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手要言》论集
 
《打手要言》论集
  ●打手要言 武禹襄
  武禹襄"打手要言"前面十段話,從"以心行氣"到"意氣君來骨肉臣也",完全是在解說"十三勢行工歌訣"的內容,後面則是武禹襄修鍊太極拳的要點。讀者必須細心體會才能領悟其中的道理。

  十三勢行功歌訣
  十三總勢莫輕識,命意源頭在腰隙。變轉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
  靜中觸動動猶靜,因敵變化是神奇。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不覺費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鬆靜氣騰然。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仔細留心向推求,屈伸開合聽自由。入門引路須口授,功用無息法自休。
  若言體用何爲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遺。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歎息。

  ●太极拳打手要诀(四言四句)注解

  筋骨要松,皮毛要攻①。
  节节贯串,虚灵在中②。

  【题名解】
  前面的歌诀论述了打手的用法,这首歌诀本着“万化生乎身”的法则,又进一步论述了自身之外形、内气应具备的打手之基本功夫内容。针对这两首要言、要诀,习拳者不能因为字少短小而忽略之。更应精细的研究之,方能得到太极拳练、体、用之精髓以为己用。

  【注解】
  ①、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这两句说的是外形的筋、骨、皮之基本功夫。浑身的筋骨要松静灵活,方能善变无形又无穷,达到有形如流水,无形如大气,乃外形的真 功夫也。皮毛要攻,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皮毛的听探知人的功夫;一是内劲运用的功夫,即人方挨我皮毛,我之劲意以入其骨里,接定彼劲,彼必跌出的粘衣跌人 的功夫。
  这种功夫获得,皆因为始终贯彻“意气君来骨肉臣”的修炼宗旨,经历了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而至此神拳神明的功夫艺境。正如《九要论》中所言:盖气以积 日而有益,功以久练而方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费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遽;按部就班,循 次序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相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矣!
  ②、节节贯串,虚灵在中:这两句主要是论述内劲之基本功夫的,古谱云:“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虽难以言传,然有其事理亦可参焉”。内气的运 行,周到均匀而细腻是功夫。节节贯串,乃指周身三百六十五神气流行交会的所在而说的(可同时观读拙著《龙涎集?解三百六十五节说》一文);但是,简单的 说,乃一身九节的节节贯串。即太和一气周身的流行无间断,谓之节节贯串。
  虚灵者,是指内劲的功夫也!在中者,内劲处在中枢位置而又中正!并非身中之中也。这样,理解“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也,名之曰太极”的精义也就容易了。虚灵,是对自己的法身“道体”的一种称谓。
  前后两句诀言合而观之,阳刚之内气、阴柔之外形,一阴一阳相互为用,须臾不可离也!但是,必须达到有形如流水,无形如大气的艺境,才能名曰:“太极拳”。诀云:“造乎神者,方称为法;化乎一者,始谓之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打手约言(四言四句)注解

  要问打手,何为真谛①?
  顺人之势,借人之力。

  【题名解】
  健顺和之至,太和一气,谓之太极。故而,太极拳的自己修炼就是以意使气的推行太和一气流行的拳法。而与他人较胜负、论高低,又如何推行太和一气之流行以制 胜呢?这就是本题目之“约言”所要回答的问题,而回答的又如此的简单、精确:“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这个答案,恐怕不止是太极拳的打手约言吧!传统拳术 各门派、拳种的施手用招、施招用手,无不是顺人之势、借人之力以制胜的。有此旨意,本题立名可谓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打手精言”,不为过也!

