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年古刹隆教寺

  

        千年古刹隆教寺

教民为善  名人墨宝  义塾古碑

                     庄和刚

 

定海干石览 长春岭山麓下,有一座千年古刹寺院,林深鸟啼,树密蝉噪,环境清幽。据史记载,此寺始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初名“降钱寺”。因宋太祖赵匡胤年号为建隆元年,遂改名为“隆教寺”,其意为“教民为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称得上千年古刹了。据现任监院悟清师介绍,此寺历史长远,且还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墨宝故事,又现存一块清代的义塾古碑。

          千年古刹承载“教民为善”之意

   

   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载“隆教寺在富都乡之七都,汉乾佑二年建,后烬于火僧。清志度士奠基迁于南屏,大元混一后住持行圆重建选佛堂。”民国《定海县志》:“隆教寺,城北三十五里。”

“降钱”一名的来历。清光绪《定海厅志》记载:“隆教寺始建于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初名降钱寺”。相传,五代十国初,越国与吴国为争夺地盘引起战争,吴国一禅将姜荣在战争中中箭落马,吴军见死不救,却被越军救起。姜荣伤好后,越王钱缪又赠金百两,将姜放回。姜回吴后劝宰相徐温与越王议和,遭到拒绝,反被诬为“吃里扒外”,逐出军营。姜荣见势不妙,便逃到甬东(今舟山)隐居。过了40多年,姜荣已年近古稀,他便用钱缪所赠的百金建寺宇,名为“降钱寺”,自己削发为僧。这就是“降钱”一名的来历。
    隆教寺意为“教民为善”。宋太祖赵匡胤建宋后,年号建隆元年。为迎合上意,遂将此寺改名“隆教寺”,其意为“教民为善”。有史料佐证,在南宋绍兴三十至三十二年(1160-1162),隆教寺重修佛殿后,当时昌国县令王存之撰《隆教院重修殿记》曰:“按昌国之民,居山者,以耕凿为生,濒海者,以渔盐为生。……此寺又建殿,以教民为善,使之知有慈悲,则盗贼为君子,亦有善矣。”可见隆教寺之名,意为“以教民为善,使之知有慈悲,则盗贼为君子”。

      

时有“千僧寺”之称。清光绪《定海厅志》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赐“隆教寺”额,赐重金扩建。据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皇帝下诏书定正月初三为“天庆节”,官员休假5天,全国上下大修寺。当时隆教寺也由朝廷赐重金大建,并赐“隆教寺”额。此寺分前寺、后寺,在当时也可谓规模宏大。且当时有僧众千名,故又称“千僧寺”。

烬于火僧,几度修复。据记载:南宋咸淳七年(1271)冬,寺中有一火僧烤火取暖,困倦入睡,酿成大火。当时寺宇几乎化为灰烬,损失惨重。而且火势殃及山林,毁林千余亩。第二年咸淳八年(1272),由清志和尚募资在旧址重建。元至元二十年(1283),住持僧行园又募资扩建寺宇,重建禅堂。至祖瑛禅师住持该寺方大弘禅法。明清海禁,岛民内迁,寺庙曾几度废弃,又几度修复。

   ·赵孟頫人生最后一幅力作《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据史料记载,元至元年间重建隆教寺后,曾有石室祖瑛、古鼎祖铭、愚庵智及三位高僧大德相继入主隆教寺,才使“名蓝有光”,隆教寺更是声名远扬。

石室祖瑛禅师,系临济宗传人,俗姓陈,号石室书记,又号罢休老子,江苏吴江县人。幼出家普向寺,年十五,祝发受具戒。初从虚谷陵于仰山。闻径山晦机道望,亟往投之,一见契合,遂留掌记。后出世昌国之隆教寺,迁杭州之万寿寺,又主明州之雪窦和阿育王寺法席。晚年得痿痹疾,造一龛曰木裰,日坐其中,不涉世事。元至正癸未(1343)趺坐而化。

古鼎铭禅师(1280~1358),是径山元叟行端禅师之法嗣,俗姓应,奉化人。禅师于元正元年(1341),先住持昌国之隆教寺,又住持宝陀寺,后住持中天竺等道场,历18年,功德无量,朝廷特赐祖铭禅师“慧性文敏宏学普济禅师”之号。径山、隆教、普陀皆建坟塔。著有《四会语录》。

