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爱石桥铺 ——留心身边,关注我们自己的生活社区

 

已经在石桥铺住了快20年了,见证了它一点、一点变化的过程,由城市里的农村一跃为IT中心。挺神奇,我只想大声地喊出:我爱石桥铺。

留心生活在这里的人:

石桥铺有一群三轮车

25年前,石桥铺是著名的城乡结合部,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它要逢场并拥有数量庞大的三轮车。

赶集的那天,周边的农民就会把家中的农作物拿来交换。老街的两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有时令小蔬,也有新米、面粉面条、油盐酱醋茶,卖烧腊的,卖山货的,卖汤圆、卖茶叶蛋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木制的桌椅,竹编的筲箕、米筛等。比较新潮的是塑料制品与款式新颖的廉价时装。有人在街边舂辣子,有人租个铺子来榨油,也有人在路边理发、掏耳朵、擦皮鞋……这种市景在渝州交易城中顽强的存在了好多年。

那个时候,石桥铺还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子,晨光百货就是最好商场了,“上海一百”没存在几天就倒闭了,现在是远近闻名的电脑城“百脑汇”。记得其间空置了多年,以致商场以上的部分多年都是空空框架,像一栋烂尾楼。“华宇名都”是这里最先出现的高档小区。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石桥铺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楼林立,高朋满座,有高科技的IT电脑城,也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五星级酒店。印象最深的交通工具,二十几年前,除了有鞭子的电车和背着天然气包的公交外,就是私人营运的中巴,其余就只有摩托与三轮了。经过这些年的更新换代,电车没了,气包车没了,中巴退市了,摩托车也所剩无几了。以陈家坪为起点的成渝高速路1995年就通了车,2011年一号线地铁开通,石桥铺是非停不可的枢纽大站。

现而今,石桥铺能不能算一个有档次繁华都市呢?总觉得多了点什么。思来想去就是与它大都市形象极不匹配的三轮车。

几经风雨,几度春秋,三轮车不仅顽强地存在了下来,而且逆生长如雨后春笋般地越来越多了。你说奇怪不奇怪?

这些三轮车有大同小异的外形,却是相同的红色。不是那种豪华得像奥拓车一样的,而是标标准准三轮,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得出来。用某老师的话来说:“丑极了!”矮,像乌龟,短,像小鸡,整个像卡通版的蚂蚁。动力原因,起动慢,爬坡慢,像在蜗牛,动静却极大,尤其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但平地与下坡,它们就很疯狂了,敢与奔驰拼速度,敢与大卡车抢道。似乎还不受任何交通规则的限制,管你是红灯还是绿灯,管你有人无人,瞅准就冲。看它拐弯让你心惊肉跳:车身向一边猛偏,生怕它会瞬间倾覆。

听说这些车本是供残障人士使用的。让他们开这样的车岂不是让狂躁的盲人骑瞎了的惊马?我估计世人也是这样理解的,所以现在开三轮车的都是四肢健全的人。有男人,也有女人,但多是四五十岁的人。它们汇聚的地点是一号线石桥铺站一号出口旁。这里在修五号线,宽阔的渝州路变窄了,七弯八拐的。三轮每天在这里与行人争路,与其他机动车辆抢道。过人行道的绿灯只有十几秒,它却门户洞开地堵在你面前揽客。国美电器门口那个道路已经很窄了,还要分道,却两边都停着三轮,甚至岔道口也有,走了一辆又来一辆。害得其他小车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让,公交车更是寸步难行,除非它会飞。人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政府专门开通823支线。无奈需求大于供给,三轮车不减反增了。于是,警车与三轮车每天都在这里就上演“猫捉老鼠”“老鼠戏猫”的戏码。警车没有出现,三轮车你推我搡,你追我赶,像极了《汽车总动员》。有时抢客太专注了,警车来到了近旁也没察觉。警笛一响,它们就作鸟兽散,警察有时成心逗弄,用警车去顶三轮车的屁股。看着它们笨拙地启动,甚至七歪八扭地艰难翻越路沿狼狈逃跑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闪着警灯、鸣着警笛的警车,像一只大猫,威风八面;四散逃窜的三轮车像一群老鼠,狼狈不堪。

但它们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游击战的精髓他们无师自通——“敌进我退,敌退我扰”——与警车兜圈圈。圈子的大小,由警察执法的坚决程度来确定。目测警察今天心情不错,就兜小圈,跑过有隔离的路段,坡都没爬完就又返回来;估计警察今天气不顺,就跑到香榭里那个十字路口。边跑边找藏身之处,只要路边有空地,就地隐藏。警车也不停,就一路了追了下去。警车只有一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违法者都“捉拿归案”的。我问过其中一位开三轮车的大妈:抓住了罚款二百。被罚了,自然更要想办法挣回来,于是就罚罚不息了。

石桥铺周边的居民最初听到了警笛还有些紧张,久而久之,一点也不心慌了:都知道是警车在驱赶三轮。因为,除了警笛,还有三轮集体出逃时乱哄哄的悲鸣。

这是顽疾,也是民生,如何解决?

