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杨礼赞》一文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吗?

从这《白杨礼赞》的课后练习及答案看,编者认为这篇文章是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的。但我以为它没有,这是编者的误读与误解。
欲扬先抑法,是指行文中根据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辩证法,使情节的安排、事物的发展等呈起伏变化的写作方法。“抑”就是抑制、下压,指对人、事、物的贬低,情调的低沉;“扬”就是褒奖、抬高,指对人、事、物的褒赏,情调的高昂。抑与扬是辩证统一的。实际运用起来,有时欲扬先抑,有时欲抑先扬,有时抑扬交错,有时几抑几扬等。
有四点要厘清:
第一、这是一种写作技巧,其要害是要有刻意遮挡,故意地逆向操作,目的是为了反转。
第二、目的要清楚:如果是欲扬先抑,那扬是目的;如果是欲抑先扬,抑才是目的。
第三、无论抑与扬都应该是针对同一件事物。如果分指不同事物,那就是衬托或对比,与这欲什么先什么没甚关联了。
第四、抑要抑得果决,扬要扬得清楚。判断标准:也就是读者看到抑的部分不能轻易明白洞穿作者的意图,这样才会有反转的效果。比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眼睛之前,你会明白作者的真实意图吗?如果读者秒懂了,你这手法也就没什么价值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课后练习第二题。
第二自然段:白杨树未出场之前,作者宕开一笔写的高原景象。黄的土,绿的麦。说它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这是“抑”?研读为何叫“麦浪”,真心佩服前人创造此词的智慧,这是哪门子“抑”?“雄壮”“伟大”这样的感受是“抑”?“单调”是继而的感觉,这是抑。所以即使要说,这里采用的手法也是“欲抑先扬”,怎么可能是“欲扬先抑”呢?
但不要忘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白杨树,这黄绿错综的高原只是白杨树的背景、出场之前的铺垫。手法应集中体现在主角上。白杨树一出场就赢得了“我”的惊叫的(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因为正是这些白杨树的出现打破了高原的沉寂,改变了高原景象的单调。这是它的高光时刻,哪时有什么“抑”呢?编者“为白杨树的'不平凡’蓄足气势”这种分析是正确的,“欲扬先抑”则是胡扯。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衬托,既有正衬也有反衬:以高原景象的“雄壮”“伟大”来来衬托白杨树的高大、伟岸,以高原仅有黄绿错综的景象的单调来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
再看第七自然段:前三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是白杨树不美?我佩服这位分析者的分析能力与眼力:你看不到“也许”“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这样的措辞?显然是有潜台词,作者明明白白是不同意这种观点的。表白得如此明显何来“抑”?接下来的“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是是树中的伟丈夫”,即刻把白杨树捧上了天。何来欲扬先抑?

说“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却不说它是平凡的树,注意“普通”不等于“平凡”。一开篇就肯定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后文反反复复强调的都是“实在是不平凡的”“决不是平凡的”“不是平凡的”,“平凡”在这里几乎变成了一种美德——朴质,态度分明得很,根本不存在刻意的遮掩,何来欲扬先抑?

显然,这位习题的解答者,没有弄明白欲扬先抑这一手法的要义,只是在生搬硬套,瞎读误解。误人子弟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朗诵:白杨礼赞
李金霞 孙松梅 《白杨礼赞》教学实录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教案(详)
茅盾:白杨礼赞
【向经典致敬】《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