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给罗宗强先生的一封信(20100331)

罗宗强老师:

您好!我不知道您能不能收到这封信,也不知道您还带不带徒弟。我爱极了您那本《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史》,我已经三十岁了,怀着对文学的热爱,跨考了两次人大古代文学研究生,可是英语都不过。落地者一再赴考,已经够自强不息了,可是文学不是自强,不是奋斗,文学只是喜欢。苏轼说:君才高力强,积学数年,必可得道,然其实皆命也。可我终究不能像他那么豁达。我就像一个孩子,自己心爱的玩具被打碎了,看着一地的玻璃不知所措。

他们都说我是哑巴

可我不寂寞

因为我有钢琴

        -------电影《钢琴课》

您在书里说,书斋生活别人看来是非常寂寞的,但是只有自己才知道其中的乐趣,其乐无穷并且不足为外人道。我每次看见您书后的参考书目,那浩如烟海的古籍,都深深地被您的治学精神感动了,如果有这样一个师傅带着我修行,那该有多好啊!也许我永远只是那个小王子,守着自己小小的星球,不断挪动小板凳,只为一天能看见四十四次落日。每当我失落的时候,我就一遍遍读您的书,每每都被您书中浓郁的诗情和思想的光芒感动得不能自己,而这强烈的情感又是在极其朴实的文字里表达出来的。像喜欢李商隐诗的那个姑娘一样,我发出这样的感叹:谁能有此?谁能为是?纪伯伦说人生有三样东西不能少,知识、激情、爱,在您的书里我都看见了,这绝不是溢美之辞。也许您不知道,那些文字如何像一良药在那无边的黑夜里,抚慰我千疮百孔的心。

朋友问我为什么学习,我说为了修行,修行又为了什么?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画家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那永恒的最后一片叶子上。只想在有生之年,达到艺术的致境,在我转身离去的瞬间,生和死都没有了意义,时间的分分秒秒都不再飞逝,因为生命必须奔赴永恒的征召,他轻装启程,把一切记忆都留在了孤独凄凉的美的形象里。

司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

维特根斯坦说:我度过了美好的一生。

而我死的时候,请沉默的世界为我写下,我已经见过人类群星闪烁时!

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了那如云雾般的人生

泰戈尔

俄罗斯汉学家在自己墓碑上写了一个梦字

这个可爱的人啊

你可知道

中文的这个梦字意义有多么深邃

   而我宁愿此生此世在美的天国里

   长睡不醒

   您在《文心雕龙手记》中,专章论“情”,您说文学中许多重要的诗学概念都是与“情”相关的,如“情采”、“风骨”、“养气”等。那是因为您就是个诗人学者。

纵观一部中国文学史,就是一部情史。作者情动而辞发,读者披文以入情。如果世界上没有文学,那该多寂寞啊!怪不得香港那个作词的林夕说:天大地大,世界因为有你,才会变的闹哄哄。您的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现在年纪大了,看着窗前寒夜萧瑟的白杨,总是浮现出故乡的榕江”。我不知道榕江在哪里,但是我感到您书里无所不在的对故国对家园的热爱。如同元勰的那首诗:问青松,青松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如古同。苍茫的空间里,有一种时间感,在朴实的文字下是他对故土家园的眷恋;张协“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典故的运用使故乡之思带有人生如梦的感慨;王维“来日倚窗前,寒梅着花未”,没读这首诗前,我看见王家卫电影里,男主角说在外面闯荡这么多年,不知道故乡的梅花开了没有。也许好的电影镜头就如诗一样,而好的诗也像电影一样,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梦境,“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老舍先生也说:你问我爱北京的什么,我说不出来,也许是后海雨后的一只蜻蜓,也许是玉泉山的倒影,反正我说不出来。我始终想不通,这么爱北京的人,北京却容不下他。您说这种对故乡故土的眷恋,是中国文学里最宝贵的东西,一个不爱故乡的人,又怎么谈得上爱国。连大道学家朱熹也不免在诗里真情流露,“万里故园今夜永,遥知风雪满前山”。

