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琵琶亦能发柔声 ——解边塞诗二首《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是边塞诗:烽燧、大漠,典型的边关风貌,闻笛思乡亦是典型的征人情怀。“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顺序是反的,当是天上“月如霜”地下才可能“沙似雪”,两个比喻既简洁又有力度、画面感极强。天地的苍凉,大漠的广阔,风景的壮丽,环境的艰苦,跃然纸上。会不会有一次英勇的冒雪行军?是不是又要送武判官之类的官员归京?皆不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全诗之妙皆在“不知”:不知何处,不知是谁,不知为何,芦笛声就响起了,一下子打破了夜景的静寂,一下子惊醒了征人,一下子就触发了思乡之情。与李白的《静夜思》所写之景相似:明月、疑似霜,但意境却不同。一个“尽”字说明这不是某人的一时情绪波动,而是众人的集体无意识,都是被那芦笛之声勾引出来的。不可扼制,传染力极强,因为离家太远、太久,而这里的环境又太艰苦了。

对此,诗圣杜甫在《月夜忆舍弟》有描述:“戍鼓断人行,连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个“断”字写尽了征人的伤悲。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后来的封疆大吏范仲淹在他的《渔家傲·秋思》中有类似的表达:征夫与笛声、白霜更配哟!

李白也写过《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暗”与“不知”的意蕴相同,也是闻笛动情、听曲思乡,是啊,谁没有亲人?谁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有三个奇怪的地方:一是“强欲登高去”,为什么要勉强呢?仅仅是因为“无人送酒”口渴、孤独吗?二是“故园菊”为什么要“遥怜”呢?仅仅因为自己远在边疆吗?三是“应傍战场开”,菊花为什么傍“战场”开呢?这里的“战场”指的到底是哪里?边关将士不就身处战场吗?莫不是菊花应开在这边疆大漠?

所有疑问皆指向了“安史之乱”。这个历史背景十分重要。

想想这些边关将士,实在可怜:自己正在专心专意地守卫边疆,重阳佳节登高是为了祈福,求得国泰民安,却传来消息:国都已破,国君已逃,国家岂不名存实亡了?我们还在这里守个什么劲儿?它让我想起了《三国演义》的姜维,辛辛苦苦地守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成都却被偷袭了,蜀国灭亡了。多么令人沮丧啊!

再来说“怜”字,不是爱怜,是可怜。可怜它本应在花园中绽放,如今却只能在战场边荒园开放,这里的“战场”指的肯定是已被贼人所破的京都,而不是自己所处之边疆。因为如果菊花真的应该傍战场而开,作者就不会“遥怜”了。杜甫在《春望》有叙:“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怎不令人感伤?相信岑参也会“花溅泪”,也会“鸟惊心”的。

我以为教材解读的“虽然没有主人的欣赏,孤寂而凄凉,但也一定不负秋阳,在断壁残垣间竞相绽放”有误。这乐观是如何来的呢?作者真的能从自我感伤中走出来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如何走出来的?

“故园菊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这一判断又是正确的。神奇!

综上所述,边塞诗整体阳刚、劲猛,但也不乏柔情之作,这两首便是明证。铁琵琶亦能多愁善感、柔情似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今韵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人当学他,乐观奇丽
初一课内古诗文详解精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PPT课件
岑参一首看似很普通的五言绝句小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但是短短几句构思精巧,读后耐人寻味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11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