  【注解】
  ①、要问打手,何为真谛:打手,乃含有太极推手和比武教技的对较活动。真谛,最根本的体用之内容。此论运用的真谛,就是顺势借力的方法、准则。古论:“体 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说明体虽然建立的正确而运用的方法、准则不是,亦无以制胜建功的。此句诀言,在一般谱中没有,此乃我据歌诀情况而加 的。
  ②、顺人之势,借人之力:打手用法的真谛,就是“顺从以为进退的四两拨千斤;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两个基本法式。在“逆力以为揭献的借力打人”之“ 对法”的法式中,分为形拳招熟的摹神设想之巧的立体三角的对法;气、意拳懂劲的揭献法式中的斜横破直、直破斜横的对法;神拳神明的一气涨渺的球形膨胀的对 法。(欲知此三种对法具体内容,可观读拙著《龙涎集?“对法”中的具体技法分析》一文)。

  ●打手要言   武禹襄
  解曰:
  以心行氣,務沉著,乃能收斂入骨。所謂“命意源頭在腰隙”也。
  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變轉虛實須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所謂:“氣遍身軀不稍痴”也。
  發勁須沉著鬆靜,專注一方。所謂:“靜中觸動動猶靜”也。
  往復須有折迭,進退須有轉換。所謂:“因敵變化是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所謂:“勢勢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間”也。
  精神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腹內鬆靜氣騰然”也。
  虛領頂勁,氣沈丹田,不偏不倚。所謂:“尾閭正中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也。
  以氣運身,務順遂,乃能便利從心。所謂:“屈伸開合聽自由”也。
  心爲令,氣爲旗,神爲主帥,身爲驅使。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也。
  解曰:
  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後在身;在身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謂:“一氣呵成,捨已從人,引進落空,四兩拔千斤”也。
  須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動猶靜,視靜猶動;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須要從人,不要由己;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尚氣者無力,養氣者純剛;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
  以己依人,務要知己,乃能隨轉隨接;以己粘人,必須知人,乃能不後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動之虞;粘依能跟得靈,方見落空之妙。
  往覆須分陰陽,進退須有轉合;機由己發,力從人借;發勁須上下相隨,乃一往無敵;立身須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撐;靜如山岳,動若江河;邁步如臨淵,運動如抽絲,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
  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運勁如百煉鋼,何堅不摧?形如搏兔之鵠,神如捕鼠之貓,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收即是放,連而不斷。
  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能粘依,然後能靈活;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漸至物來順應,是亦知止能得矣。
  又曰:
  先在心,後在身;腹鬆,氣斂入骨。神舒體靜,刻刻存心。切記,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視靜猶動,視動猶靜。動牽往來氣貼背,歛入脊骨,要靜。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氣如車輪,腰如車軸。
  又曰: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
  又曰:
  每一動,惟手先著力,隨即鬆開,猶須貫串;不外起承轉合。始有意動,既而勁動,轉接要一線串成。氣宜鼓盪,神宜內歛,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便散亂,必至偏倚,其病必於腰腿求之,上下前後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
  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物將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斷,乃壞之速而無疑。虛實宜分清楚,一處自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周身節節貫串,勿令絲毫間斷。


  ●打手身法歌(七言八句)注解

  较技争雄莫让人,精敛神聚自听真①。
  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
  拔背涵胸合太极,裹裆护肫跴五行。
  学者悟透其中意,一身妙法豁然能。

  【题名解】
  与人的比武攻防较技之方式,名之曰“打手”。此歌诀简单扼要的将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的身法规矩、要领,作了一番阐释、说明。重点放在了上身的胸 背,下身的裆步。同时说明了以听探用顺化的攻防机制的重要性。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者一定要悟透这些“体、用”的基本关系,一身种种攻防巧妙之法就会豁然 融汇贯而通之,而能成为太极拳术攻防功夫之大家了。