《天堂电影院》里师傅对托托说:出去了就不要回来,忘掉这里的一切,永远不要回来。可是来北京八年了,永远难忘的还是故乡的一草一木。去年带着儿子漫步在故乡古城西安的护城河边,儿子说妈妈我终于看见大海了。我也曾经以为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才会恋小河,可什么是海,什么是河,那原不是一句话就能说得清的。而我那年幼的儿子又怎么会明白,孩子的异乡是妈妈的故乡,妈妈的故乡是孩子的异乡。我的家在古城西南的护城河边,也许别人提起西安,就是大雁塔、兵马俑,可我只是不断地浮现出护城河。我永远忘不了,父亲骑着单车,指着城墙对我说:孩子,如果有一天你走丢了,不要怕,只要沿着城墙就可以回家。父亲啊,三十岁的我,还在寻寻觅觅,不知道心灵的家园在哪里!我是父亲的女儿,我身上流着父亲的血。小时候,父亲说孩子你看,那些周朝的铜器,在过去的三千年里已经有好几百个主人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永远拥有一样东西。感谢父亲,给我一个诗意的世界;感谢父亲,把自由作为礼物送给他的女儿。

不久前大伯去世了,我忽然感到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并不多了,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本来是要安慰他,可他却说:我知道了,只是时间到了,没有什么。所以孩子,你只能把自己的每一天过好。看着窗外的树叶,已经抽出了嫩芽,我仔细观察过,那最嫩绿的日子也就几天,然后转为深绿,秋天的时候被雨打风吹去。想起美好的学生时代,如此清晰,又如此遥远,而我已是那深绿的叶子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离开校园八年了,八年的时间您写成了《魏晋南北朝的思想史》,而我从一只毛毛虫变成蝴蝶,可每一次的蜕变,真的很痛很痛。

听着维瓦尔第的《四季之冬》,心里非常凄凉。看着年迈的父母为我担心,我真想对他们说:妈妈啊,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做,想做那渡船的船夫!

