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了你也无法避免 21条人间悲剧铁律

如果你觉得人生是一场悲剧,或者不管别人是不是,至少你的生活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杯具的话,那你应该看看下面马斯洛所整理出来的21条人生悲剧的铁律。(亚伯拉罕 马斯洛,就是那个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分层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把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在读到莫德 博德金(Maud Bodkin)的著作《诗歌中的原型模式》(Archetypal Patterns in Poetry)时有感而发,总结道“贯穿这部作品的整个主题是,悲剧最终是原型支配和从属倾向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存在于个体,特别是英雄的身上,而且存在于个体与命运、自然和上帝之间。”

作为一个科学家、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他感悟到的人生悲剧,总结了二十一条,看看哪一条是你正在经历的呢?

《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马萨乔

人间悲剧二十一条:

1. 国王或交付被废

2. 幻想破灭,这是成长中不可避免地的,这意味着被逐出伊甸园之后同年纯真的丧失。

-1) 所有从高到低的下降,即从强权变为弱小

-2) 由盛而衰

-3) 从巅峰到谷底,最终走向死亡

-4) 从烈火烹油到灰飞烟灭

-5) 因满足而快乐,继而厌烦

-6) 因优势而顺风顺水,继而疲倦、虚弱和自我保护

-7) 因新奇而感受到幸福,继而满足、习惯和厌烦

-8) 国王、君主、统治者、“黄金家族”“命运的宠儿”的衰落

-9) 从幸福到不可避免的不幸福(幸福无法持久)

-10) 从天真无邪到无法避免地掌握很多知识(意味着从幸福到抑郁)

-11) 英雄和预言家不可避免地被取代

-12) 从绝望到成功再回到绝望

-13) 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

-14) 从圆满到空虚(比如饥饿)

-15) 从性欲亢进到无性,被“消耗”了

-16) 从狂欢到宿醉

-17) 从年轻到衰老

3. 矛盾性的情感——俄狄浦斯情结或其他。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满足还是受挫(两者没有什么区别)都会导致悲剧。减弱或者增强(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样会导致悲剧。这也包含了男性和女性之间的支配与服从。

4. 为某个错误的选择坚守一生。

5. 个体内心中兽性与神性的冲突。无限与有限、想象与现实、崇高与荒诞、渺小和卑微。重要的是,要注意到这些所有才能在的冲突都是不可调和的。

6. 让生命改道的“意外事故”。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犯错误,会发生什么呢?如果做了或没有那么做,会怎么样?

7. 存在性公正的终结:行动结束,带来了公正却令人不快的结果。

8. 没有实现完满,成长中断:夭折;舞者、赛跑运动员或其他运动员身体严重给受损;顺利实施中的诺言、信仰、使命、任务和事业因为外部的灾难、疾病或死亡而中断。

9. 渴望一份排他性的爱情:难以满足却可以想象。

10. 长时间的无法摆脱紧张和冲突。总是回到以前的状态。关于死亡和再生,我们对再生的态度总是比较矛盾,更愿意静静的待着,走向死亡。

11. 对于以前不能不做的事情感到后悔。为各种事情悔恨。

12. 我们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天堂,却知道必须很快离开,并且是永远的离开。或者说我们不可能再次得到它,又或者说死亡已经把它从我们身边永远带走了。这一观点适合素有高峰体验,或所有那些曾经神在天堂或伊甸园的人,在所有幸福之中,人们必须平静地意识到这种体验不会持续,必须走向终结。这种意识完全不可避免,没有任何办法。

13. 无论我们做什么,死亡、走向衰老、走下坡路都是无法避免的。面对死亡,无论我们自己还是他人,都会无助、无能而且软弱。这一现实使得所有假装英雄、上帝般的行为成为谎言。

14. 我们自己或者整个人类的理想无法实现:发现自己很愚蠢,无法成为伟大的钢琴家或作家,或者不得不放弃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接受次一个等级的地位。这是人到中年时常有的悲剧性意识:认识到自己永远不能实现年轻时的梦想。

15. 无能为力的悔恨:事后聪明无法取消之前的错误。一个人在经过精神分析洞察之后,完全接受自己过去的悔恨,例如不可能对已经去世的人进行道歉。因此很明显,我们一定会发现以前的自己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有价值,而且我们现在无能为力。

16. 大多数进退两难的困境都产生于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和我们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之间的差异,我们现在在哪里与我们将来会在哪里之间的差异。支配,服从。为什么悲剧更多的发生灾难性而不是女性身上?为什么西方文学和历史上的悲剧人物都是男性而不是女性?这一事实是否说明所有的悲剧必然设计为了争夺支配权而进行的男性化的斗争?与女性相比,但实际地位比较低的时候,男性更愿意去追求高地位。无法勃起、还不够成熟的年轻男性、性和其他方面的无能,就是弗洛伊德所讨论的阉割焦虑。

17. 年轻就是“暂时的辉煌”。

18. 死亡之前的悔恨。伊凡 伊里奇(Ivan Illich)的故事。死亡是“终考”。

19. 筋疲力尽却无法休息。人类的需求和欲望永无尽头。任何一种欲望的些许满足,都会促使另一种更加高级的欲望的出现。

20. 你能看到即将到来的灾难,其他人却不能。看看亚瑟 库斯勒(Arthur Koestler)的梦吧,在梦中他因为遭受到袭击而呼喊救命,却似乎没有人听见或者做些什么,最后在路边的水沟中窒息而亡。

21. 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美丽幻想。所有年轻男性关于女孩子闺房的幻想,年轻女性的洛钦瓦尔(Lochinvar)式幻想。

备注:

  • 黄金家族:广义上指成吉思汗时所列尼伦蒙古几乎涵盖一半以上的蒙古人,甚至还包括一部分中亚北亚各民族的部落,这些统统都是黄金家族。元朝建立后狭义上黄金家族指,托雷甚至忽必烈一系后裔,成吉思汗的其他后代都不能算。

  •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译为俄狄浦斯情结。通俗地讲是指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喜欢和母亲在一起的感觉。相传希腊神话中,王子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以此来描述性器期出现的儿子依恋母亲、害怕父亲的情况。

  •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在高峰体验时,人会产生一种存在认知,这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

  • 伊凡 伊里奇(Ivan Illich):出自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主要描写伊凡·伊里奇从生病到死去这一段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重点描述了他在肉体病痛和精神困惑的双重袭击下的挣扎和反思。作者使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具体言行的描述,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濒死者内心的感受,写出了人肉体毁灭与灵魂觉醒共同发生的情形,揭示了人类在生死问题的一些普遍表现,读来给人震撼。

  • 亚瑟·库斯勒(Arthur Koestler,1905-1983年):匈牙利裔英籍作家。他的作品关注政治和哲学问题。《中午的黑暗》(1941年),一部对抗共产主义的小说,是他最重要和最受欢迎的作品。

  • 洛钦瓦尔(Lochinvar)式幻想:可能是源自于一本叫做《Miss Lochinvar; A Story for Girls》的书,没看过这本书,网络上也没有介绍、也没有中文版,估计大概就是年轻女孩的春梦吧。如果有人了解,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死亡是人生悲剧式的大考:托尔斯泰与马斯洛的共识
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可以五种需求同步思考,多思考自我实现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研究发现,历史伟人拥有16种共同的人格特质,你具备几条特质?
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
自我实现与自我管理(十)[转帖]
得失之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