愚庵智及禅师(1311~1378),俗姓顾,苏州吴县人,径山第五十三代住持,净慈寺第六十七代住持。他住持的第一座寺庙是隆教寺,且住持三年,后住持普慈寺,终成元朝的禅教名宿,皇家赐以“明辨正宗广慧禅师”之号。其灵骨分别藏塔于隆教、宝陀和径山三寺。

据现任监院悟清师介绍,目前在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幅书法墨宝,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写给当时的隆教寺住持石室祖瑛禅师的,疏中评价石室长老禅师“学识古今,心忘物我”“捧喝雷霆,显扬圣谛第一义”的佛学造诣。据史料记载,元至治元年(1321)12月,曾在杭州净慈寺的僧人石室祖瑛即将出任隆教寺的住持。祖瑛精通佛教经典,书法造诣亦高。石室祖瑛禅师曾书学赵孟頫,两人相交深厚。赵孟頫听闻石室祖瑛将离杭出任隆教寺住持,便写下了《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又称《为隆教禅师寺石室长老疏》)一文,为其送行。

元代著名的书画家赵孟頫写《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时年68岁写完这幅作品后的第二年6月便怅然离世。一代书画大家长达60年的传奇书法生涯完美谢幕。而此疏则成为其人生最后一幅神作,也成为后世书法爱好者的珍品名帖,现收藏于天津艺术博物馆。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纸本,纵47.7厘米、横333.5厘米,正文凡25行,每行最多7字。全文如下:

  “兹审石室书记瑛公住持昌国州隆教禅寺,凡我与交,同词劝之。处西湖之上,居多志同道合之朋;歌白石之章,遂有室迩人远之叹。第恐大瀛之小刹,难淹名世之俊流。石室长老禅师,学识古今,心忘物我。江湖风雨,饱饮诸方五味禅;捧喝雷霆,显扬圣谛第一义。扫石门文字之业,传潜子书记之灯。鈯斧既已承当,办香须要着落。望洋向若,不难浮尊者之杯;推波助澜,所当鼓烝徒之檝。即腾阔步,少慰交情,开法筵演海潮音,龙神拱听,向帝阙祝华封寿,象教常隆。至治元年十二月日疏。松雪道人书。”

此幅作品为赵孟頫即兴之作,信笔书来。见书体行中夹草,方圆并用,乃难得一见的大字行书精品。评价此疏者众多,均认为此贴运笔婉转停匀,字形遒丽妍润,其圆融如意老辣厚重的成熟技法,无论是整体观之,还是单字拆开欣赏,都蕴含了舒放而不轻浮一种法度,且具美妙多姿的书卷意趣。写完此疏半年后,一代大师赵孟頫传奇人生及书法生涯完美谢幕。

 

“山势有情留古寺”的清幽之境

隆教寺地处长春岭南麓,前有古樟,后在茂林修竹,梵音嘹亮,历史上常有文人墨客进寺礼佛,并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佳章。

万历年间(1573-1620),诗人胡湜与王砺斋、陶梅岑曾作五言诗《游隆教寺》一首,诗中对隆教寺内的环境赞叹不绝。诗曰:
    五月梅雨晴,乘闲过隆教。
  系马问僧居,开门讶客到。
  煮茗酌芳泉,烹葵饭香稻。
  临池觅幽吟,登高发清啸。
  涧逐九溪回,山从五峰峭。
  林深鸟乱啼,树密蝉初噪。
  寂历坐禅龛,缥渺见仙桥。
  邱壑撄我情,山水背俗好。
  清顺治六年(1649)十月,鲁王朱以海监国的南明小朝廷移驻舟山。顺治八年
(1651)九月初二,清军攻破舟山,张名振等被迫护鲁王去厦门投靠郑成功。清顺治九年(1652),南明太常卿任廷贵奉命去苏南联络抗清义军,不料在长白港遇风落水,幸被干石览    渔民救起。任廷贵深知大明朝的大势已去,便在隆教寺削发为僧,并作《皈依》诗曰:

还将不二征西归,未逐黄冠即纳衣;
  力任四十余年事,痴担六十七年非。
  翩翩野鹤随云适,点点寒梅斗雪霏;
  勘破瞿然成正觉,澄潭明月自相依。
  是年十二月,张苍水得知任廷贵落水被救,急忙到隆教寺探望,
到寺中后作《游隆教寺》诗以和,诗曰:
  云林次第望中收,碧涧清泉曲曲流;
  山势有情留古寺,海潮无意到孤洲。
  素冠独许黄冠伍,芳草浑同衰草愁;
  自觉行藏犹廓落,五湖烟雨钓鱼舟。
   此诗
虽为血与泪织成的悲壮挽歌,却也反映了当年此寺的清幽之境。

