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师大听讲座之二

2020年9月27日 文学院二楼会议室

许结老师:汉赋的文运与史述

2020年9月29日 文学院二楼会议室

胡传志老师:陈垣的史学成就和治学方法

2020年10月14日 文学院二楼会议室

李平老师:治学技能漫谈——述论考评

三种素养,四个技能

三种素养

1.学术热忱

学术热忱是就感情方面而言的,有了感情才能用心专一,厚植根基。世上有两样东西会让我们如痴如狂、甘心驰骛,那就是感情与名利。

2.思想境界

思想境界是就志向方面而言的,有了志向才能立意高远,气象阔大。

3.思辨水平

思辨水平则是指思维训练来说的,有了思辨能力,才能运思精密,无懈可击。黑格尔《小逻辑》。要读一些自己不懂的东西,这样才会时时进步。

台湾颜昆阳曾把“做学问的人”大略分为四等:一等,思想家;二等,通学;三等,专家;四等,学究。学究以下,则不必论。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面向大众的读本,理校

杨明照《增订补注文心雕龙》,对校,只校对自己可以把握的地方。

四个技能

述——学科材料的梳理技能(取舍、归纳、对比……)

论——文章著述的创新能力(提出原创观点,尝试新的诠释……)

考——悬疑问题的考辨技能(证据链、推理、反思、想象……)

评——优劣得失的评品技能(有眼光、善概括、知优劣……)

沈约《谢灵运传论》 强调情和采

钟嵘《诗品序》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傅伟勋《从德法之争谈到儒学现代阐释学课题》:集中论述了“创造的阐释学模型”,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创谓

刘勰自述《文心雕龙》写作方法:若乃论文叙笔,……

黄侃论《文心雕龙》的自然之道:“《序志》篇云:'《文心》之作也,本乎道。’案彦和之意,以为文章本由自然生……《文心雕龙札记》

《文心雕龙·知音》论六观

2020年10月19日 敬文报告厅  下午2点半至4点半

江弱水老师《我——说——<野草>——论鲁迅的叙述与自我及悖论》,主持人:刘运好老师

二人为大学同学兼室友,刘戏称自己是陕北老农民,江是江南秀女子

认为当代最好的诗人是张枣

我:关于我的自我叙述

任何一个人都被自己的角色所规定,也被自己的故事所规定。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也都构造一个叙述。身份由我的故事所规定。

“一切没有被说出来的,注定要消失”——米沃什《路边狗·语言的力量》

故事等于存在,没有说过就等于没有活过。

《伤逝》是写给周作人的。

2020年10月20日 文学院四楼会议室上午9点至11点半

陈文忠老师《国学:一个中国人的人文学养》,主持人:侯宏堂老师

纲目

一、“国人国学”的传统:从孔子到朱熹

二、“学人国学”的诞生:"国学”宣言"

三、“学人国学”的贡献与流弊

四、“国学”:一个中国人的人文学养

五、"国人学养”为归宿

一、“国人国学”的传统:从孔子到朱熹

(一)“国人国学”的宗旨:“止于至善”

“国学”的性质: 一国固有之学问——“人文学”

“国学”的精粹:从《五经正义》到《四书集注》

“国学”的目标:《大学》 的“三纲八目”

以人为本,人文化成,提升国人的人文学养,培养“修已安人”“内圣外王”“止于至善”的君子。

2、朱嘉“国学”:以《四书集注》教

《大学》 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心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小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大学章句序》)

3、“五经.四书”传播史即“国人国学”接受史西周:“先王 《诗》《书》 《礼》 《乐》 以造士”《礼记 王制》

春秋:孔子整理“六艺”,“以诗书礼乐教”(《史记》) ;

战国:从孟子到荀子以《诗》《书》 《礼》《乐》 “劝学

汉代:“ 五经博士”授《诗》《书》《礼》 《易》 《春秋》 ;

南北:《家训》 以(诗》《书》 《礼》《易》 《春秋》 “勉学”

隋唐: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是“先唐经学”之集大成:

宋元明清:朱嘉《四书集注》——《五经正义》的“精义版”

4、张潮《幽梦影》:“注旧书”胜 “著新书”

著得一部新书,便是千秋大业,

注得一部古书, 允为万世宏功。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

怀特海:“ 欧洲哲学史,柏拉图学说的注释史”。(《过程与实在》)

二、“学人国学”的诞生: “国学”宣言

(一)《<国学季刊>宣言》要义(1923)心一、三百年国学研究的成绩——“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一)整理古书:校勘、训诂、辨伪

(二)发现古书:如宋元词集等等

(三)发现古物:甲骨文、鼎彝、壁画等等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 1923)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937)

二、三百年国学研究的缺点

(一)研究的范围太狭窄了:“儒书一尊”、 “经学的丫头'

(二)太注重功力而忽略了理解:

“有经师无思想家”