问人间谁是英雄

我常常想到一千多年前的刘勰,三十岁的他,在深山古寺里,伴着青灯古书,研读文史哲方方面面的古籍,正如您说的一样,他对作家作品精炼简当的评论,那绝不是泛泛而读就能获得的。一个不懂得读书乐趣的人,如入宝山,空手而归。我常常觉得上天真是眷顾我,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宝藏,而别人都无视这耀眼的光辉,他们只盯着手中的面包,而看不见群星的闪烁。您在《隋唐五代文学的思想史》中说,理论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往往并不同步,情况往往是,理论的发展在文学繁荣之前或之后,之前是准备,之后是总结。这让我不禁想到理论的高峰《文心雕龙》和唐诗创作的高峰必然有某种联系,以时日,如果有老师指点我,我一定可以找到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唐诗风神中许多重要的理论和美学范畴,我觉得都来源于《文心雕龙》,如“清丽居宗”、“自然之趣”、“虽奥非隐,虽美非秀”、“夸而有节”、“异音相从谓之和”、“物色”、“风骨”。而唐代的大诗人对这一时期的诗人也倾慕不已,李白之于谢眺,杜甫之于何逊、阴。徐复观先生也说,如果想从思想史和理论的角度把握中国文学史,必须吃透文心。日本的斯波六郎从二十九岁开始研究《文心雕龙》,他还没有研究完就去世了,生命真的是太宝贵了。您说常常惊叹像王弼这样一个只活了二十四年,从人间匆匆走过的青年,何以会有那样不可思议的严密高度的抽象理论思维能力,何以会有那样深奥的理论创造。我已虚度三十载,不想再苟活了。我想把自己三十岁以后的人生奉献给这部精美的美文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有时候,我不知道我是喜欢文心的理论还是文字的美,不过没有关系,这一切结合地那么完美,令我“万古魂动”!就像热恋一样,莎士比亚说朱丽叶就是东方就是太阳,《文心雕龙》有如黑暗中的光亮,照亮我漫漫的人生路!帝王将相都已灰飞烟灭,而《文心雕龙》的光芒却穿越千年,隔着时间和空间的彼岸,与我们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倬彼云汉,在天为章”,我就像一个爱看星空的孩子,那耀眼的光芒让天地万物黯然失色,怎能不让我魂断梦牵!心哉美矣,此情此景,难道特为我辈设哉!人类的社会能够进步,就在于不断有人走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您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之所以得到发展就在于脱离了政教,而醉心于他本身。真的,您的学术论文都那么有诗意。张少康、徐复观、葛晓音老师的文章我都喜欢,可通过文字我看见的是治学严谨的学者,可是通过您的文字,我看见的是一位诗人。您还说,如果文学不能够展示心灵,那么就失去了独立的意义。理论研究的意义不在于品第高下,而在于指出特征、规律、经验与此种特征、规律、经验之价值。我想,国家的进步就在于,不同的思想能够自由的表达。那年在香港太平山顶,我记得一边是FL功宣传单,一边是解放军,因为解放军只管治安。我对香港的印象,就是他的城市品味;真正的贵族并不是像暴发户一样穿金带银,而是他们生命有一种洞见,那里有一种味道,一种诗意。我经常对比港版、台版、大陆版的同一本书有什么不同,大陆的书删节很多,这就像弱者不能容忍别人指出他的缺点,而一个强者总是海纳百川。您也说了,您之所以醉心于魏晋,就是因为他是中国文学与政教走的最远的时期。您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话语权力的掌控在某些时候发展了文学,如建安时期;而在更多的时候,禁锢人的心灵,与文学自身发展背道而驰。我看了那么多中国拍的战斗英雄片,都没有一部没有英雄的《西线无战事》震撼我的心灵,为什么?区别在于有没有对生死大问的追问和对人性的关怀。真宰弗存,翩其反矣。不去面对,如何反思;不去反思,如何进步!

我真的不明白,中国的教育制度为什么要摧残活人,当代的学生比之范进尤为可怜,因为范进毕竟考的是中文。这就像一个人明明带着宝石,却喜欢别人的石头;而那带着石头的人,又被宝石炫目的光芒所吸引。我想到宇文所安,这个为唐诗而生的美国人,他对中国的典籍熟悉到信手拈来,又不受时空的限制,如天马行空般遨游在中国文学里。还有《源氏物语》中那些日本宫廷女人们,她们吟唱的可都是唐诗啊!战火纷飞的抗战时期,中日两国的学者在各自的国家里潜心研究《文心雕龙》,为战后交流做准备,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一切终将黯淡,唯有智慧与美长留人间,在岁月的深谷里闪烁着光芒。现在,有几个中国人,愿意坐下来把全唐诗看完,感受那汉字的魔方!

一开始看文心时,我只是通过直觉感到文字的美,可我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就像王子遇见了美人鱼。情不知所起,一网而情深。我就随身携带,不看注释,反复看那三万精妙美文。漫漫长夜,我把身心沉浸在里面,不停地追问,终于拨云见日,如刘勰所说你觉得难,其易也方至。不过我还是怪刘勰把文字写得太美了,于是“言隐荣华”,就像看见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你怎么有心思关注她的内心世界,可等你真的了解了她,发现她其实是“丽而动”的。这部体大而虑周的著作,对之前的文学理论和作家作品都进行了梳理,并对之后的文学理论和美学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每一种文学思潮,不在于他说了什么,他说了多少,而在于有没有独创性。很多人说文心的思想没有独创性,只是总结,但我不这么认为。他是总结,但是折中地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那么就已不再是原来的思想了,这就是独创性,就像黄色和红色合成桔色就成太阳的光芒。正如您所说的一样,刘勰远远地走在了时代和文学发展规律的前面,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只有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可媲美。

