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师大听讲座

上午听了华中师大文学院林岩老师的讲座,以范成大为例,讲宋代“退居型士大夫”的问题。讲座中,发现林岩老师的眼中不时会放出光芒,可见其对研究对象的喜爱。其授课也颇生动、幽默,印象最深的当属那句“诗歌非只是精神性,还有物质性、社会性的一面”。讲座中提及宋诗生活化的方面,比如昼寝、闻香、赏梅等,并说起曹逸梅的相关论文。当然,关于昼寝、香料之类,小说研究中也有不少。诗文与小说之间的关联,渐渐有了新的体悟。文学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文学本身,当打通文史,做更宏观的研究。同时,不能只把文学作为死的材料,而应该让其与当下、与自身发生关联。

晚间两场讲座,因为时间关系,略显匆忙,不过还是收获满满。最大的感悟就是,听老师们讲述他们的文章,与在书桌前看有大不同。论文只是把论证过程呈现,但现场讲座却会拓展很多。俺最感兴趣的,是老师们如何发现这一问题、怎样设法解决,以及老师们的求学经历与学术规划。第一场是何诗海老师,题目是《“明文第一”之争》,这篇文章发表在《文艺研究》2019年第8期,此前曾经拜读。何老师文章的特点是视野宏大,资料翔实,能从纷繁的文献中梳理出一条清晰脉络。过去俺主要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明清小说,视野真是狭隘,这宏大气象是自己需要不断学习的。

第二场是暨南大学的王京州老师,题目是《类书研究的传统与使命》。王老师来讲座真是颇为惊喜,因为前几天刚刚拜读了李浩学长写的王老师新著(《北望青山:年谱中的那一代学人》)书评。讲座伊始,王老师说来师大是一场朝圣之旅。原来师大文学院前辈张涤华先生曾较早关注类书研究,其本科论文《类书流别》堪称经典。又说起张涤华先生,也曾打算请程千帆先生来师大任教。虽然程先生去了南大,但也留下一段佳话。想起师大历史上杰出老先生们,他们都曾在大作家、名作品的研究上占据制高点。想想自己,真是汗颜,入学虽近一年半,但却进益无多。师大真是读书的好地方,这里没有大都会的喧嚣与浮躁,因与南京地缘相近,隔三岔五便会有最爱的南大学人讲座。有时候想,人生真的很奇妙,从九年前去南京读书算起,身边的师友人多有南京印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选准导师入对行
朱锐泉:清风细雨不须归—2019合肥行记
个人记忆:离开查老师的日子
陈超诗学讲座《未来的旧录像带》出版
名家访谈15 | 代钦:从草原来到数学教育与数学文化殿堂
《神木方言研究》后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