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饮食文化发达,官员俸禄极高,为何文人反而崇尚简朴饮食?
userphoto

2023.08.03 安徽

关注

北宋的城市活跃而开放,商业、娱乐业欣欣向荣,生活优裕的士大夫和劳动阶层比邻而居,市民文化正在兴起。活跃的城市经济、繁盛的商业贸易、激增的消费人口,使得宋人的饮食文化大大超越了前代,出现出了一些新的面貌。

北宋社会比较稳定,统治者重视农业,通过减免赋税、兴修水利、鼓励开荒来刺激农业的发展,使当时的经济非常繁荣。北宋重文轻武,鼓励享乐,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享乐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

北宋的饮食文化

宋代打破了传统的里坊制格局,“日中为市,日落散市”的制度也被打破。开封、洛阳等大城市店铺林立,改变了市民的饮食习惯。开封开始出现了夜市,酒店往往半夜都没有打烊,并开始出现了各种带有地域风味的专门食店。

宋朝的大城市,还出现了代办酒筵的服务项目,凡婚丧嫁娶,聚会宴饮都有专人代办。《东京梦华录》记载:“凡民间吉凶筵会,椅桌陈设,器皿合盘,吃食下酒,以至安排坐次,尊前执事,歌说劝酒,自有则例。主人只出钱而已。”

《清明上河图》中,到处可见酒馆茶肆、饮食摊点,有挂着 “正店 ”招牌的酒楼 ,有挂着 “脚店”招牌的食店,街道两旁还有很多搭着遮阳篷的食摊 。正是这些大小不等的饮食店铺,构成了争奇斗艳的北宋饮食业,使北宋的饮食文化达到鼎盛,为中国的烹饪技艺、餐馆规模、服务方式乃至中餐的风格特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高,随着占城稻等优良品种的引进,农作物的种植形成了多元化的局面。各类烹饪工艺也开始形成体系,在烹饪原料选取 、加工 、烹调方面逐步完善。

宋人的主食品种很多,仅粥一项就可分成素粥、粟米粥、糖豆粥、五味粥、糕粥、绿豆粥等等;面条的品种也多达百种。宋代的副食有肉类、禽类、水产类、蔬菜类等等,价廉物美,深受百姓的喜爱。

宋代发明了红曲酶,使得酿酒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植物油也被广泛应用,炊具已基本使用铁器,烹饪技法增至数十种。食材方面,除中国的物产外, 西域的胡瓜、胡豆 、胡萝卜、胡椒、菠菜等也出现在了百姓的餐桌之上。

宋代饮食不论从主食还是副食,都比前代更为精细,饮食原料进一步扩大,加工和制作技术也更为成熟。不仅注重营养,更讲究色香味俱全,具有艺术性。

士人“甘餐不必食肉”的生活

虽然宋代的饮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宋代的缙绅士大夫中,却出现了崇尚简朴饮食的风尚。当然这种简朴并不是指他们喜欢匮乏的物质生活,而是他们在生活中并不追求的山珍海味,而是流行起一种“甘餐不必食肉”的粗茶淡饭生活。这也是宋代的一种社会风尚。

苏轼和黄庭坚就是这种崇尚简朴饮食之风的两位倡导者。尤其是黄庭坚,更是喊出了“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的口号,倡导粗茶淡饭的生活,远离贪念,从而使人的内心平和闲适。

黄庭坚曾任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也外放当过知州,可以说完全具备享受山珍海味的条件。他写过一篇《食时五观》,劝导人们不要一味追求饮食的丰美,而是要'计功多少,量彼来处。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要求人们在享受口腹之欲时,不要过贪、过嗔、过痴,而是要珍惜食物的来之不易。