您说《声无哀乐论》是文学理论的先声,这一点很有独创性,把艺术客体和主体分开了“心之为声,诚为二物”,您说这样强调了审美主体的作用,审美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创造。就像您说,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庄子。我想,就像听音乐一样,有些人听着伟大的音乐睡着了,而另一些人他们的心都被揉碎了。张少康在《文心雕龙与书画乐论》也提到《声无哀乐论》,他说这样把审美客体独立出来,有利于对各种文学体裁进行探讨。对文学体裁的充分重视和对作家个性的尊重,正是文学自觉时代重要的特征,《定势》、《体性》、《才略》,兴宏膳说文心中提到的作家有四百多个,其实《文心》就是一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文学史,甚至还是史书的补充。《比兴》、《夸饰》、《物色》篇里面对《诗经》的评论全面而深刻,“思经千载,将何易夺”;他说《楚辞》“异乎风雅”,但又高度赞扬他“自著伟辞”,而刘勰的矛盾也正是中国文学史的矛盾,到底是“发乎情”、还是“止乎礼”?您说如果没有情感没有内心世界细腻的展示,那就失去文学独立的意义了。虽然中国的文学思想不断地在两极徘徊,而那些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其实都是“发乎情”的,就像崔莺莺蓦然出现在佛殿上,她的光彩照亮了整个黑暗的时空!正是这与人生遭际的悲欢离合所产生的最真挚最感人也最纯净的感情,千百年来,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使他们才有勇气面对人生的虚无。文学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礼教走到极端反而禁锢人的心灵,而那些有着浓烈悲情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作品却潜移默化对人们进行了礼教。游国恩先生说,一种文学思潮能够形成并传承下来,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刘勰及其《文心雕龙》,还有那许许多多为文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他们的名字及其不朽的著作都刻在星星上。我常常感叹,像杨亿这样一个从小被称为天才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不过也就一闪而过。而唐代又有多少同样伟大的诗人,被李杜的光辉掩盖了,是幸还是不幸?仿佛一个禅宗的公案。

而我最喜欢的是《知音》篇,这是中国文学理论上难得的从文学内部发展规律讨论的鉴赏论。知音难求,千载不遇。如果刘勰没有遇到沈约,那么茫茫天地,独对一生,何其寂寞。一部《庄子》,好像是在和惠子吵架,但是惠子死了,庄子却寂寞了。一个有知音的人,那怕他是敌人,都是死而无憾的。“文帝以位尊而减才,思王以势窘而溢价”。他们都说曹丕因为王位的争夺排挤曹植,可我觉得曹丕就是觉得自己的帝王之冠没有生命,而曹植的文章将成为不朽之盛事。曹丕不断地排挤他,正是因为是曹植的旷世知音,他嫉妒了。曹丕在文论里不谈曹植,因为他不想面对,正如我们不会把暗恋的人挂在嘴上,而相爱的人其实是不用说的。曹丕在嫉妒的同时也沉醉了,所以他忘了“诗穷而后工”这个永恒的规律。见异为知音尔!我常常为李白和杜甫这两个伟大诗人的友谊感动,杜甫为李白写的“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就是知音;苏轼在人生最苦闷的时刻,吟诗聊以自慰,他没曾想到在他的窗下居然有一个姑娘黯然神伤,那就是知音;《论语》里说,有些人和你呆了一辈子,却形同陌路;而有些人在路边说了会话,就相见恨晚。那就是知音;还有聊斋《石清虚》里那个石痴,他是灵石的知音,灵石也愿意为他粉身碎骨,那就是知音,杜甫说“汝书尤在壁,汝妾已辞房”,超越了生死超越了人和物,弥漫天地间的只有一个情字。《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看《西厢记》,看到“落红成阵”,这时候片片落花洒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书上,于是两个看书的知音变成了书中之人。林黛玉这个如诗般的生命,听到《牡丹亭》,情灵摇荡,正是因为她是一个有高度鉴赏能力的知音。“西厢记妙辞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就是曹雪芹作为知音对他们的高度评价!大家一直在讨论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人物的命运和线索是否吻合,可是知否?知否?伟大的艺术不是模拟,而是有没有艺术的灵气,是否气韵生动、声动简外,能够云霞漫天、回翔万状!

