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古风雅事,一夜听雨声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春天的清晨,新婚的少妇慵懒醒来,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挂念着园庭院中的花花草草,询问身旁的“卷帘人”,得到的答案是:海棠花依旧。少妇娇嗔:“这么大的风雨,你知道不知道?一定是花稀叶茂,绿肥红瘦了。”

一首短短的《如梦令》,让我记住了“海棠依旧”,记住了“绿肥红瘦”,记住了千年前的那一场“雨疏风骤”。也让我知道:原来,听雨,是这么风雅的一件事。

记得在某公众号上看见一篇文字,历数古人的风雅之事,其中有春游、赏月、喝酒、品茗、写诗、填词等几十项,读来令人悠然神往。一一数来,却发现还缺了一项——听雨。

在静静的夜里,手捧一盏热气袅袅的清茶,听雨滴在窗外淅淅沥沥,闭上眼睛,任思绪随窗外的雨声缠绵交织,湿润、悠远……那样的情境,想想就让人心醉。听雨,难道不是一件既诗意又风雅的事情么?

也许在今人看来,雨点落下来的声音有什么好听的?是啊,今天的雨点大部分是落在彩钢瓦上、钢筋水泥的屋顶上,水泥地板上,声音生硬而单调,只能用刺耳来形容。而在古时候,雨点大多是落在青砖灰瓦上、石阶上、芭蕉叶上、梧桐树上、海棠花上的,那样的雨声听在耳中,要多清雅有多清雅,要多诗意有多诗意。可见,听雨是和环境有关的。

除了环境,听雨,还和一个人的心境有关。同样的雨声,不同的人听来却有着不同的感受。

在多情委婉的的李商隐笔下,听雨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美好期盼;在心系沙场、壮志未酬的陆游笔下,听雨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豪情壮志;在感怀伤春的欧阳修笔下,听雨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无奈;在关心民生的杜甫笔下,听雨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在思念爱人的唐玄宗耳中,听雨是“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的凄苦;在痛失家国的李煜心里,听雨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悲凉。

即便是相同的人,在不同年龄、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也大不一样。

多年以后,李清照还是李清照,雨还是那样的雨,而听雨的心情不同,笔下的文字也大不相同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此时此刻,李清照笔下的听雨是这样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同样是陆游,僵卧孤村时写出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闲憩小楼时,写出来的就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同样是杜甫,春天听雨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秋雨淋湿了茅屋的时候,听雨就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时隔千年,一个人的文字依然如此欲说还休却又明明白白地传达着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想遮掩也遮掩不了。

在车载斗量的听雨诗词里,我最喜欢的要数宋代的蒋捷写的这首《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年少听雨在歌楼上,红烛摇曳,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中年听雨在漂泊异乡的小船上,江面茫茫,水天淼淼,一只失群的孤雁在西风中哀鸣。而今人已暮年,在僧庐听雨,两鬓已是白发苍苍。人生的悲欢离合的都是无情的,且由那台阶前的小雨点点滴滴下到天亮吧。

短短的五十多个字,道尽人生况味,说尽悲欢离合。雨声本无情,听在耳中却是这般多情缱倦,一切只因为诗人的心中有情啊。

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听雨的人依旧无眠。千年前的诗人们用文字穿透时空,把隔了一个世纪的雨声送到今天的我耳中。今夜的我,在雨声中写下一篇听雨的文字,千年之后,又有谁还记得?

佳茗写于2017年6月28日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听雨随想
夜光杯 雨之美
散文天地丨细雨 | 听雨
今夜,雨声潺潺
她(李清照)道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句),笔下的宋词是一朵情花
心情文学 听雨形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