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养生主》——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可生命的延续却是永久的

作者:杨本枢

庖丁解牛的故事彰显了庄子对于生命休养的领悟。娴熟的技艺不是依靠感官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需要心灵的感应。这些感应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建立在依循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同样的道理,休养之道不是追求极致的完美,而是顺乎天地之道就OK啦!

庄子在《养生主》开篇曾经和蔺且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们应该思考生命的养护问题,养生是不是生命存在的主要目标?养生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彭祖那样的长寿呢?还是实现万物休养,使万物能够遵循天道自然存续、自然承接,使天地万物得以永恒存在?”

下面的三则寓言很好地体现了使万物遵循天道自然存续、自然承接,使天地万物得以永恒存在的休养之道。

第一则寓言故事:

宋国人公文轩看见宋国的右师(一种官职),吃惊地说道:“这人怎么只有一条腿?天生的?还是后天造成的?”

右师说道:“天生的,不是后天造成的。人的相貌天生就存在差距,有的人肢体健全,有的人身体残缺,但是,有什么影响呢?我和健全人的生活没有本质的区别呀!”

蔺且听了这则寓言,感慨地说道:“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眷顾自然界的单个个体却又赋予每个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

庄子说道:“是这样的,从天地的角度看生命存在的意义,单个个体是否具有完整性并不重要,只要万物能够以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作用存在于自然界,万物之间相互融洽、和谐共生,使天地万物永久长存即可。”

蔺且点点头,说道:“老师说得太好了,万物之间可能有区别,也可能存在不公平,只要是整体性不受影响则无大碍,这就是万物生存法则。例如,沼泽地里的野鸡生存非常艰难,走十步啄一口食物,走百步饮一口水,即便这样,野鸡也不愿意被囚禁在笼子里,因为笼子里的生活虽然不愁吃喝,可是没有自由啊!我们难道要批评野鸡的养生方式吗?不能。万物的养生法则就是:只有实现多样化和多元化,才是万物永续的最佳途径。”

庄子欣赏地看了看自己的徒弟,最近一段时间蔺且的进步非常大,庄子说道:“万物特别是人类不能寄希望于长生不死,从生到死是人类生长规律,老子说过,从生到死,十之有三,我也说过,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些都是一切生命体的特征,万物永存的基本法则是一代代生命的相互承接。秦失(yi一声)吊唁老子的寓言极好地说明了生命相互承接的意义。”

第二则寓言故事:

老子去世了,老子生前好友秦失前去吊唁,秦失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老子的弟子说道:“先生不是老师的好友吗?”

秦失说道:“是。”

老子的弟子说道:“为何悼念得如此草率?”

秦失说道:“来悼念的时候我以为悼念的人都是深谙道学思想的人呢,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老子的弟子问道:“此话怎讲?”

秦失答道:“我进去吊唁的时候,有些老者失声痛哭,好像死了儿子似的;有些年轻人痛哭流涕,好像死了母亲似的。他们之所以如此,必定有不愿意说却说了,不愿意哭却哭了的原因。他们这样做违背了天之情理,在应该降临的时候,老子出生了;在应该归去的时候,老子安息了,这是顺应人类生命生长规律的自然之道,不需要人为的哀乐来庆祝和哀思。古代人们把死亡看成是生命的解脱。”

最后,庄子总结道:“薪柴总有烧完的时候,可是,火种一旦传下去,那就是生生不息。人类的生命也是如此,每个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可是生命的延续却是永久的。”

原文: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至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的《齐物论》——站在何等高度才能够感觉到万物无差别
庄子《齐物论》——庄周梦蝶与齐物论的关系
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与养生的关系
【列子·哲学】如何让人生更快乐?
道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积极意义
大用无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