“有校史家无史家”

(三)缺乏参考比较的材料:

脱不了一个“陋”字

不知道近视眼而不戴眼镜

三、现在和将来研究国学的方针

(一)扩大研究的范围: “国故学”:国粹与国渣(二)注意系统的整理:

(甲)索引式的整理:

“十三经索引’”

“杜诗引得”

(乙)结账式的整理: “总结过去,预备将来”,即“学术史研究”

(丙)专史式的整理: “中国文化史”

(三)博采参考比较的资料:打破闭关孤立的态度,要存比较研究的虚心

四、结语:国学研究的三个方向

第一,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

第三,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

*注:部勒——分门别类的整理。

(二) 《<国学季刊>宣言》的意义:

《<国学季刊>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现代

*“学人国学”的诞生:

1、明确了国学研究宗旨:“整理国故”

2、规划了现代学科体系:“中国文化史”

3、拓展了现代学术方法:“比较文化学”

4、形成了现代著作形态:“注疏”到“著书”

三、“学人国学”的贡献与流弊

(一)“学人国学”的贡献

1、余英时:《<国学季刊>宣言》的贡献:

我特别重视这篇《宣言》,并不是因为它为中国人文研究的规划已到了完美的地步。相反地,从今天的眼光看,其中可以批评之处甚多,专史的分类尤可商榷。

我重视它,是因为这一设计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确实发挥了重大的导向性作用。从一九二二到一九四九年,“ 整理国故”的大运动大体是朝着这一方向进行的。“五四” 以来出现的“国学大师”,尽管治学途径各有不同,整体的看,都是在各门专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学者。他们之中,有些建立了专史的架构,有些更从专史上攀通史的架构(《“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

2、胡适“国学研究系统”的规划:

我们理想中的国学研究,至少有这样一个系统:中国文化史:

(一)民族史

(二)语言文字史

(三)经济史

(四)政治史

(五)国际交通史

(六)思想学术史

(七)宗教史

(八)文艺史

(九)风俗史

(十)制度史

余英时:胡适的《宣言》,“其中可以批评之处甚多,专史的分类尤可商榷”。

3、 《<国学季刊>宣言》与20世纪“方法论’

以胡适的《<国学季刊>宣言》为起始,20世纪中国学界出现了三次“方法论”热。

每一次“方法论”热,都开拓了学术视野,深化了学术研究,推进了现代学术史的发展。

第一次: 20世纪20年代一胡适《<国学季刊>宣言》,历史的眼光与比较的方法

第二次: 20世纪50年代——艾思奇《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方法

第三次: 20世纪80年代——江西社《外国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西方现代文艺批评方法”

(二)“学人国学”的流弊

1、楼宇烈:从“经典”到“材料’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

这12本书是中国文化内容的根源,不管是论述哲学思想,还是论述文学历史;不管是讲政治、经济、法律,还是讲农、工、医科技,都离不开这几部经典的根本理念和价值观念,引经据典都不心会超出这12本书。(《中国的品格》)

“12本书”:“ 五经”“三玄”“四书”,实际是9本书。

2、“学人国学”与“国人学养”的割裂

1、学问态度:从“宗经”到“材料,整理国故取代人文学养。

2、学术形态:从“原典”到“概论”,阅读概论重于亲近原典。

3、学问方式:从“智慧”到“知识”,知识梳理重于智慧体悟。

4、学问能力:从“学养”到“记忆”,机械记忆重于内在学养。

5、学问目的:从“为己”到“为人”,“学位”重于“品味”。

3、钱穆:对当年“读书风气”的批评(1935 )(甲)“最近的读书风气”

第一,只注意在各自做各自的专门家,或教人去做专门家;

第二,犯有陈澧所谓“不肯读一部书,其祸足使天下乱”的旧毛病;

第三,读书只为是供给我著书的材料,著书便是我自己学问的表现。

(乙) “读书风气”的危害

“上述风气,读书只会愈读愈生僻,绝不会耐心去读人人必读之书。只会愈读愈疏略,决不会读到熟读成诵。读书的成绩,只是一批批的论文和著作,专家和发现,却不会从读书中造就对政治、社会、民族、”文化有力量有效益的学者。

(《近百年米诸儒论读书法》1935年《益世报读书周刊》)

四、“国学”:一个中国人的人文学养

 (一)“六数”信仰与中国人文学要义

1、“六书”与文字学—— “小学

2、六经” 与经学——经

3、六家”与史学——“史”

4、“六家”与子学——“子”

5、“六义”与诗学——“诗’”

6、“六观”与文章学——“文”

7、“六法”与画学——“画”

8、“八法”与书学——“ 书”

“经史子集、 诗文书画”,一个中国人的人文学养!

