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奥野信太郎的《池上草堂》
最近,同学们都在发愁我的写作课期末大作业,我刚好在读日本学者奥野信太郎《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名字叫《我眼中的北平》更合适。谢谢他和吉川幸次郎这样的学者让我一睹二十世纪初那个风雅与市井气息并存的老北京。
而我想写这篇读后感的原因是,我在他的文章里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韵味,他不仅对古典诗词信手拈来,更难得是古文的优雅品味漫溢在字里行间。奥野也说了,父亲从小就让他读汉籍,绝不只是为了识文断句,而是这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学问。
昨天,有个小朋友说散文像打醉拳,我倒觉得好的散文很有一些宋词的韵味,一种难以言传、也无人诉说的很复杂的心情。好作家能调动所有艺术手段把这种心情写出来,这种情绪甚至会影响读者。
我们来看看他这篇《池上草堂》,算是一篇散文吧。
时间是二战刚结束,奥野生活的时间段刚好是从卢沟桥事变到这段时间,作为一个日本人,深深热爱中国文化的日本人,这一刻他的心情估计是极为复杂的。他静静地坐在他坐落于什刹海边的池上草堂(名字来自白居易的《池上篇》),雨滴不断滴在屋檐上(这就是心情),这是结束,作者把镜头拉到了开始——“卢沟桥事变”,也是下雨天,蜡烛的微光映照在湿润的雨幕中,写得真好,虽然是战胜但又对前途无比担忧的心情投射在景物中了。
作者无比落寞的时刻,他的中国朋友孙楷第来了,安慰他。战争是战争,学问是学问。战争的胜负并没有改变彼此的友谊。这份情义在奥野心里,就像藤野先生在鲁迅心中一样。他们谈话的时候,白墙的倒影在水面上不停地晃来晃去,让我想到“曾是惊鸿照影来”,也暗示着之后这样美好的瞬间不再有了,国民政府马上就要来没收敌国侨民的房子了。也正因为这样,朋友之情此时才显得如此可贵。孙先生拖着蹒跚的脚步,走过池塘畔的小径,消失在远处民居的屋檐下,相当于一个电影里的长镜头,透着浓浓的伤感之情了。
作者离开池上草堂时,池边的柳树已发芽,这不就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离开的时候,穿过帽儿胡同,踏上了后门桥头。(文学是把时间拉长,穿过、踏上,才显出依恋,而不是只说出了)深情地回望这里的一切……
文学写的是复杂的人性和感情。《双城记》里说大时代下,革命就像一把剪刀把好人坏人都剪了,文学就是写的那些埋没在时间灰烬里的善良人的真情真意。
每当我看见日本学者这样的文字以及对中国国民性、文化心理的了解,总是心情很复杂,就像我一个长安人走在京都的街头却感到了大唐的风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随筆北京-奥野信太郎 著(简介)
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醉白池(二)池上草堂、四面厅
散文~学问
【西南作家散文】张 创/老妈学微信
【日本文学剧场】樋口一葉「たけくらべ」(ラジオドラマ)
上海 秋霞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