一个城市的繁荣与否最重要的标识就是有无花店。我生活的周边就有两家,比邻而居,我不仅喜欢那里的花,由于我是文字工作者,更对它们的名字感兴趣:

我爱石桥铺,我“恋尚”了“不可方物”

从石桥铺地铁站一号口出来往“香榭里”“大城小爱”“西亚怡顺居”方向走,斜坡上有两家花店:一个叫“恋上花艺”,一个叫“方物花艺”,你觉得哪个生意会更兴隆?为什么?

前者店名通俗明白,有点像吉祥话、祝福语,男人恋女人,女人恋家,老头儿老太太能互相恋抱团取暖就蛮幸福的了。后一个店名为何意?需有一番查阅考证:亦不是平常之物。

最初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韦昭注:“方,别也。物,名也。”“方物”指分辨事物的名实或名分。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美好的)程度不可用天下万物来比方。《清史·文苑传》中有对袁枚的评价“所为诗文,天才横逸,不可方物”。但这个成语一直没有推广开来,以至于各种成语辞典均未收录。至于今天“不可方物”被广泛使用和流传,与有力者当为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他在《倚天屠龙记》中写赵敏“明艳不可方物”。由于武侠小说在各类书刊中属于“强势读物”,“不可方物”的成语由此流传开来,成为带有文学色彩的大众词汇,近年来使用逐渐频密。

一个清雅高冷的词汇居然是由通俗读物方得以推广,有点意思。不过查先生绝非凡夫俗子,是高得不能再高,雅得不能再雅的高尚、雅致之人。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两店迥然不同:

首先花卉品种:“恋上”都是一些常见之物,包装、装帧都是普通的锡箔纸、竹器;“方物”里则是奇花异草,多用玻璃器皿装盛。

其次,是经营者:“恋上”是一个不修边幅的瘦高驼背男和一个发福不施胭脂的中年妇女;“方物”是年轻气质职业女性。

“恋上”应该是夫妻店,他们常在上灯后占用门外的空地,修剪花草,花、篮和绿枝与杂物摊了一地。常见老板在门外像捏钢笔一样抄一枝毛笔用金粉在红纸条在写祝福语及落款,其字着实不敢恭维却要登堂入室。

“恋上”的卷帘门洞开,店堂进伸浅,一览无余,密密匝匝,各种物件挤得难以插足。常见那个男老板闲暇之余用手机看电视,不听音乐。

“方物”卷帘门内还有玻璃门,自外无法窥其全貌,非步入店堂不可。店堂空旷,花卉摆放有致。经营者从不把花草摆出店外,透过玻璃,那些花卉更加明艳与神秘。身着职业装的店员在办公桌后端坐。我从没看清经营者的面目,因为她们都化了浓妆。从未见过此店忙碌,常见店员端着饮料杯悠闲地插着耳机啜饮听音乐。

逛“恋上”的人络绎不绝,少有人空手而出,逛“方物”的人要自忖一下是不是自己美得不可方物了,至少主观认定自己是不可方之物,否则不敢进入。当然进入者,也有干逛不花钱的。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来:谁更经营得好?

突然,外面一长遛刚才还静止不动车门半开像螃蟹的三轮车突然倾巢而出了,原来,警察来了。不过它们不会跑远,就围绕这个斜坡上车行道来来回回地兜圈子,这是他们天天玩的游戏!

石桥铺,一个神奇的地方,以前的城乡接合部,现在的城中村,有电脑城,有地下铁,也有农贸大市场——渝州交易城,有“华宇名都”和它的姊妹“华宇星空”,有“花开天地”,有“半山公馆”,也有白马凼、白马小区,有高大上的外语校,也有快速成长的某某技校,“金兆轩”垮了,“田芳居”也关张了,“百年江湖”远远没有开足一百年,“徐鼎盛”正在慢慢地鼎盛,“门外香”依然还在香……石桥铺还要逢场赶集,只是没人再作戏了。它是一不可方物的奇葩,能否恋上,要看时间:有公交车绝不冒险乘坐三轮,夜深人静,三轮的突突声就显得格外地温暖了。

我爱石桥铺,我爱这不可方之物——石桥铺。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我游泳回家发现一个男子双手抱膝坐在华宇名都门口的花坛上。花坛里只有一棵茂盛的小叶榕,新叶初绽,树叶婆娑,枝条低垂,完完全全遮挡路灯的光。

他为什么坐在这里?对此,我无比好奇。

或许他就是小区里的住房或租赁户,是在等下班的妻子或是参加夜间补习归来的孩子。抑或,是有家难回还是正准备离家出走,都有可能。或许他根本不是本地人,是在这里等小区里与他有点什么别的关系的人的。

你可能要说,为什么要对这样的一个陌生人胡乱猜测呢?如果我说一切都是因为“爱情”,你会赞同吗?

那个男人还在看手机,他是等消息还是打游戏?我决定走上前去,问一问。走近:他是在收快递。

他笑了,我也笑了。

白天的燥热瞬间除尽,春风中满是沁人心脾的花香。

(载《创新作文》2020年第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警车逆行撞飞路人 拉响警笛扬长而去【超清视频】
警车逆行撞飞路人 拉响警笛扬长而去
他是开国上将,官至副国级,回家时拒绝让警车开路:耍什么威风?
警察抓人时警笛声不断,难道不怕打草惊蛇吗?恐怕你的理解是错的
【醒世恒言】“警钟之鸣”为哪般?| 杂文 周波
美国警察故事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