纵观整个北宋时期的诗文,很少有赞美珍馐美味的内容,即使是公认的美食家苏轼,在诗文中描写的也大多是简朴的食物。苏轼自己创制的“东坡肉”,食材就是大众都能享用的猪肉,烹饪方式也很简单,从不会在诗文中以山珍海味来展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富贵宰相”,也是一位公认的美食家。在他描写自己日常生活的《中园赋》中,提到自己平日的饮食也是以水果、蔬菜为主,追求的也是清简雅致的食物。

北宋文人为什么崇尚简朴的饮食

崇尚简朴的饮食,是儒家历来的传统。孔子就提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并对自己那个“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得意弟子颜回大为欣赏。

陶渊明是粗茶淡饭式生活的倡导者,相比与魏晋时期那些天天醉生梦死的士族们,他更崇尚简单的饮食,并将这种生活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等等,都是对贵族在饮食上铺张浪费的厌恶,体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内心和风骨。

儒家对“贤”的评判标准向来轻物质、重精神,重视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操守,所以在儒学飞速发展的北宋,饮食俭朴不仅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更是文人士大夫阶层衡量人品、风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甘脆肥醲”和“粗茶淡饭”之间,更倾向于追求“饱饭蔬食而乐”。

文人士大夫阶层提倡“粗、淡、薄”的生活,其实质是克制物质欲望,追求个人内心平衡与安宁。中华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珍惜和节约粮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一直以来都会遭受民众的天然反感。所以宋代文人的尚清简饮食观,是北宋士绅阶层自我规约与道德诉求的一个方面,也是他们强烈的担当意识的一种反映。

儒家以天下为己任,追求“在其位,谋其政”,所以不必过分追求食物的甘美,而是要追求自身创造的价值和获取的地位相当。具体的说,就是在平时“无故不食珍”,在饥荒之年“,所食唯一器”。因为一粥一饭,皆是民脂民膏,所以在饮食上不可犯“贪、嗔、痴”三念,日常食物有五谷、五蔬、鱼肉便已足矣,追求珍馐美味反而与道德不符。

北宋士绅阶层俸禄优厚,但有不少人持有功名利禄难长久的警觉。所以司马光一再对子侄们说:在“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足矣。吾今日之俸,虽可举家锦衣玉食,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正是这种深层的忧患思想,让他们自我警戒,不能奢侈浪费。

“粗茶淡饭”式生活的意义

“粗茶淡饭”式的生活,是北宋文化精英阶层倡议导的行为准则,他们强调心灵不受物质条件的束缚,不让自己在物质中迷失。他们将“粗茶淡饭”和闲情逸致相结合,以获得内心的解脱和宁静。

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杀生的思潮也浅默移化地进入了知识分子思想中,素食也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与文人士大夫倡导的朴素清正之风刚好相结合,使得素食在北宋时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有自己独特地位的菜品。

文人们通过将素菜冠荤名的方式,寄托了自己崇尚简约生活的态度。如素菜“玉灌肺”是用粉、油饼、芝麻、松子、核桃、莳萝六种做食料,蒸熟切作肺样;“假煎肉”是用瓠麸薄切,各和以料煎,加葱、椒、油、酒共炒。他们还总结了食素的三大好处: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将素食与养生相结合,创造出饮食中的新情趣。

宋代官员的收入很高,他们有着天天吃山珍海味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简约的生活,更加显现他们的内在品质。随着北宋士绅阶层饮食文化的建立,食物被赋予他们追求的精神内涵,并与心灵追求、性格操守和审美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新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也实现了从道德到审美的升华。

宋代文人阶层的饮食文化,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学习和发扬的对象。尤其对于现在一些吃 喝成风的人和地区,宋人的这种饮食观仍是一种榜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宏斌、宋孟丹:宋元时期的“嗜蜜”风尚及其成因丨202212-62(总第2207期)
古琴曲《梅花三弄》
宋代饮食器的造型之美
《随园食单》背后的三部美食史
宋韵:登峰造极的两宋文明(八)
宋朝:一个风雅的时代,一个世俗的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