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描写春天的诗句散评

春天,自古就是人们争相描写的对象,古人是如何来描写春天的呢?会用哪些手法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呢?随撷随评,心绪混乱,没有章法。
概写: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仅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但就因为这个“绿”字让它名垂千古了。形容词作了动词,既有过程感又有形象性。再如杜甫的《春望》,“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也写出作者此时的心伤:国破了,都城都是荒草遍地了。不过,这两首诗都不是专门写春天的。
贺知章的《咏柳》则是专门描写柳树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这个比喻已经很妙了,写出柳树翠绿之美,“剪刀”这个比喻则是绝妙,写出春风的力量。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从雨和风两个角度写的,第二日的“花重”则是侧面表现了。
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除了春风、春雨、春花外,还写了人与鸟的活动。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从植物、动物、水三个维度来写的。“最爱”这个有点费思量,值得深究。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草、黄鹂都十分具体了“舟自横”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以人的活动为主了。
高鼎的《春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是人的活动为主。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写的仅是渔人的活动吗?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颜色是作者选择的角度。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在这里是亮点。
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标题则标明了时节,似有若无,若隐若现,这就是早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初春的感觉。
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雨、春柳在这里只是营造氛围的配角。
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旗”在秦观的《行香子》也有选择。
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写夜晚的。反衬在这里用得妙。“桂花落”比“鸟鸣”更幽。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红胜火”“绿如蓝”是两大亮点。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因为海拔差异造成的晚春景象。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一个“胜”字写尽了一切。
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是假雪。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真雪。
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写遇雨的态度来写人生态度。
韩翝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特殊的节日,特别的氛围。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为何言“世味”薄?为何言及“清明可到家”?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人在这里比那黄鹂、碧苔、梨花、燕子更有春天的感觉。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白居易那个“红胜火”与这里的“花欲燃”是同工同曲皆妙。
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虫声新透”中的“新”与“透”,前者是指时间,后者是指力量。
志南《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杨柳风”是春的代表,十分典型。
张旭《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留”得十分巧妙,如此春景怎不令人流连忘返,大胆冒进?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锦上可以添花,花上可以含雨,柳绿还带朝烟,还有落花与莺啼,怎么让人慵懒沉睡?
以袁宏道《满井游记》的精彩片段来结尾吧: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文段中两个比喻是天才级别的。另有文剖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描写春天的诗歌
小学必背的唐诗三百首
小学阶段必背75首古诗词,21首“春季诗词”欣赏
儿童古诗词
小学生应掌握的古诗词
小学1-6年级,80首必背古诗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