我的信仰就像蓝色深海

我曾经无数次想像自己见到大海的样子,我以为我会吟诗,但是我没有,我无言地面对大海,看着孤月浪中翻,任海浪冲击我的心灵。看着暮色苍茫的大海,我终于明白了那首小诗:月黑见渔火,孤光一点萤;微微风促浪,散做满天星。天上的星星与大海里的星星交相辉映,这一刻我此生难忘。真的,我觉得好诗不是背下来的,他是自己就浮现在脑海里了。他们总问我为什么不创作,看着那些有着繁星般光辉的作品,我觉得自己太渺小了,我无从下笔。就像面对沉默的苍穹和夕阳的余晖,我们又能说什么。

我想人追求的东西,除了基本生理需求和感官愉悦外,那么就只剩下两样,一个是美,一个是力。两样东西都是那么深邃,那么丰富。那么在两者之间我当如何选择呢,我考虑的结果是,如果必须两者择一的话,那么我选择美。这更符合我的性格,我对美的东西极为敏感,一颗树、一条小巷、风声、光影,随时随地唤起一种情绪,和我对一种境界的憧憬。

然而这一切,又是何其不和时宜啊!

生命的真谛就在这平凡的瞬间,除此之外,并无它物,明知是幻觉,却宁愿在幻觉中沉醉。

我笑了,因为我有诗;我哭了,因为我只有诗。

有时候,热闹其实是寂寞;寂寞其实是热闹。

二十岁的时候

看见霸王别姬里的关师傅说

人啊就要自个成全自个

说完他就轰然倒下

黑暗中的我

泪流满面

我想总有一天我要放弃一切去从事我钟爱的文学道路

三十岁的我

一再赴考

行行重行行

我的脚累了

心困了

可心中那清澈高远的境界还是那么遥远

悟空去找师傅

师傅不应

悟空哭了

那是他一生唯一一次哭了

我也哭了

为他也为自己

袁行霈的师傅是林庚

胡晓明的师傅是王元化

葛晓音的师傅是陈怡惞

中国的古典文学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

    我曾经深深地被殷海光和林毓生那跨越大洋彼岸的师生关系感动了。我渴望这样一种师徒关系,那是无休止的追问精神,不断地交谈,寻求启示,提出问题,不求定论,有如禅家的公案。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老师,还有没这样的学生,还有没有这样的治学精神。本来我想调剂到您曾经呆过的赣南师范学院,通知也来了,但是去那里也未必能找到我想要的。我不知道您看了我信,会不会想起自己在江西那漫长而幽暗的岁月,怜惜这个孩子。苏轼说要有道有艺。老师,我想跟着您学习,我不要俗世中的学历,我只是想拜师学艺。您不收我这个徒弟也没关系,就当我表达了对您的无限感激之情!

黄色的路旁路分两股

我选的那条较少人迹

千差万别由此而起

罗伯特弗瑞斯特

有些人能听见心灵的声音

他们也许会成为疯子

愿生命化作那朵莲花

功名利禄全抛下

胸怀赤子之心

追逐千秋之梦

你高兴吗

我悲伤

你快乐吗

我彷徨

    我的心碎了

很乱很乱

词不达意

但却是我全幅生命的写照

茫茫天地间孤独的孩子

人间四月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之十:南北朝小说、文学批评
无标题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谈刘勰的进步文学史观
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综述
通变与时序
对话罗宗强:文学史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文学史|罗宗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