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史》论若干则(七)
二十二
《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儒林四·叶适传》载兵部侍郎林栗劾朱晦翁,叶适争曰:“栗劾熹无一实者,特发其私意而遂忘其欺矣!至于其中'谓之道学’一语,利害所系不独熹。盖自小人残害忠良,率有指名,或以为好名,或以为立异,或以为植党。近创为'道学’之目,郑丙倡之,陈贾和之,居要津者密相付授,见士大夫有稍慕修洁者,辄以道学之名归之,以为善为玷阙,以好学为己愆,相与指目,使不得进。”如此,则“道学”一语,纯是恶名,乃南渡朝廷宵小弹击正人之名也。而《宋史》立传,若周濂溪、程明道、伊川、张横渠、邵尧夫、张南轩、朱晦翁等大儒,公然在《道学传》,则袭用郑丙诸小之恶评乎?而史官此语更以道学之名为非,又何以竟于道学诸传中彰大各人学养名节,而不以名实相左为意耶?又,道学一名,既南渡以后,群小所立以诋正人,濂溪、明道、伊川、尧夫先生在中原沦丧之先,又安得归诸道学名下乎?为正人立邪屈之名,《道学传》失褒贬之旨;归先人入后出之类,《道学传》失条理之序。既失其旨,又失其序,可见《宋史》不宜立《道学传》。
二十三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小人之得势,亦在人主有怠心肆志,小人始得以逞也。汴宋人物之升降,宜以熙丰变法为转折,王荆公为行新政,往往引小人以为心腹,国是因而堪虞。然而元丰后半以至元祐,君子时有振起,殆以神宗之有悔意,而慈圣、宣仁二太后有巨眼也。哲宗以少年亲政,欲纾元祐垂帘之郁气,复乃父熙丰之格局,章惇乃得有隙可乘,跻高位而逞凶,挟人主而报怨。元祐君子,皆罹其祸,正人因而寒心,后世不免扼腕。汴宋之衰,殆发于此,以至二蔡当国,童贯、王黼、梁师成、杨戬,相继为民贼,朝无诤臣以争,野有刁民之祸,终肇靖康之难,读史至此,知此必然之事,徒生概叹耳。由是知人主不可须臾有怠心肆志,国家之兴衰安危系于此亦甚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普的传说:流传千载的谎言 半部《论语》治天下(7)
《宋史》
文言百练:宋史·张载传
菜根谭:平实无欺
观道学
读《知足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