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奶奶和她的“法宝”
userphoto

2022.07.13 山东

关注
天冷了,草枯了,树上的叶子几乎落光了,到处都是一片萧瑟的景象,连太阳都变得懒洋洋的,隔三差五就偷个懒,躲在云彩里不肯出来,即使偶尔出来了,也好像是不情不愿的样子,大地上刚刚感觉到一点暖意,它就加快了脚步跑回家休息去了,因此村里显得更加的冷清,太阳一落山,大地上仅存的一点点暖意也跟着消失了。
小时候,家里几乎没有什么取暖的设备,冬天的夜晚真冷啊,寒风几乎是无孔不入,低矮的草房子根本抵挡不住寒风的侵袭。每到滴水成冰的季节,就盼着奶奶拿出她那御寒的法宝来。

记忆中的“法宝”,是一个黑不溜秋的小泥罐,我们都亲切地称它“火罐子”。奶奶把做晚饭时用的余火盛到那个火罐子里,然后用一个棉槐条或者是腊条编的筐子,我们叫它“烘笼”(在方言里被称为“烘篓”),它的形状就象一个装水果的柳条儿筐,只是开口向下使用,上部是半球型,编好后烘笼上的窟窿大概有一拳大,把它扣在火罐子的上面,然后把它放到被窝里,把床上冰凉的被子搭在上面烤着,当我们钻进被窝的时候,就感到床上已经很温暖了,那种温暖让小孩子不再惧怕寒冷,尽管天寒地冻的时候,那低矮的草房子里,桌子上的茶碗里都会结一层薄冰,可是有了这个取暖神器——其貌不扬的火罐子,那些寒冷好像也可以被忽视。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到村里的小河边去玩,不小心把棉袄弄湿了,奶奶就把火罐子里点上火,把棉袄搭在“烘笼”上给我烤干,然后暖烘烘的穿在身上。据奶奶说,家里如果有很小的孩子,可以把没干好的尿布、小衣服都可以搭在“烘笼”上烘烤。寒冷的早晨,小孩子缩在被窝里不想起床,奶奶就把火罐里点上火,把冰冷的棉袄棉裤给烤得热乎乎的,小孩子就不再惧怕那寒冷,高高兴兴地穿上热乎乎的棉衣起床。
其貌不扬的火罐,在冬天的用处非常大,给我们那些寒冷的冬天带来了很多的温暖。冬天的乡村,大多数人家都会用玉米秸杆或玉米芯或杂木等硬柴火煮饭烧水,炉灶膛里就有很多余火,用火铲装在火罐子里压紧,盖上点热灰即可取暖大半天。我记得奶奶说,往火罐里装火也是有讲究的,先装细小的碳火垫底,再装大块的碳火,上面盖一层热灰,光装碳火容易冒烟不说,那火很快就散发没了热量,而且不能装得太满,满了容易烧坏烘笼,温度不够了时候,用小铲子拨一下碳火就行了。
后来,冬天的夜晚,也用过热水玻璃瓶,把用过的输液瓶子里灌上开水,再用旧衣服一裹,物美价廉的热水袋就有了。但是热水玻璃瓶危险系数很高,一不小心就会被烫到,或者不小心摔地上就碎了,有时候遇到质量不过关的玻璃瓶,一冲开水就会裂开。再后来,出现了橡胶热水袋。在我的记忆中,却始终没有什么能代替那个小火罐。
现在,大多数人家都用上了暖气,再也不会惧怕寒冷,生活赋予奶奶那一辈的人太多的沧桑和磨难,也给了我们无限温暖的回忆。把记忆里的温暖生根发芽记录下来,偶尔回味,也不失为温暖的鸡汤。生活中,难免会有寒冷,可以适当的把它拿出来暖暖心!

能够去的地方很多,能够回的地方太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十年代冬天取暖神器——孩子的热水瓶,爷爷的南墙根,奶奶的热火盆
拔火罐、刮痧能否驱除寒气?
养生堂——拔去病痛一身轻(一)
火罐的使用方法 拔火罐如何操作才正确
买火罐与用火罐这都是很有讲究的
如此拔罐是乱来,专家谈正确拔罐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