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谓电影

乡村晒谷场上的露天电影

记忆中最初的电影,是在乡村的晒谷场上看的露天电影。那时候放映的大部分是些革命战争片,诸如《白毛女》、《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地道战》、《地雷战》等。偶尔也会放映《五朵金花》、《刘三姐》之类的歌舞片。早早地,村里的广播就通知要放电影了,大人就会叫我们抬着凳子先去“把位子”。晒谷场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木凳,有些地方没有凳子,只用几块石头围起来。还有些甚至连石块都没有,只用粉笔划出一块空地,写上“有人”。别看简陋,却很有效,一般没人敢去动那些石块,占那个用粉笔写着“有人”的位子。那个年代,乡村的民风很是淳朴,既是别人先认下的东西,就不会有人再去“染指”。

那时我家有条长条凳,刚好坐得下父母、我和弟弟一家四口人。每次听到村里的广播要放电影,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地抬着这条凳子去“把位子”。条凳虽然够坐下我们家四个人,但遇到有老人站在旁边没有座位,父亲就会叫我站起来把位子让给老人坐。弟弟年纪尚幼,父母个子高,站起来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所以让座的“责任”总是落在我身上。一开始我很不情愿,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有时候不等父母招呼,我就起身让座,父亲就会“奖赏”我,把我抱在他的膝上坐着看。那个时候,“追星”一词还没有出现,但我们也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我的偶像是《刘三姐》里那个“出口成歌”的刘三姐,弟弟的偶像是《闪闪的红星》里面的潘冬子。记得有一次看《闪闪的红星》,当看到潘冬子被坏人绑在树上毒打的那段时,大颗大颗的眼泪从当时只有三四岁的弟弟稚嫩的脸上掉下来,让人看了好不心疼。

离我们村大概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糖厂,那里的礼堂偶尔也会放电影,而且还会放戏曲片。母亲特别喜欢看戏曲电影,无论地里的农活多忙,只要知道糖厂礼堂放戏曲片,她和父亲总是不辞辛苦地带着我和弟弟去看。我最早知道《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就是通过看越剧电影《红楼梦》认识的。片中徐玉兰和王文娟的表演优雅飘逸,唱腔柔美婉转,让人一辈子难忘。

那时候农村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每次去糖厂看电影都靠两条腿走着去,去的时候我和弟弟兴高采烈、欢蹦乱跳,不知不觉就走到目的地。看完电影夜深了,小孩子瞌睡上来,就不愿走路,父亲和母亲就一人一个背着我们回家。那时候年纪小,只觉得趴在父母的背上又踏实又温暖,长大后想想父母背着我们走三四公里的路该有多辛苦啊。母亲作古以后,我曾买过不少她生前喜欢看的戏曲电影碟片。以现在的审美眼光来看,那些老戏曲电影画面陈旧、服装也有些落伍,但伴随着那咿咿呀呀的唱腔,和母亲一起看电影的往事涌上脑海,清晰如昨,从来不曾褪色。

第一次到电影院看电影

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镇上有了正规电影院,那年的六一儿童节,特意让全镇的小学生轮流着免费看一场电影,这可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乐坏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次放映的电影居然是《芦笙恋歌》,卿卿我我的内容一点也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现在想来,那个时候文革结束不久,我们国家在文艺创作方面应该是相当贫乏的,实在找不出适合孩子们看的电影来吧?不过我们这些小孩子对电影院里配置的那种人一站起来就会自动收缩的座椅感到很是好奇,就不断地站起来、再坐下去,感受这种新式座椅带来的乐趣,电影院里“嘭嘭嘭嘭”的声音此起彼伏,盖过了银幕上“阿哥阿妹情谊深,好像那芭蕉一条心”的歌声。

八十年代初,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公映,那情形用“万人空巷”都不足以形容。镇上的电影院门口人山人海,挤满了排队买票的人,还有人趁机把电影票买出来再高价卖出去,老家人叫做“飞票”。那年我父亲承包了村里的磨坊,忙得热火朝天,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好转,为了省掉排队买票的麻烦,母亲买了三张“飞票”,带着我和弟弟到电影院美美地看了一场《少林寺》。结果下午回家后,发现家里被盗了!有人翻进我家的院墙,偷走了家中的几十元钱。那个时候,几十元钱是个大数目,母亲为此懊恼不已,后悔不该为了看一场电影而造成如此大的损失。闻讯从磨坊回到家中的父亲没有责怪母亲,反而不断地安慰母亲,说钱丢了还可以挣回来的,别气坏了身体。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父亲身上这份男人的包容和担当也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成为我长大成人后挑选人生伴侣的首要条件。