  【注解】
  ①、较技争雄莫让人,精敛神聚自听真:一般的太极拳传抄谱中,都没有这两句歌诀,故而补之,以全其精义。
  比武较技,应当持什么态度?如何对待?《太极拳经》中说:“我守我疆,不卑不亢。九折羊肠,不可稍让;如让他人,人立我跌。急与争锋,能上莫下;多占一 分,我据形势;一夫当关,万人失勇”。既然是比武艺之真假、较功夫之强弱,就要认真对待。只有认真对待,才是真正的尊敬对方,爱护对手的正确态度。这无关 于胜负的脸面,因为只有知不足而能后进,不断总结失误之所在而自觉的如法改进,才能提高攻防功夫艺境,这对双方都是有益的。这就是“较技争雄莫让人”句的 精义所在。
  古拳谱中说:“神必借精,精必附神,精神合一,气力乃成。夫乃知气力者,即精神能胜物之谓也。无精神,则无气力矣!武备知此,惟务聚精会神,以壮气力”。 此论中的“以壮气力”,乃论说的是: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故曰:自听真。就是只有如此,才能听探、顺化的真切、而无差误。
  ②、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双方较技,瞬息万变,被打的局面时有发生,对谁都难以避免。一旦发生被打欲跌的紧急情况,必须运用“雀步”的法式救 险。“雀步”,就是双足同时的腾起蹦跳飞跃的步法。然对方运用巧妙的挤法,我又不能原地化解。形势危难欲用法逃离险境,一定要合身选择诸如拧转、旋转、纵 跃中的一法全身而退,才能干净利落的化险为夷。不管被打欲跌,还是对方的巧挤自己势危,都要用法及时脱离险境,才为上策。反正不能跌仆在地,因为比武较技 的一般规矩,只要有一方先跌仆在地,就算此回合失败了。一定要做到退则人所莫明速,才是正法,才能继而实施反败为胜的招式以胜之。此乃先为不可胜,然后图 谋之的法式。
  ③、拔背涵胸合太极,裹裆护肫跴五行:拔背涵胸,腰背要拔,正是腰脉提,再将劲意敛至肉底,呈上下平直状态;由于气贴背、沉肩坠肘,劲意在皮里肉外,故而 肩背呈圆形状态。前胸平而劲意内敛,呈前空后丰的状态。这样,前后合而观之,呈现“天圆地方”的太极之象,故曰合乎太极的法式。合字,一般谱中皆为“含” 字。这样,必然造成胸间含有太和一气的说法了。实际上此歌诀是言“打手身法”的,自然字字句句不离身法规矩才是,故此处以“合”字为妙。
  裹裆,乃是通过泛臀、敛臀、裹臀、溜臀、勾臀、翻臀,而置尾闾中正的。只有尾闾中正,神气才能贯顶,在辅以满身轻利顶头悬,才能身弓具备。这就是下盘腰腿功夫“裹裆”的真实含义。
  护肫,肫,音谆,通指禽类的胃部,就是俗称的“食嗉子”,乃盛食物的软囊,如鸡肫。如以此理解,乃指双手不离胸而言的。就无关乎下盘腿法的功夫内容了。如 以下盘步法立论,有写成“裹裆护臀”的,此与拳法亦不相合。如果“臀”当前阴解,而成“裹裆护阴”,也就成为下盘步法的功夫要领了,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所以说,根据歌诀的整体布局来看,此句如写成“裹裆护阴踩五行”,也就名正言顺了。与“拔背涵胸合太极”一句的言上身身法内容的,体现出此句乃论下身身法 规矩的。有了如此的身法,才能实现“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的用法之目的。
  跴五行,跴字,踩字的另一种写法。五行,乃五行步法,以太极拳法论,就是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与五行火、水、木、金、土的匹配之说法也。图示如下:

  太极拳五行步法图
  故知,此句歌诀应是“裹裆护阴踩五行”的句式,是专讲下盘步法功夫功能的。
  ④、学者悟透其中意,一身妙法豁然能:一个修炼太极拳术攻防之道的人,能够具备“拔背涵胸合太极,裹裆护阴踩五行”之身法;又能做到“较技争雄莫让人,精 敛神聚自听真”的心态和应具备的听探、顺化的功能;自然在较技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做到“被打欲跌须雀跃,巧挤逃时要合身”的及时之避实击虚,具备反败为胜的 能力。因其具备处处得先机之能力了。
  一身妙法,就是实施攻防招法的含形随应之变,皆从他力取法的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而又高人一筹。这只有达到太和一气流行的功夫艺境才能完备无缺,也就是“至德全神”的大成神拳神明功夫艺境。所谓“妙法演大乘”,即指此而言的。

  ●打手歌

  掤捋挤按须认真。  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吾。  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  沾连粘随不丢顶。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便能四两拨千金。不能引进落空,便不能四两拨千金。语甚还赅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欲引进落空,四两拨千金,先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缺陷。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神气不外散。欲要神气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于腰。上与两膊相系,下与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金。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否?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工夫,动静固是个人,仍是问已,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求之。所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打坐浅训 张三丰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入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将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唯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结,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有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 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 切。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翼之心,只要抱住 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
  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皙者而细言之也。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谓之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古仙云:“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总要无人心,有道心。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入规中,乃能养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学必从内呼吸下手,此个呼吸,乃是离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从此处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时,好象重生之身一般。
  大凡打坐,须将神抱住气,意系住息,在丹田中宛转悠扬,聚而不散,则内藏之气,与外来之气,交结于丹田。日充月盛,达乎四肢,流乎百脉,撞开夹脊双关而上游于泥丸,旋复将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气相守,息息相依,河车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筑基之效已得一半了,总是要勤虚炼耳。
  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得起先天呼吸,我唯致虚守静而已。真息一动,玄关即不远矣。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二句可浑讲,亦可析讲。浑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则虚是虚无,极是中极,静是安静,笃是专笃,犹言致吾神于虚无之间而准其中极之地,守其神于安静之内必尽其专笃之功。
  人心者二,一真一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事,千条一贯。以真心寻道,万殊一本。然人要用他应事,就要养得他壮大,就要守得他安闲,然后劳而不劳,静而能应。丹诀云:“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后复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谁云闹中不可取静耶?
  游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游行于城市云山,当以气游行于通身关窍内乃可。不打坐于枯木寒堂,须以神打坐于此身妙窍中乃可。
  学道以丹基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家躬耕养亲,做几年高士醇儒。然后入山寻师,了全大道。彼抛家、绝妻、诵经、焚香者,不过混日之徒耳,乌足道哉?
  保身以安心养肾为主,心能安则离火不外荧,肾能养则坎水不外崩。火不外荧,则无神摇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崩,则无精涸之症,而肾愈澄。肾澄则命火不上冲,心安则神火能下照。神精交结,乃可以却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养神养气之际,神即为收气主宰。收得一分气,便得一分宝。收得十分气,便得十分宝。气之贵重,世上凡金凡玉虽有百两不换一分。道人何必与世人争利息 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属火,气亦火种,忿恚一生,气随之走,欲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连母带子,一齐飞散,故养气以戒忿恚为切。欲戒忿恚,仍以养心养神为 切。功名多出于意外,不可存干禄之心。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预贪效验。每逢打坐,必要心静神凝,一毫不起忖度希翼之心,只要抱住 内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三伏大炎,一盏饭可也,再求饱不可也。一片凉可也,再求大凉不可也。数点蚊不足畏也,必求无蚊不能也。自微及巨,当前即炼心之境。
  苦中求甘,死里求生,此修道之格论也。
  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动于何时,真神生于何地,真气运于何方,真性养于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皙者而细言之也。
  凡下手打坐,须要心神两静,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诚于中自形于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独也。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调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长功夫者。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谓之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经歌诀六首 十三势歌 打手歌
各家传抄太极拳经诀(1)
太极十三势歌诀: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
7. 太极拳的理论记录 -- 拳谱精选与讨论
[转载]太极十三势歌诀及行功心解_潘攀
张三丰著太极拳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