(二)“经史子集”是一个生命整体”

1、叶燮:宇宙之道寓于“理、事、情

自开辟以来,天地之大,古今之变,万

必汇之赜,日星河岳,赋物象形,兵刑礼乐,饮食男女,于以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蔽之:日理、日事、曰情( 《原诗·内篇下·三)

“学问”: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国学”:国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国人学养的典范:从苏东坡到钱锺书

1、苏东坡:“士林全才”

余尝言古今文人无全才,惟东坡事事俱造第一流地步。六朝以前无论已,自唐以下,李太白、杜子美以诗名,而文与书法不甚爆。韩昌黎以诗古文心名,而书法无称之者。白乐天以诗名,而文与书法俱不传。陆放翁以诗名,而文与书法亦不传。此世心目为诗中大家最著者也。即同时欧阳永叔、王介甫,古文为大家,诗亦名家,无书名。曾子固古文为大家,并无诗名。即子由古文为大家,诗亦次乘。

东坡则古文齿退子而肩庐陵,踵名父而肘难弟,故有“韩苏”““欧苏”“三苏”之称。诗则上接四家,空前绝后。书法独出姿格,不袭晋唐面目,与山谷、元章、君谟,并号大家。至标举余艺,以心雄健之笔,蟠屈为词,遂成别派,后惟稼轩克效之,并称苏辛”,画墨竹,齐名湖州。乃复研讲经术,作《易传》《书传》,文人之能事尽矣。若其忠实孝友,要为冠罩千古。

(张道《苏亭诗话》)

2、钱锺书:“学界通人”

打通经史子集一《管锥编》

打通诗文书画一“通感”

打通南学北学一破除学派偏见

打通东海西海一中西相互照明

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五、“学人国学”以“国人学养”为归宿

1、 人文学研究的目标:

“学人国学”以“国人学养”为归宿。

2、人文学研究的根柢:

人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化元典为根底。

3、人文学研究的视野:

把专业学科置于人文学体系中考察;

把专业学科置于生命的整体中考察。

林毓生:“人文研究的中心目的”

什么是“不以考据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呢?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人文研究。所谓人文学科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人的学问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学问。这种研究要了解:

(一)人是什么?

(二)人活着干什么?

(三)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而人文研究的中心目的是寻找人的意义。

(《不以考据为中心目的之人文研究》)

钱锺书:“六艺一心”与学问的整体性

盖人共此心,心均此理,用心之处万殊,而用心之途则一。名法道德,致知造艺,以至于天人感会,无不须施此心,无不得证此境。或乃日:此东方人说也,此西方人说也,此阳儒阴释也,此援墨归儒也,是不解各宗各派同用此心,而反以此心为待某宗某派而后可用也,若而人者,亦苦不自知其有心矣。心之作用,或待某宗而明,必不待某宗而起也。(《谈艺录·补订本》第286页)

补订:有论神秘经验非一宗一派所得而专, 取譬于黄金可铸各种货币,通用虽异,而本质无殊。《谈艺录。补订本》第601页)

“人共此心,心均此理”

“用心之处万殊”——一心开出百家思想,

“用心之途则一”——百家汇成心之整体。

人共此心,心均此理;

各宗各派,皆备于心!

结语

以“国学经典”为中心

以“国人学养”为归宿

中国的“经史子集”

西方的““宗哲史诗”

根源于生命的整体

涵养于整体的生命

“国学”三部曲

“国人国学”:读书——做人——成事业

“学人国学”:读书一一做人一做学问

2020年10月22日 文学院二楼会议室下午2点半至5点

方维保老师《一个文学造像的古今穿越与跨境旅行》

方维保老师为我们上课,一口气讲了三个多小时。好久没有听现当代文学老师授课了,有种回到大学课堂的感觉。方老师细致讲述了《斩美案》《红与黑》《人生》等作品,以宏大的视野分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具体可参看其论文《一个文学造像的古今穿越与跨境旅行》(《文艺争鸣》2020年第4期)。

2020年10月22日 5号楼204教室 晚7点半至9点

鲁国尧先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侵入”》,主持人:储泰松老师

八十三岁的鲁国尧先生,全程站着讲了九十分钟。大一时候,现代汉语老师是南大博士,从他口中第一次知道鲁先生。大二语言学、语法学课堂,老师也是南大博士,依然经常提起鲁先生。不想今晚竟然有缘一见,整场讲座下来,真是感动连连。老先生的学识自不必说,单那风骨就让人深深着迷。老先生的学问怕是穷其一生也无法比肩,希望品行上可以向他看齐。

2020年10月23日 云讲座

苗怀明老师《恢复并建立视野开阔的大通俗文学观》,主持人:马珏玶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人必知的国学常识,你要全部记住,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谈白雉山的楹联
国学基础,国人必知的77个文学常识
诗性文化土壤中自然开放的花朵
《文心雕龙》王志彬注释,前言,刘勰简介
浙大吴秀明:史料搜研的训练,直接影响一个学者日后的研究及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