省城的通宵电影

我十四岁那年考上了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学校附近的圆通电影院在昆明算不上最大的,但对于从小在晒谷场上看电影的我来说,其规模已经可以用“宏大”来形容了。放映的电影更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让我们这些乡下来的孩子眼花缭乱。圆通电影院附近有很多所高校和中专学校,每到周末,这儿就成为学子云集之地,宽敞的放映厅里几百个位子几乎是座无虚席。我在这儿看了很多那个时代的流行电影,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叫做《谁是第三者》的电影,讲的是师生恋的故事。当看到片中法庭辩论的那场戏时,观众的情绪完全投入其中,大家集体鼓掌,为男主人公的精彩陈述喝彩。那个时候正是八十年代中期,自由恋爱之风在中华大地兴起,被禁锢已久的人们对主人公寄予了许多同情。当然,片中的“师生恋”很真诚很感人,与当下某些为了走捷径、实现个人目的而“上演”的“师生恋”完全不一样。

八十年代末期,昆明的影院推出了通宵电影,这为恋爱中的男女提供了极好的相处空间和时间,延长了约会的甜蜜和快乐,受到了恋爱中的男女欢迎。我和男朋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牵手,就发生在通宵电影院里。那天看的是一场恐怖电影——《黑楼孤魂》,当阴惨惨的音乐突然响起时,胆小的我吓得尖叫一声,惊慌失措中,只觉得一双温暖的手握住了我的……一颗心在胸膛里“砰砰”直跳。那一刻,也分不清是害怕还是紧张,是惊慌还是甜蜜了。N多年后,我和当年的男朋友、如今的爱人忆及此事,为了“重温”当时的情境,我们在家里的电脑上找出这部《黑楼孤魂》播放了一下,结果发觉一点也不恐怖。也不知是因为如今年纪大了、胆子也大了,还是观影的场所不对?或许是时过境迁,步入婚姻殿堂多年的我们已找不回恋爱时的感觉?

百看不厌的港台电影

九十年代初,港台电影传入大陆,掀起了一波观影热潮。《倩女幽魂》、《赌神》、《古今大战秦俑情》等港台影片,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大呼过瘾。那段时期,根据台湾言情小说家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窗外》、《在水一方》、《我是一片云》等影片也陆续上映,迷倒了千千万万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这些影片中的主题曲、插曲也成为了当时的流行歌曲,至今仍传唱不衰。

我刚刚参加工作那年,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在我工作的城市放映,整个电影院的人哭得唏哩哗啦,其中坐在我前排的一个男同志哭声最大,直接可以说是嚎啕大哭。我和同去观看的室友一面掉泪,一面感到很好奇:是什么人这么伤心啊?影片结束后,灯光亮了,随着大家的起身,我们迫不及待地打量起他来。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那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应该有七十开外了吧,他一面用手帕擦眼泪一面随着人流蹒跚而去,他那苍老悲戚的面容和佝偻的身影伴随着这部影片一起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妈妈,再爱我一次》是我观影生涯中掉泪最多的电影,至今此记录还没有被打破。

在所有的港台影片中,我观看次数最多的是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和《大圣娶妻》、《月光宝盒》。星爷诙谐幽默的调侃下隐藏的真情和辛酸深深触动着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神经,让人又哭又笑,笑中有泪,泪中带笑。时隔二十年,每次电视上重播这几部老电影,我都不厌其烦、一看再看。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电视机、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科技产品的普及,足不出户、坐在家里就可以看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只在每年贺岁大片上映的时候,我会带着儿子和小侄儿一起去感受一下影院的3D效果,重温一下当年看电影的心情。

在一本书上看见一种说法,说“电影”一词源于《金刚经》里最后一个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回想四十年来的往事,只觉人生匆匆如白驹过隙,真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悲欢离合次第上演,一幕一幕,亦是电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曦:关于父亲
要培养孩子什么
刘湘华:看电影——追忆父亲
他是红糖背后的男人,站在离土地最近的地方
潇湘原创之家‖刘花莹 一屉包子
【原创】你的修养,就是你孩子的教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