唐伯虎也是一个隐士,一个在都市小巷中大放光彩的隐士。如此有才的人也只能“半醒半醉日复日”,除了感叹一声“生不逢时 ”,又能如何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伯虎 被冤案误了一辈子
唐伯虎:原来命运真是爱开玩笑
那个风流才子唐伯虎,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上真实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毁于一件事,遗憾半生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山水画作
慧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