觉斯义塾——石览  中心小学的前身

在悟清师的引导下,又见到了清咸丰四年(1854)所立的一块古碑。此碑高205厘米、宽68厘米、厚15厘米,碑文用繁体楷书刻写而成,字迹清晰。此碑清楚的记载了当时“觉斯义塾”创办的经费来源、地点、寺产面积,以及管理人员、公议章程等等,是块难得的保存完好地清代古碑。

“觉斯义学”,取孟子“以斯道觉斯民”之意。据民国《定海县志》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廪膳生颜光济等在石览   隆教寺创办觉斯义学。有寺田30余亩,后署厅事王承楷又拨置荡田38亩、山1亩给义学充当学产。光绪三十二年(1960)改为觉斯小学堂。且至光绪年间(1875-1908),隆教寺有住僧近百人,置寺田上千亩。

碑题:宪谕永遵

碑文如下:字四百六十八,土名里念亩,田五亩七分零;干字二百五十七,土名长河塘,田五亩;干字三百五十一,土名塘下,田二亩五分零;朴字五十八,土名河边,田八亩二分零;朴字八十一,土名浦底,田九亩五分零;朴字八十二,土名浦底,田拆一亩三分零;朴字八十七,土名乌柏树塘,田拆六亩零,为义学经费。

又拨寺侧余地一方,为起造义学基地,公举宣讲生,每逢朔望,宣讲《圣谕广训》,并钦定《四言韵文》。嗣经廪生颜光济及生等,呈蒙学宪赐给匾额二方。缘庄内有人阻挠,颜光济自愿推让。又蒙谕饬,生等接充总柱,并保举副柱六名,经管田钱谷,当将义学内一切事务协同办理。现在公议章程十二条,呈请分别详谕给示碑等情到厅,据此查阅所议章程,均属妥协。除具文通详各大宪立案,并撰碑记给发该柱首等,自行勒石,以示永远外,合行谕饬。谕到,该柱首等即便照议经理,务期合力同心,共襄善举。俾贫寒子弟教养有资,切勿始勤终怠,致有废驰之虞倘有外人,敢于争管塾事或更改塾规,许即指名呈控到案,立予提究,决不宽贷,毋违,特谕。

咸丰四年九月 日给 

觉斯义塾总柱:周汝锡、周盛爱、颜海安、颜伟榖

副柱:杨予梅、鲍富意、袁必大、周继旦、颜伟奎、周盛佐

仝立

义学亦称义塾,由官款或地方公产或个人捐资或多方凑集款主而设立的免费学塾,主要是招收贫寒子弟免费入学。义学发给书本、文具、教材《百家姓》《神童诗》《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及《四书五经》为主,也学尺牍、写字、对课、找算盘、作文等。办学各事项有人专管,塾师应聘而来。

觉斯义塾是现石览   中心小学的前身。史料记载,民国10年(1921),觉斯小学堂有1个班,学生21人,教员1人。民国11年(1922),石览  大卢庙办起了初小班,隆教寺改设高小班,总称“石览   小学”,学生40余人,教员2人。民国17年(1928)称“觉斯初级小学”。至民国30年(1941)开办在隆教寺的高小班并入大卢庙,学校更名“石览   乡中国国民学校”,1950年9月舟山解放后更名为“石览   乡中心小学校”,有6个班,学生140余人,教员7人。

 1949年隆教寺成了溃败的国民党军队的军需仓库。1950年5月舟山解放后,由人民解放军接管。1994年,国家宗教政策落实后,信众集资在旧址重建寺庙,建造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厢房、斋堂等,1996年8月,经定海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开放寺院。2009年后,又筹资建造了圆通殿、东西厢房等,全寺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圆通殿供奉毗卢观音,高7米许。

“山势有情留古寺,海潮无意到孤洲”,不妨走近千年古刹隆教寺,感受“教民为善”之意,品味这座古刹的岁月沧桑、历史记忆与文化积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子昂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放大版15张
元代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卷》
赵孟頫行书《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赵孟頫《送瑛公住持隆教寺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